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联翟攻郑宠叔隗,因小失大,反给晋文公提供称霸天下的机会

[复制链接]
作者: Biggruffbear | 时间: 2024-3-17 15:58:15 | 历史|
0 14

2992

主题

2992

帖子

897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76
发表于 2024-3-17 15:58:1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襄王婚姻危机引发的闹剧,经过复杂的转折与传递,最终导致了神奇结果,比如晋文公得到南阳之地,打赢城濮之战,称霸天下长达百年。然而巨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导致晋国六卿争斗,最终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时期。
晋文公在即位后,成功稳定了政局,实施了改革,短短一两年内就让晋国变得富裕强大。因此,晋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当时的周天子周襄王特意派遣宰孔和内史叔兴两位特使前往晋国,向晋文公授予侯伯的任命。这是与当年齐桓公同等的荣誉,晋文公对此感到非常兴奋,他以诸侯的级别热情招待了两位特使,并让他们住在宗庙(这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宾馆),享用九牢(这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大餐)。两位特使在临别时还收到了许多珍贵的纪念品。宰孔和叔兴对此深感受宠若惊,回国后自然要在周襄王面前极力赞扬晋文公。

襄王听后非常高兴,并派出了许多使者前往晋国。在春秋五霸中的其他四霸都在为了霸权而费尽心思的情况下,晋文公的霸权就像是主动送上门来的一般。
在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襄王采取这一行动是局势所迫。当时,天下危机四伏,包括齐国、宋国等大国在内的各诸侯国都已陷入困境。然而,只有晋国自内乱结束后开始焕发生机。在这种情况下,襄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他首先感到忧虑的是:王室的东南方向郑文公自从投靠了楚成王后,胆子越来越大,先是欺负了自己的老朋友滑国(姬姓,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随后又扣押了自己派往郑国为滑求和的使者伯服,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他的第二个担忧是,王室西边的狄人,即赤狄族,与自己的庶弟王子带勾结,对自己的王位虎视眈眈,这两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就会突然爆炸。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襄王决定一方面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与狄人建立联盟。他迎娶了狄君之女叔隗,这个女子美丽动人。然而,襄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年长者都能像重耳和赵衰一样享受艳福。叔隗这个美女更喜欢年轻英俊的男子,正好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年轻帅气,身材魁梧,令她一见倾心。他们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激情澎湃,春风一度,深深地陷入了爱河。

襄王很快发现了这件事情,他感到震怒不已,跑去捉奸。然而,王子带与狄军勾结,发动反攻,周军大败。周室大臣周公忌父(周公旦后裔)、原伯、毛伯、富辰等人都战死沙场,而周襄王作为堂堂周天子,竟然被奸夫淫妇赶出家门,被迫逃亡到郑国。王子带索性在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南)自立为王。
在周襄王流亡之后,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境地有多么丢人,试图寻求中原各大诸侯的帮助,却没有人愿意搭理他。这种现象被称为“礼崩乐坏”,各国都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境地。有复仇心切的人要去报仇,有冤情的人要去诉冤,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则到处捣乱,你掐我一下,我就还你一下,闹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管这个闲事。只有秦国的君主秦穆公具有政治头脑,他认为这是一个称霸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派兵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过河去救援周襄王。但是,秦军要救援周襄王,必须经过晋国的地盘,所以晋国的大臣狐偃立即向晋文公提出建议:“求霸莫如勤王。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无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

对于周人来说,遇到事情有疑问就寻求卜辞的指引,晋文公在犹豫不决时,请来了算命大师兼改革家、太卜郭偃前来占卜吉凶。郭偃使用龟甲卜算了许久,然后兴奋地说道:“大吉!是黄帝在阪泉战胜敌人的征兆。”晋文公一听,谦虚地说:“黄帝?这不是我能承受的。”郭偃赶紧解释道:“周礼没有改变。现在的君王,就相当于古代的黄帝。”晋文公明白这是说周天子是黄帝,这其中并不包括他。于是,郭偃又用筮草卜算一遍,结果仍然是大吉,表示晋文公将战胜敌人,并获得天子的特殊赏赐和盛情招待。

晋文公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十分高兴,马上派了两批使者,一批去请求秦国退兵,另一批带着丰富的礼物去拜访革中之戎和丽土之狄,以请求他们让出通往东方的道路;随后,晋文公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称霸之路前进。秦穆公本来也想援助周天子,去捉奸这种有趣又有面子的事情,谁不想参与呢?可惜他的援助需要渡过黄河,还要经过晋国的地盘,长途作战,后勤困难,并且必须得到晋国的同意,因此,他不得不留在黄河边,看着晋文公成功地走向了成功的道路,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难过。在135年前的公元前770年,正是秦国、晋国以及郑国联手驱逐了犬戎,帮助周王室东迁;然而,仅仅135年后,他却不得不看着晋国独自享受这个荣誉。
公元前635年,即晋文公即位后的第二年春季,他派遣左、右两军向东进发,驻扎在阳樊。然后,他将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狐溱率领,包围温地,擒获王子带;另一部分由赵衰率领,到达郑国的汜地,负责护送周天子。尽管王子带有狄军的援助,但他最终无法抵抗强大的晋军,被一战击败。在他准备带着小情人叔隗逃跑时,被晋国大将魏犨一刀斩首,最终身首异处。后来,晋军士兵俘获了叔隗,带到魏犨面前,询问如何处置。魏犨是个粗人,不懂怜香惜玉,见到瑟瑟发抖的叔隗,怒道:“这个叔隗还有什么用,你们把她乱箭射死!”于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就这样被魏犨这样的粗人射杀,令人叹息。

