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被国人轰下台的君主,身上有着许多的未解之谜!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4-3-17 15:54:04 | 历史|
0 26

3031

主题

3034

帖子

914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40
发表于 2024-3-17 15:54: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厉王是一个面对“积重难返局面”的改革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进行改革。但他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旧贵族,加之他没有经验,改革的牵涉到过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连“国人”也反对。他进行了一场失败的改革,但他的经验教训对后代的改革者是大有益处。
周厉王将原来手握大权的周公和召公罢黜,废弃了“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了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些人,也许这些被重用之人是草根阶层,这明显是有违所谓“祖制”的,遂引起这些“旧章旧臣”的严重不满,群起而攻之,才使他成为继商纣之后的又一暴君。

周厉王能如后来的秦孝公重用商鞅一样,勇于革新,敢于用外邦之人,通过土地国有化的进程来削弱贵族势力,增加王室的收入,这些改革,实际上是拉开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序幕,是对春秋之后政治制度有重大影响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周厉王肯定是个悲剧人物,后世也给他上了这个“厉”的恶谥,而他的悲剧只是太操之过急,对可能发生的暴乱缺乏准备,遂酿成大祸,身死异乡。

所以,将周厉王定位于暴君是有些冤枉的,他一如前面的商纣王,后来的隋炀帝,好大喜功,开疆拓土,用力过猛,行高压之势,强力封堵民众的舆论,最终被一些心怀不满的公卿所利用,发动叛乱而出逃外邦,并被后世成为暴君的典型。
对此,后世很多史家是心知肚明的,但就是不挑明了说,他们可以跟着说李世民的英明伟大,而不会去为隋炀帝平反,因为,那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何必要为大家心目中的固定形象喊冤叫屈,陈世美和潘仁美被冤枉,多大点的事,值得去翻案吗?
出生异象
姬胡,姬姓,名胡,是周夷王姬燮之子。周夷王十六年(公元前880年),周夷王去世,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汉俱动。及孝王崩,厉王立,王室大乱。
贪图财利
周厉王继位后,贪图财利,宠信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进言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会衰微!荣夷公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天地自然所拥有的,然而有人欲独占它,便会招致祸患。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岂能一人独占?一人独占必会引起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以财利引诱您,您岂能长治久安?作为君王,应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应得的一份,即使如此,仍需每日小心警惕,以免招来怨恨。

因此《颂诗》说:‘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能够与天神相配,你使民众自立生存,没有谁不以你为标准。’《大雅》上的诗篇也说:‘普遍地赐福民众,成就周朝天下。’这不正是说要普遍地分配财物,同时要警惕祸患来临吗?正因为如此,先王方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然而如今,您却学习独占财利,这岂能行?普通人独占财利,人们尚且称之为盗贼,若君王如此,那么归附于您的人将减少。荣夷公若受重用,周朝必定会衰败。”然而周厉王并未听从劝谏,仍任用荣夷公为卿士,掌管国事。
厉王止谤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周厉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5年),当时周厉王施政严苛,百姓畏其如虎,无人敢直言谏言。百姓唯恐触怒厉王,路上相见时只能以眼神交流。

厉王对此颇为得意,向召穆公表示:“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穆公反驳道:“这只是将他们的不满压抑回去,如同堵塞河流一样,堵住百姓的嘴巴,所产生的危害比洪水更为严重。水积聚过多,一旦决堤,受害者必定众多;
同样,不让百姓说话,其后果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流需要疏通,让流水畅通无阻;治理百姓则需要开放言论,让百姓敢言敢语。因此,天子治理国家时,应使上至公卿、下至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反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人乐师朗诵和宣读。百官可以直接进言,平民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意见传达给天子,左右近臣要尽到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考察和弥补天子的过失,乐师和太史要负责教导、诲育天子。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然后由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

如此,政事的施行才能顺利进行,不会违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类财富用度皆由此产生。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百姓的衣食住行皆由此产生。百姓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产生财用衣食的根本。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跟随你的人能有几个呢?”然而周厉王却不听从劝告,坚持施行暴政。从此,百姓都不敢再说话。
民众反叛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但君王不听,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如果现在杀害太子,君王不会认为我把他当作仇人而发泄怨恨吗?事奉君主的人,即使处在危险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怼,即使有责怪,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姬静最终免遭杀害。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 ,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 ),周厉王在彘地去世。
军事实力
在军事上,周厉王力图改变周边少数民族屡次入侵的状况,解决积弱之弊。
周厉王三年,淮夷进逼到洛邑,已为周王朝的大患,周厉王派虢公长父攻打淮夷,但由于国力不强,故虢公长父不能取胜。

