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既是高官又是首富,为携天下第一美女风流余生,三次功成身退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4-3-17 16:51:33 | 历史|
0 86

3033

主题

3033

帖子

910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07
发表于 2024-3-17 16:51: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子致伯,为诸侯霸主。这是春秋诸国国君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细数之下,便也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真正做到过。而楚庄王,其志不在此,有其实而无其名。
范蠡的老师计然曾经说过,范蠡、文种,得其一足以兴国,得其二者,足以致伯。青年范蠡也是这么认为的。范蠡在楚国的申县长大,其得计然的真传,而计然师承老子,故范蠡算是道家中人,但老子耐得住寂寞,不代表年轻的范蠡也可以,他偏要证明,即使是与民休息的道家学说,亦可以助国家兴盛,以至天下霸主。然而在贵族把持朝政的楚国,寒士要想出头,实现其胸中抱负,何其难也!所以范蠡在家乡行为举止颇为高调,常常行不寻常事,意图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久而久之,人家就传申县有个疯子,成天念叨着一首诗,

卧薪尝胆剧照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
这时的楚国,正值王子朝在楚国遇刺身死的七年后,老子亦不知所踪,而王子朝南逃所携带的周王室的珍贵典籍却再无人可以解读,负责此事的文种正在苦恼之时,却听家仆说起申县怪才一事,便寻到申县,以求范蠡。
起初,范蠡或是不屑,或是自惭,屡屡避文种不见。然文种不嫌弃他是白身,形容邋遢,待他十分亲切,执其手,相谈甚欢。他见范蠡谈吐不凡,一问方知,范蠡果然曾经北上新郑、陶丘游历过。于是,文种劝范蠡不要装狂,何不与自己一同整理王子朝遗留的典籍文书。这一整理,便是四年,楚王嘉赏其功,便给了文种一县之令的职位,范蠡便是文种身边的文书小吏。可是金鳞岂是池中物,范蠡、文种又岂是满足于此等小职之人。他们先是短暂分别,文种奔赴郢都,谋求大夫之位;范蠡则投奔叶公沈诸梁,没错,就是那位好龙,却被真龙吓到的叶公。范蠡终于还是看透了叶公的本质,所谓好才,却不重用人才,当如是也。文种也在郢都碰了一鼻子灰,被贵族所排斥。于是他们心知,只要在楚国,他们绝无出头之日。二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放在了位于神州大地东南角的撮尔小国——越国。

西施剧照
公元前496年,檇李之战。吴王阖闾得知越王允常去世,遂趁机出兵攻打越国。然而,新越王,勇猛的勾践派越国的死士阻挡住吴王大军的脚步,排成三行,于吴军阵前,唱着晦涩难懂的越歌,自刎身亡。血腥、可怖的场面,吓住了吴军,吴王和伍子胥惊愕地说不出一句话。吴军士气大减,埋伏于两旁灌木中的越军趁机袭击吴军,浑身青紫刺身、断发赤膊的越人凶神恶煞,吴军丧胆,大溃。越国大夫灵姑浮以戈斩阖闾指。阖闾因伤重(感染)去世,吴军撤军。这是勾践的高光时刻,此时意气风发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他将面临数年暗无天日的拘禁。
“夫差,尔忘句践杀汝父乎?”
“唯,不敢忘!”
檇李之战后整整三年!夫差每日清晨,都让亲信专鲫在自己的寝宫外对他当头棒喝,为的就是不忘吴王阖闾被杀之仇。夫差,必不忘越!
此时的中原,晋国赵鞅灭范,逐中行,即将结束晋国内战,意图再次率领晋国大霸天下。楚国也开始复兴,连续灭顿、胡,又进攻蔡国,扶持越国,直逼吴国。

