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自卑让四十万人送了性命

[复制链接]
作者: 红盏绿汤,分外妖娆. | 时间: 2024-3-20 16:26:26 | 历史|
0 41

3181

主题

3181

帖子

954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43
发表于 2024-3-20 16:26: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在这场国运之战中,秦国和赵国都投入了几十万的兵力,这在当时全部人口都不过四、五百万人的国家, 基本上是将全国最精壮的青年男子都投入了战场。
最终的结果是秦国大败赵国,坑杀赵卒四十五万人,赵国从此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关于这场战役,历史学家从主观和客观都进行过详细的分析。今天我们尝试从心理学新的角度,从长平之战悲剧的主导者赵孝成王,他的内心的自卑在这场战争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在长平之战的整个过程中,赵孝成王作为赵国继位不过三年的年轻国君,他的三个错误选择将四十五万赵卒,送上了不归路。

第一个错误的选择就是接受韩国的上党郡。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打韩国上党郡,上党郡不敌,韩国国君让他们投降。上党的守将冯亭却起了一个计谋。他主动对赵国说将上党郡军民和土地送给赵国,真实的目的却是将战争的祸水引向赵国。
赵孝成王迫切想接受上党郡,因为上党郡有17座城池,这对于他上任三年政绩平庸的他来讲,无疑是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诱惑。
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此重大的决定应该与众臣商议的,但他却只跟自己的两个叔父进行了商量,其中一个还是明确地反对。
也就是说,赵孝成王内心的想法,舍弃了当时前朝老臣廉颇、蔺相如等这些大材不用,只找了自己的两个族人商议,然后贸然做了决定。

第二个错误就是与秦国议和
秦国得知赵国接收上党郡自然挥师攻赵。赵国此时用名将廉颇防守边境,双方陷入了数月的消耗战,彼此都举全国之力相峙,谁都不好过。
年轻的赵孝成王最先沉不住气,他这次找来两个大臣询问意见,两个大臣一个建议向秦国求和,一个建议向楚国、齐国借兵。赵孝成王选择了议和。
见赵国来议和,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用热情款待拖住前来议和的使者,却避谈议和之事,而是加紧了对赵国的攻势。秦昭襄王的这招让赵国再无向他国救援的可能,因为赵国的使臣正在秦国议和,这些被其它国家看在眼里,自然不能派兵帮赵。

第三个错误就是用赵括换掉廉颇
年轻的赵孝成王在这场艰巨的消耗战中,缺乏必要的耐心,他逼老将廉颇出战不成,就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前去换掉紧守不出的廉颇。
赵孝成王这个决定是史学家公认的,导致长平之战失败的最直接的因素。这次赵孝成王不仅没有找人商议,连大臣的劝阻也听不进去,甚至连在赵括的母亲都向他说自己儿子不能带兵打战的情况下,依然将四十多万大军交给了与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赵括。
就在赵国用年轻的将领赵括换掉老将廉颇的同时,却不知道秦国悄悄用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战神”白起换掉了原来与赵国对峙的将领王龁。
一生从未有过败绩的白起先用兵败后撤的假象,将赵括四十万大军引出坚守的防线,然后包抄合围。
赵军四十万大军被围困四十天后,赵括亲率精锐部队突围,结果被秦箭射死,他的四十万大军也被秦军坑杀。

我们回顾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赵孝成王在关键的三次选择中,都没有广泛听取大臣的意见,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有人会认为他刚愎自用,盲目自大,我却认为这个年轻君王,可能有着严重的自卑。因为一个自大的人应该是对众人的批评不顾一屑,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但赵孝成王的前两次的表现,却是不敢与那些名臣良将商议,只敢与自己亲近人的沟通。这说明其内心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只是想找人印证,他不敢去找那些聪慧之人商议,因为他害怕自己的想法被反对被嘲笑,这是一个内心自卑的人的典型体现。
到了第三次,连续的两次错误选择,让他走向了自卑的反面,盲目的自大。因为自卑的人在接连受到失败的打击后,陡然变得强硬起来,就像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受了刺激之后,很可能会突然爆发一样。这种强硬让他更加固执和坚持己见,最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长平之战后的惨败,让赵孝成王终于放下那个虚妄的心态,他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危机时刻听取大臣意见,先使反间计,令秦国罢兵,然后与齐国合谋,与魏国盟约,又再韩、燕两国极力交好,采用合纵之术对付秦国。
两年后的邯郸之战,赵国联合其它国家击败了强大的秦国,迫使它退回了河西。可以说长平之战的失败使自卑的赵孝成王真正地成熟了起来,但这个失败的代价实在太大,它使赵国必然走向了灭亡。
从赵孝成王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很多人都认为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个个都狂妄张扬,其实也不尽然,据我了解,他们很多孩子反而因为背负着父辈的光环而倍有压力,心生自卑。他们渴望着自己能像父辈那样优秀,受人认可,所以在做事时往往会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最终导致失败。

父母如何避免孩子的自卑心结
要避免孩子过度的自卑,就需要提前给孩子失败的体验和犯错的机会,打破孩子内心对完美表现的极度渴望,这个过程还要不断给孩子积极的鼓励,让他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假使赵孝成王登基的之后能经历过几次小的失败,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或许会有更多耐心和隐忍,而不至于孤注一掷,将整个国运都押上。
所以,平日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多地让孩子自主做出选择,避免过多干涉。因为父母在替孩子做出选择的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自我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对于孩子来讲,越多的自我选择,越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一个自信的、独立的人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轻易被意见所左右。
这一点是赵孝成王成缺乏的。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