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楼老板娘为什么叫“老鸨”?鸨鸟的繁衍习性给我们答疑释惑

[复制链接]
作者: Biggruffbear | 时间: 2024-3-19 11:24:06 | 历史|
0 44

3091

主题

3091

帖子

927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73
发表于 2024-3-19 11:24:0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四季文史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青楼行业屡禁不止,甚至长盛不衰?
作为青楼的“大家长”老鸨,她们一开始也是青楼普通的从业人员,她们靠出卖色相,以博取立足之地。
后来因年老色衰,但她们因为过去涉足太深,深谙行业明暗规则,服务期满后,实在找不到其他机会和从良机遇,也没有其他生存能力,便只能捡自己熟悉的这一行当,继续操持旧业,转岗成为了青楼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她们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老鸨
什么是老鸨,她们为何被称为老鸨?
在古代,青楼一直没有消亡,人们对它有着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也正因此,青楼一直有着它独特的市场存在。
因为有鄙视的一面,因此又把青楼这一行业的当家人叫做老鸨。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老鸨?要说这个词,必须要提“华夏第一相”的齐国大夫管仲。
说起管仲,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管鲍之交。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让贤”故事。
自己本可以有机会做国家的宰相,但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便推举别人,并且这个人还是自己仇人。这得需要多么大的胸襟肚量才能做到的事啊?可真就有这么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鲍叔牙。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要找到有才华的人来辅佐他,以振兴国家。齐桓公早就知晓鲍叔牙的名望和才华,便请鲍叔牙担任齐相。但鲍叔牙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于是,鲍叔牙便在齐桓公面前举荐了管仲。
但你知道吗,鲍叔牙和管仲是一对“冤家”。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齐襄公继位,齐国发生内乱。当时,管仲辅佐的是公子纠,鲍叔牙辅佐的是公子小白。

齐襄公和妹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私通之事暴露,恼羞成怒之下,他索性派彭生杀了鲁桓公。为了给鲁国一个交代,他又杀了彭生。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
管仲预感到齐国会大乱,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去避难,鲍叔牙则保护着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
公元前685年,雍廪袭杀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继位为齐国国君,即齐桓公。在齐桓公回国路上,管仲还射了齐桓公一箭,企图把齐桓公射死。只是齐桓公躲过一劫。
后来管仲得知,公子小白没死,而且已经继位为国君。管仲返回鲁国,决定借用鲁国的武装力量来为公子纠夺取齐国国君之位。齐国、鲁国双方在乾时会战,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

齐国乘胜追击,为了扫除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如果不从,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并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担任相国,管理国家。如果齐国让管仲执政,齐国必然会富强称霸。鲍叔牙为了避免管仲被鲁国杀害,对外放话说,齐国要管仲,是因为齐桓公对管仲恨之入骨,要管仲是为了杀他泄恨。
最终,鲁庄公心惊胆战,在齐国的强大压力下,他杀了公子纠,把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把二人送还齐桓公处理,以期齐国退兵。管仲心里清楚,这是鲍叔牙的计谋,于是让押运工人快马加鞭赶到齐国。
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选择吉日,以隆重的礼节,亲自迎接管仲,既以此来表示他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他齐桓公的贤达大度,求贤若渴。齐桓公和管仲见面,聊了三天三夜后,拜管仲为相,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担任齐国国相之后,为了振兴齐国经济,收取花捐,专门设置了女闾(nǚlǘ),也就是官办的商业机构,这个机构在齐国设立了多达700多处。这个官办机构,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官办妓院。这就是中国古代妓院的最早来历。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不过,也给中国古代遗留下这么一个让人诟病的行业:妓院。
这些女人不但成了交易的商品,而且她们还要把自己交易所得的一部分收入交纳赋税,这是一种典型的异性服务合法化。如今看来,虽然违法,不过在那个时候,却是公开的存在。
“青楼”,是私有制社会制度下的必然产物。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巩固,随着商人的出现,权力和财富的日益集中,一部分富人就有了声色犬马的消费需求,因而,这一行业才能在几千年的封建时代长盛不衰。这种不法现象,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青楼业才被人民政府彻底关停消亡,而它的从业者才得以融入到其他正当行业里。

众所周知,青楼的名声一直不好,人们称呼从业的女老板为“老鸨”,但你知道吗,这是个极富贬义的称谓。
“鸨”,本义是一种鸟,古代还是比较常见的,现在几乎很难再觅其踪迹。大鸨与鹤一样,属于鹤形目,通常活动于开阔的草原、荒漠或半荒漠地区,曾广泛分布于华北平原。近年来,大鸨生境不断萎缩,已很难看到。
《诗·唐风·鸨羽》: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诗句形容的是鸨鸟飞行和栖息的形象,比喻战争对农民的折腾,叹民生之艰难。
另据《说文》的解释:“鸨,鸟也。肉出尺胾(zì)。”这里的鸨是一种多肉肥大的鸟。不过这些“鸨”都与青楼的从业者的鸨儿无关。要说鸨与青楼的从业者发生关联的直接原因,应该是在明代。

明代宋权《丹丘先生论曲》:
妓女之老者曰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虎纹。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
说“鸨”像大雁,但又比大雁体型大,羽毛呈虎纹状,且无后趾。最重要的是,这种鸟很不正经,只要有鸟儿召唤它,它就会跑去私会、滥交。
可以看出,鸨鸟有两个特征,一是没有德形,二是只有雌性,它没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只要有鸟愿意和它交合,它就很乐意。一般的鸟,只和同类配对交配,但鸨这种鸟不遵守这种规则,不管是不是同类,只要是鸟召唤,它就非常愿意。
后经研究发现,原来这种鸟,只有雌鸟,没有雄鸟,它们要繁衍后代,可以和任何其他品种的鸟类交配,属于“万鸟之妻”。这种描述倒也贴切。
后来,人们就用鸨这种鸟来称呼青楼业的老板娘为“老鸨”。

(图片源自于网络,侵权必删。)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