范蠡西施
三年来,夫差几乎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复仇大业中,他清楚地知道,吴国欲复吴王阖闾时的盛况,必先除越!此时的吴国,文有伍子胥,武有孙武,鼎盛之势已显,但是夫差必须先报杀父之仇,因为这也是吴国的国仇,只有大仇得报,他才能得到吴人真心的认可,而唯有如此,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做更多的事,实现更大的野心。
另一边,勾践闻夫差欲报父仇,正加紧让孙武训练军队,准备大举攻越,气盛的勾践不听大夫们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一举吞吴。
夫差闻敌,发五万吴兵回击,两军战于夫椒,五湖边上一处湿滑的沼泽地。这是一场国运之战,五万吴人和三万越人在此决一死战,最终吴军依靠孙武出神入化的战术指挥,大败越军。当勾践败退会稽时,只剩下了五千人。
再此越国将亡之际,范蠡、文种求见越王。
当此时,夫差在营中暴跳如雷,原来楚国已破蔡国,其兵锋所向,直指吴国腹心。此时正锐意进取的夫差岂会放弃灭越的机会,正当他欲率大军强行上山,围杀勾践之时,营帐外传越使求见。

范蠡
伯嚭本为楚国大夫之后,因先祖为楚王杀害,遂避难至吴。因遭遇相同,伍子胥同情之下,向吴王举荐了他。此后,伯嚭因简在王心,故平步青云,直至吴国太宰。
文种、范蠡二人同为楚人,得知伯嚭贪财好功,且其对位列伍子胥之下已不满多年,于是二人向勾践献计“灭吴七策”,这第一策便是“贿赂”。
果不其然,正当夫差不欲见越使文种之时,正当伍子胥劝夫差一举灭越之时,伯嚭站出来劝道:“会稽山久攻不下,如今越人示弱,何妨见之,也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夫差的灭越之心由此开始出现缝隙。
会稽山上,越人或伤或残,勾践鸟喙一般的脸上也不由露出一丝懊悔之意,正当其羞愤欲死之时,蓬头垢面却仍不失潇洒的范蠡劝道:“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如今大王听从种大夫之言,派他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想来以种大夫之才干,必能有好的结果。”然而,文种的意图,被伍子胥揭穿了,说到底,此时的吴王夫差仍是那个以“继阖闾之志,复阖闾之业”自勉的夫差,他自然分得清孰轻孰重。直到勾践亲赴吴营献剑,剑名“纯钧”。
“以手扬剑,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於塘;观其断,巖巖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
著名鉴剑师薛烛曾在见到此剑时,大拜之,并作出这般溢美之词。楚王曾欲以三城换此剑而不得。
为了存越,勾践不仅献出了至宝,还放下了尊严,“罪臣勾践再拜稽首,越国的军队不足以劳烦大王继续讨伐,勾践愿以金珠美玉、户口子女当做礼物奉与大王,以谢吴国屈尊讨伐罪国。还望大王能允许勾践送亲女与大王为隶臣妾,越国大夫、士人之女与吴国之大夫、士人为隶臣妾。越国的宝器纯钧、巨阙、毫曹、离镂等剑全部进贡给吴国,勾践率国民加入大王的军队,悉听差遣。”

剧照
在伯嚭的鼓动下,在勾践的奉承下,在宝剑的诱惑下,在败越的自满下,在对伍子胥说教的不满下,吴王夫差在伍子胥不可思议的目光中,接受了勾践的投降。
吴国接受越国的投降,意味着吴国战略的改变,而之前的战略正是伍子胥和孙武制定的,吴王擅自更改战略,意味着对伍、孙二人的不信任,也意味着吴国灭亡的开始。自此事以后,伍、孙二人引退,伯嚭独掌吴国朝政。
勾践携亲眷北上姑苏,开始了卑躬屈膝的奴役生活,临走前,他提拔文种、范蠡为上大夫,托之以国事。文、范二人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不到半年,越人的民怨得平,开始同仇敌忾,其在文种的领导下,发展生产;在范蠡的操练下,强兵备战。
破越以后的夫差在勾践的奉承下志得意满,渐渐腐化起来。他在国都大兴土木修建楼台池沼,大肆收刮财宝美女,惹得国人愈加不满。孙武见此,对夫差彻底失望,于是离开了吴国。而伍子胥却始终放不下,他放不下阖闾的托付,放不下吴国的霸业,放不下那个曾经的学生夫差,毕竟那些都是其一辈子为之奋斗的理想啊。于是伍子胥怒闯吴宫,持剑大骂夫差,想要像从前那样,骂醒这个贪图享乐的学生。

