魏武侯父子的一个观念,使魏国逐步跌落霸主地位,领导者须警惕!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4-3-21 23:44:38 | 历史|
0 27

3143

主题

3143

帖子

942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29
发表于 2024-3-21 23:44:3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说到,经过魏文侯锐意进取、大刀阔斧的改革,魏国一步步登上了中原霸主的位子《资治通鉴》:手握一副烂牌,魏文侯是如何登上中原霸主之位的?。魏文侯逝世后,儿子魏武侯继位,魏国霸主地位动摇;孙子魏惠王即位后,在东面,与齐国交战,不仅惨败,连太子都性命不保;在西面,与秦国交战,屡战屡败,屡败屡割地,结果大片土地归秦国所有;在南面,和西面情况差不多,只不过大片土地割给了楚国。

精读《资治通鉴》,发现魏国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魏武侯父子的一个错误观念:没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重视人才。
魏击在西河乘坐御舟,顺流而下,水势奔腾,峭壁夹岸,行到中游,神采焕发,对大将吴起说:“多么美丽的锦绣江山啊,固若金汤,这是我们魏国的至宝!”

吴起说:“
我不认为地理形势有什么重要,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从前三苗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鄱阳湖,可以说万无一失,但因为领导人堕落不振,夏王朝开国君王姒文命,把他们消灭。夏王朝末代君王桀,首都也在安邑,东有黄河、济水,西有华山,南有伊阙,北有羊肠阪。可是政治腐败,商王朝开国君王汤,把他赶下宝座,放逐远方。等到商王朝末代君王纣,西边是孟门,东边是太行山,北方有恒山,南方有黄河,可是他暴虐无道,周王朝开国君王姬发,把他诛杀。由此看来,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如果主上不为国家尽责,恐怕现在跟主上同船的亲信,到时候一个个都成了敌国。”吴起的回答逻辑清晰,举例丰富,通过总分总的模式向魏武侯说明了国家的安危在于领导人的德行、能力,不在于山川的险阻;举了三个前代王国的例子,希望能引起魏文侯的警惕。后来吴起逃离魏国,说明魏文侯没有真正听进去。

齐国国君田因齐、魏国国君魏罃(魏惠王),在边界打猎。魏罃问说:“你们齐国有些什么国宝?”田因齐故意说:“没有。”魏罃说:“那太糟了,我的国家虽然很小,可是,还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光泽夺目,可以照亮十二辆车子的珍珠。齐国是一个大国,难道真的没有一样?”

田因齐说:“我对‘国宝’的定义,跟你对‘国宝’的定义,有一点不同。在齐国政府高级官员中,
有位檀子先生,镇守南部边城,楚王国不敢进犯,泗水流域十二个较小的封国国君,都来齐国朝见。又有一位田盼先生,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到黄河捕鱼。又有一位黔夫先生,镇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焚香祈祷,赵国人在西门焚香祈祷,祈祷准许他们移民到齐国的快乐国土,最后收容了七千余家。又有一位种首先生,任职警察总监,负责维持社会秩序,是盗贼的克星,使齐国人民安居乐业,道不拾遗。这四位先生,光芒照亮千里,岂止照亮十―辆车子而已。”在魏惠王的眼里,所谓的国宝就是珍珠之类的,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齐国国君狠狠跟他上了一课,人才才是真正的国宝!

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十分重视人才,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儿子、孙子即位后,没有学到祖宗治国的真谛,居然以黄河天险、奇珍异宝为国宝,不重视人才,致使吴起、商鞅、公孙衍、张仪等大才纷纷离开魏国。
最后,将《天下无贼》里一句经典台词送给大家“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希望想做大事者、领导者提高警惕,引以为戒。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