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长平之战,究竟是庸才误国还是天才的不幸陨落?

[复制链接]
作者: -怨天尤人、故我爱之人。 | 时间: 2024-3-21 00:07:43 | 历史|
0 71

2968

主题

2968

帖子

890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04
发表于 2024-3-21 00:07:4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滴滴滴!来铲史了!!!今天小编带你铲铲战国史。
赵括(?-前260年),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人们对他的印象普遍停留在纸上谈兵,长平惨败一事上。长平一战,赵国军队因为赵括的贸然出击,致使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这一战,钉死了赵括千年来的庸才之名,成就了秦将白起数千年的杀神荣誉。然而,赵括真的只是所谓的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吗?
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分析:
1.老将连败,新将上位
纵观整个长平之战,从上党之争开始,赵国举倾国之兵与秦军对峙。战争初期,赵军主将一直是大名鼎鼎的老将廉颇。在他的指挥下,赵军始终以防守姿态御敌,且连连败退。后来干脆高筑壁垒,坚守不战。这就让当时的赵国君主赵孝成王十分不满。

【大秦帝国之崛起廉颇剧照】廉颇,嬴姓,廉氏,名颇,为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我们都知道,自从赵国先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之后,赵国军队实力大增,更是衍生了骑兵这一先进的优越兵种。因此赵国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横行无忌惯了,不但洗刷了过往的耻辱,而且敢于攻城略地、扩张领土。

《史记》记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赵武灵王推胡服骑射制度,励行改革,使赵国一跃成为战国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这也是赵孝成王与强秦争夺上党之地的底气和资本。可廉颇的接连战败,让赵王逐渐失去了对这位老将的耐心。加之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决定换将。于是,年轻的赵括替下了廉颇,成为了赵军主将。

【大秦帝国之崛起赵括剧照】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2.偷换白起,天才陨落
注意,在这个时间点,秦军内部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秦昭王在得知赵括成为统帅后。暗地里调派武安君白起到往前线,替换王纥。从这一举措来看,秦国内部对赵括统军还是有足够的重视的。侧面上也反映了赵括具备不俗的军事才能。

【大秦帝国之崛起白起剧照】白起(?-公元前257年),为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姓出自于芈姓,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有诗形容他“百战不殆屠百万,秦剑饮血惊社稷”
于是,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最悲壮也是最惨烈的事情发生了。这就好比一个初出茅庐的剑客,首战就遇上了成名多年的剑圣一样。即便他是个天才,也难逃死于剑下的悲惨结局。白起采用后退诱敌,分而围歼的战术,避实击虚,轻而易举地大败赵军,并巧妙地将之包围。

【战国赵军服饰—图片来自网络】
据史料记载,赵军被围,断粮四十六天,自相杀食。如果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赵括本人的话,那么,断粮四十六天,赵军仍然没有大乱,反而可以坚守待援,这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奇迹。试问,换战国时期任何一个其他将领,能做到稳定军心,不至溃败吗?就此一点,赵括当得起“名将”之称。

粮草为军事之本
更何况,在此绝境之中,赵括仍然能多次举行有计划的军事行动,一次次向秦军发起冲杀,意欲突围。仅凭这从史料中抠出来的寥寥数点,就可以看出来,赵括是何等厉害的军事人才。哪怕直到最后赵军宣布失败,也是因为赵括亲自领兵冲杀,不幸被射杀。

【阵亡的赵括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主将不亡,军心不乱。赵括年纪轻轻,首战战白起,本就是向雄狮发起挑战。当时的白起已年过六十,纵横沙场数十载而未尝一败。败给他,真的不丢人。尤其秦国是举倾国之兵,更是倾国之力围困长平赵军。输了,真的不丢人。可惜的是,这个优秀的年轻人没有任何机会了,他没能证明自己,没能走出那个战场,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长平之地。

【虎狼之师秦军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秦昭王在得知赵括成为统帅后。暗地里调派武安君白起到往前线,替换王纥。从这一举措来看,秦国内部对赵括统军还是有足够的重视的。侧面上也反映了赵括具备不俗的军事才能。
3.一代天骄,背负骂名
客观来讲,赵括之败归根究底在于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如变革后的强秦。那时的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又历经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实力大涨。反观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变革后,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赢多输少。

【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一跃千丈。
可是兵锋虽盛,但常年的对外征战对国力消耗极大。更何况两国生死相争,又岂是军事实力就可以判定结局的。而且,在长平战场上,秦国也没有取得更大的军事性胜利。反而是靠着国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才让秦军最后活活困死了赵军。

【秦赵长平之战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的纸上谈兵,是对一代天骄最无情的污蔑。赵括擅长进攻,到了长平战场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军事安排,在战争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斩获和胜利。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在大的战略上,他实实在在地败给了经验老道、素质过硬的白起。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胜败乃兵家常事。赵括的悲哀,就悲哀在他这一辈子的声誉都系于这一战之上。成败论英雄,骂名传千古。
对此各位看官又什么想法吗?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