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卫惠公返国的记载,《史记》真的错了

[复制链接]
作者: 花前月下一樽芳酒 | 时间: 2024-3-17 18:58:32 | 历史|
0 49

3078

主题

3078

帖子

923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34
发表于 2024-3-17 18:58:3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卫惠公
公元前689年,鲁庄公五年冬,《春秋》记载“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左传》加以说明,这是“伐卫纳惠公也”。这样,卫惠公结束了八年逃亡齐国的经历,赶走政敌卫黔牟,重新登上了卫国国君的宝座。
但是,同一件事,《史记》记载,“齐襄公率诸侯,奉王命共伐卫,纳惠公也”。明显,这是把卫惠公重新返回卫国的功劳,让给了周庄王。但是,参考《左传》《公羊传》在这年前后的传文,就知道周王与卫惠公不但没有交情,反而互相憎恶才对。
比如,鲁桓公十六年,《春秋》记载“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这条记载最为特别的不是卫惠公的逃难入齐,而是直书其名!直书“卫侯朔”三字违反了诸侯活着的时候不书其名的规矩,是对诸侯“生不名”的显著破例。之所以如此,按《公羊传》解释,是针对卫惠公敢于冒犯和为难周天子的一种史书贬斥。有不共戴天的味道在其中!
卫惠公究竟干了怎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导致鲁国《春秋》史官与之不共戴天?据《公羊传》解释,卫惠公当政期间,每到十二月份,卫国就封控边境,不但卫国自行拒绝接待周天子派出的政务使团,更可恶的是,其边境封控措施也断绝了周天子与泰山以东各国的政务往来。据称当时庄王气坏了,但苦于无力惩罚卫国,只好装病称疾,让这事赶紧过去!按照《公羊传》的说法,所谓“卫侯朔”三字,乃是表达了周庄王恨不得宰了卫惠公的心路历程!
要知道,这是卫惠公出逃齐国之前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周庄王会同情卫惠公吗?周庄王会发出王命,让齐襄公帮助卫惠公返回卫国吗?这是绝不可能的!
再说,这时的齐襄公,会把周庄王的命令当回事吗?何况送卫惠公回到卫国,这是齐国自己的家事,卫惠公流亡入齐八年,齐襄公应该是心心念念,朝思暮想着赶紧把这位外甥送回卫国,重登宝座!这是齐国的利益所在,更是卫黔牟通过政变废立国君产生的重大原则性问题!齐国必然会干涉到底。

齐襄公纳卫惠公
自从卫惠公逃亡入齐后,这已经是齐襄公第三次努力尝试送卫惠公回国了。第一次是鲁桓公十七年正月,齐襄公与鲁桓公会盟于黄,鲁桓公促成齐国与纪国讲和,交换条件就是鲁国答应协助齐国送回卫惠公。但很快,由于鲁桓公食言而肥,齐国就给鲁国在边境上找麻烦。为此,在第二年,鲁桓公与文姜入齐,与齐襄公会盟于泺水之滨。之后鲁桓公携文姜到临淄回娘家,不料鲁桓公死于齐国。鲁桓公这一死,就耽搁了齐襄公送卫惠公回国的大事。
第二次齐襄公伐卫,准备送卫惠公回国已经是鲁庄公三年了。这一年,鲁国也很不积极,只派出了鲁大夫溺前往协助。明显,这次伐卫没有成功,卫惠公仍然滞留于齐国。
第三次,也就是鲁庄公五年冬天的这次伐卫。这次伐卫,当然是齐国作为盟主,鲁庄公是与会,这应该是鲁庄公第一次领兵征战。从这次伐卫的规模来看,齐襄公组织了齐国、鲁国、宋国、陈国、蔡国五国兵马,力量大大加强,说明志在必得!这也是齐襄公人生辉煌的顶点。
这一次齐襄公五国伐卫,准备送回卫惠公的努力,竟然遇到了周庄王的干涉。鲁庄公六年《春秋》记载:“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据此可知,周庄王派遣了王室官员名叫子突的人,率兵力图阻止齐襄公的这次努力,其目的是挽救卫黔牟的政权。显然,这与《史记》记载的齐襄公“奉王命”纳卫惠公之说是反着的。
这场伐卫之战,不但遇到了周庄王的军事干涉,更是遇到了在卫黔牟率领下卫国的顽强抵抗。何以见得?按照鲁庄公六年《春秋》记载,“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秋,公至自伐卫”。由此可见,卫惠公是夏六月才回到卫国的,而鲁庄公更是到了秋天才返回鲁国。从冬到秋,最少七、八个月,甚至十个月之久。这充分说明,齐襄公的五国伐卫战事进展迟缓,战况激烈,而卫国所进行之抵抗又何其壮烈!

卫黔牟下台
故事的结局是没有悬念的!最终卫黔牟逃亡到周王室,卫惠公再次登上卫国的权力宝座!后来,在卫惠公政权稳定后,卫惠公痛恨周天子敢于容留卫黔牟,竟然发兵攻周,致使周惠王逃难入温,这是后话。
以上充分说明,在相关史实的佐证下,也从情理上看,《史记》中关于齐襄公奉周天子之命伐卫,并纳卫惠公之说,肯定是书写错误。这或者是司马迁的笔误,或者是后人基于某种立场的的错误臆造。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