当时江汉间强大的楚国,在周夷王时即已称王。但到周厉王改革后,周王朝强大震摄四方。楚国国君熊渠畏惧周王朝强大,恐其伐楚,于是自动取消王号。
攻噩之战
西周自周懿王以后,国力日渐衰弱,四周方国部落交相发动对周朝的进攻和侵扰。周厉王时,原来臣属于周朝的噩国(在今河南南阳东北一带),乘机反叛周朝并企图侵占周朝的疆土。于是噩侯联络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朝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成周(今河南洛阳)附近,严重影响京畿安危。

噩侯铜方罍
周厉王为保卫京都和周朝的社稷,从宗周调来西六师的部队,还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企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歼灭噩国的军队。周厉王依靠贵族大臣的亲兵来抵御噩国的进攻,周朝将领禹率领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徒兵千人参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厉王最终击败噩侯,保卫了成周的安全。
淮夷之战
周厉王攻噩之战后,位于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再次向周朝发起进攻。周厉王派遣虢仲率军进行反击,但未能取得胜利。淮夷的嚣张气焰愈发高涨,他们再次发动猛烈的进攻,长驱直入周朝的核心地带,直至伊水、洛河之间,对无辜平民进行了掠杀和财物的抢夺。周厉王亲自率军至成周,指挥反击战,并命令周将率领精锐部队进行反击。

周军将领率周兵自洛水上游多次发动反攻,使淮夷无法抵抗,只能败退。周军乘胜追击,最终彻底击败淮夷,斩俘一百四十余人,并成功夺回被淮夷掳走的周民四百人。

由于周厉王攻伐噩地的胜利以及对淮夷平定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周王朝的军事实力,也使周朝的国际声誉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为政措施
政治
在政治上,周厉王改变周、召二公“世为卿士”的惯例,起用在经济、军事上有专长的荣夷公和虢公长父。这一做法自然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就抗议周厉王用“贪暴”之人而不用“旧章旧臣”,说周厉王的品德不明,因此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

然后话锋一转,用训诫的口吻讲起历史,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帝,是商王不用旧臣的缘故,周厉王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朝的“典型”。
经济
在经济领域,周厉王积极致力于振兴衰败的王室经济,着重抓住了“专利”和农业这两个关键环节。芮良夫曾向周厉王提出劝诫,历来被解读为芮良夫反对封建君主与贵族对山林川泽的生产垄断。
然而,事实上西周时期的山林川泽早已为各级贵族所有,周厉王的“专利”并非“垄断”,更非“与民争利”,而是从贵族占据的山林川泽中规定一些向王室交纳的“专项”物质财富。芮良夫明确指出周厉王正在学习专利,其中的“学”便是指周厉王要在贵族的山林川泽中规定专项的贡赋税收等内容。芮良夫将同僚称为“执政小子”,表明执政者是中年以下,而在周厉王时期,“执政小子”很可能就是荣夷公。

从语气上来看,显然是以资深贵族的身份对年轻后辈进行劝诫,指责的内容为“专利作威”、“以贪谀事王”,主要针对的是荣夷公协助周厉王在经济上采取打击贵族经济以加强王室经济的改革措施。其中的“爵以贿成”则表明爵位的授予开始出现功利主义的倾向——通过金钱买卖爵位以解决王室经济的困境。
农业
重视农业是周厉王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周厉王主抓农业,以“稼穑”为国宝,使农业得以发展。
法律
在历史上,周厉王在法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而这一行为在先秦时期的儒家观念中被视为“暴政”。在一个宗法观念十分浓厚的社会背景下,周厉王为了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不惜采取高压手段,甚至以“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的方式进行。需要明确的是,“以告则杀之”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无缘由的滥杀吗?

显然不是。实际上,早在周穆王时期,就已经制定了“五刑之属”,数量多达三千种。因此,周厉王在执行法律时,并没有进行完全的草创,而是依据现有的刑罚体系来处理。然而,周厉王却因此被反对派(实际上是保守派)指责为“暴政”,备受上下抨击,以至于其名声被诋毁长达数千年之久。然而,周厉王的所谓“暴政”,实际上只是人们对其“以告则杀之”的片面理解而已。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