这次军事行动,晋军不仅打败戎狄,平息王子带的叛乱,迎回周天子,还完成了“尊王”和“攘夷”两个重大任务,接过了齐桓公的伟大事业。更为重要的是,晋文公为周襄王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王子带。他向周襄王请求死后隧葬,说:“天子您也并不富裕,我怎么能接受您的赏赐呢?如果您真的要感谢我,不如赐给我死后可以隧葬的待遇。”因此,周襄王在周王宫中举办盛大宴席,特别奉上甜酒以示敬意,并赏赐了晋文公一些财物。
襄王听到重耳的请求,感到非常不悦。重耳的要求可谓是厚颜无耻,竟然要求在地下挖掘地道来安葬自己。他知道隧葬并非易事,“龙气深厚,涧大,须开金井。深数十丈,造石屋于下,具两石凳于上,理与通相似。通则浅而小,隧则深二大,法与悬略同。悬则幽于地上,隧则入于中,是为隧葬”。事实上,隧葬是指在地下挖掘地道,然后将棺椁送入其中安葬。这是周天子才能够享有的特权,其他诸侯死后只能用绳子悬挂棺椁入墓安葬,是无法享用这个冬暖夏凉的高级隧道的。如果强行改变悬葬为隧葬,那就是僭越,那就是不敬,那就是没有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孔子曾说过:“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周人视周礼如生命,而晋文公在这个时候向襄王提出隧葬的要求,显然是借功要挟襄王,让襄王陷入尴尬境地。
晋文公请求隧葬的行为背后,实则包含着他对于周天子的试探和谋划。他希望通过此举了解襄王的态度,若是襄王允许他僭越,则可视为对他的尊崇,此生无憾;若襄王拒绝,他也可以获得实质性的回报。

因此,不论结果如何,他都能够从中获益。而齐桓公想要封禅,则是出于个人的荣誉感和威望,与晋文公的行为有所不同。襄王虽然实力薄弱,但他坚守底线,坚决拒绝了晋文公的请求:“当天子累得要命,除了死后葬礼华丽一些,其他没啥。天下不能有两个天子。如果为了报答私德,而让叔父屈尊,那叔父会厌恶寡人,责备寡人。如果叔父要光耀门楣,开创自己的天下,那为了宣扬功绩,自然可以用天子的衣饰文采,但寡人就算被流放到边远地方,也没什么。
如果叔父您还是尊奉周室,愿意屈尊为公侯,那就遵守先王的制度,不要改动这些重要礼仪。否则,寡人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实在不行,叔父土地有的是,就算开通墓道,举行隧礼,寡人又从何知道呢?”襄王的这番话,既柔软又坚定,既柔和又有力量,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拒绝,但却充满了道理和证据,让对方无言以对。
当晋文公听到周襄王这么说,他只能无奈地笑了笑,选择了放弃。因此,襄王在言谈中维护了周天子的尊严。尽管晋文公有功,但襄王仍需依赖他。在当时的四大强国(晋秦齐楚)中,唯有晋国是同姓诸侯。因此,襄王决定依靠同姓,尽管这意味着要失去土地,但他认为这总比依靠其他国家要好。他叹了口气,表示虽然不能赐给晋文公隧葬,但可以将南阳地区所属的阳樊、温、原、攒茅等四邑的土地赐给他。
晋襄公为了维护天子的颜面,选择舍弃大片的土地,将南阳归属于晋文公。南阳位于太行山南、黄河以北,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战略基地。对于晋国来说,得到南阳,意味着他们有了从山西进入中原河南的一个重要基地。

晋文公一方面奉王命驱逐蛮夷,赢得了好名声;另一方面,他获得了实质性的利益。因此,孔子评价他“谲而不正”,顾栋高也认为他“自晋开始,天下无王,待其势强大,方再勤王以求诸侯。”然而,晋国对待宗室同姓无情,与周室早已疏离,但最终却能勤王定霸,这正是晋文公的过人之处。
晋文公无疑是春秋五霸中的异类。他一生亡命十九年,奔走于八国之间,饱尝人情冷暖之苦,历经世间风霜雨雪。他的经历之丰富,无人能及。因此,他的诡谲和狡诈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可能正是因为他在仁德下隐藏的狡猾和对礼仪规范的漠视,使得晋国在政治上越行越远,最终导致了两百年后的分裂。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