吴越风流
然而看到殿前之人时,夫差脸上露出了极大的不快。从他继位之初开始,伍子胥这个先王的托孤老臣就一直在他耳边叨叨。他早已不是那个事事需要仰仗伍子胥的太子夫差了,现在的他,是败越的吴王夫差!至于伍子胥,让他去见先王吧!
公元前484年,夫差赐死伍子胥,沉其尸于钱塘江。
即使如此,夫差仍不坠其志,他大败齐国十万大军,与赵鞅在黄池歃血为盟,共约霸主之位。为化解夫差最后一丝斗志,范蠡决定使用美人计。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即使如夫差这般英雄人物,怕是也过不了她这关吧!”正想着,范蠡侧过身看向身后,她依旧紧紧跟着他,或许是因为寒冷,或许是因为忐忑,一只手还轻轻拽着他的衣角,对此,范蠡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西子,注意些礼数,吾等就快到了。”
“铮铮嗒嗒”。这是木屐与地板碰撞的声响。殿中所有的人,范蠡、女御、寺人、赞者,统统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的目光一眨不眨,看着美人起舞。只见殿中美人长袖纤腰,裙系小铃,脚踏木屐,在殿内旋回舞蹈,婀娜奔放,情随舞起,那么的韵味十足,那么的轻盈妩媚,那么的神采飞扬。一时间,范蠡脑海中闪过一丝悔意,他这般理性之人,竟也升起一瞬放弃王侯霸业,携此女同游天下的想法。

卧薪尝胆
美人旋步之间,一双含情脉脉的美目直直地注视着端坐在客席上,因与之触目,而显露稍许慌乱的范蠡。她是那般地想和丰神俊朗的他在一起,在她最无助之时,是他带她脱离险境,教她舞蹈,替她选衣。可惜,自己只是座上客的一枚棋子。舞袖遮目的片刻,她强行压下心中的失落,美目闭合之间,悲伤也好,留恋也罢,皆成往事。舞袖缓缓移开,美人抬首之间,集尽世间媚意。
此时此刻,夫差忘了呼吸,忘了时间,忘了霸业,心中仅剩那道倩影,脑海中回溯无数遍的,是那双满是情意的眼眸。
“汝何名?”
那女子眨着如水晶般闪亮的眸子:“贱妾西施……”
越王勾践十八年(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五日这天,被围困两年之久的吴城外郭终于陷落,仅剩下不到千余人退守西南角的姑胥山。
当年夫差攻破会稽,大肆掳掠越人财物,如今越国人也打算报复回去,彻底毁灭这座吴国都城!然而一点即燃的屠城举动,却被范蠡叫停了。虽然勾践不再执意屠城,但越人的肆意奸淫却不能阻止。范蠡对此失望透顶,不忍心再看,同时也因挂念西施的安危,催促车驾径直驰入吴王宫。
西施在吴亡后究竟如何,历史并无记载,夫子的《春秋》终究只是帝王将相的春秋,谁也不会在意一个“祸水”的命运。

西施剧照
勾践灭吴后,范蠡知其“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性格,早早地布置了退路,临走前,他试图劝说执迷不悟的友人文种,然而文种不愿相信勾践是那般薄情寡义之君,亦不愿放弃成就霸业的理想,毕竟,灭吴七策,他只用了四策。
范蠡急流勇退后,化名“鸱夷子皮”,成为了齐国的富商巨贾,一度还当了齐国的卿相。晚年的他,散尽家财,救济贫苦,化名“陶朱”,在天下之中的宋国陶丘经商,不久,又一次坐拥无尽家财,天下人尊称其为“陶朱公”、“财神爷”。
在越国的十五年,范蠡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失去了松弛自在的心,甚至于,为了达到目的,开始不择手段。蓦然回首,他想起了老师计然教给他的一句话“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有大费,多藏则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也是他泛舟五湖之上的原因吧,终究,他参透了这世间。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