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败家子”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多次,把一强国搞得四分五裂

[复制链接]
作者: 发如雪 是纷飞了谁的泪、 | 时间: 2024-3-17 03:49:28 | 历史|
0 97

3186

主题

3186

帖子

955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58
发表于 2024-3-17 03:49:2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史可以明智,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充满了波谲云诡的权谋争斗,但总有那么几个另类显得格格不入,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乱的年代,几百年间尔虞我诈、礼崩乐坏,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七雄之一的楚国国君确是一位如假包换的老实人,可惜生不逢时,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楚怀王熊槐是楚威王的儿子,继承大统之时,楚国国力蒸蒸日上,与齐、秦并列战国三强,是当时诸侯中疆域最广、物产最丰、人口最多的国家,风头无二。

即位之初的楚怀王颇有明君风范,对外重拳出击,攻城略地,主导七国合纵攻秦国;对内他大胆启用新人,破格提拔了一大批改革派官员,各国名士蜂拥而来,一时之间楚国朝堂人才济济,大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势头。
人生如行舟,时来天地皆同力。楚怀王继承的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锐意进取,在军事、政治方面均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春风得意。

如果进一步扩大优势,稳固基本盘,合纵攻秦,鹿死谁手未可知。
此时,以楚国为主导的合纵阵营打破了秦国东出的愿望,并控制了秦国东出的险要关隘,诸侯之间虽然各怀心思,但是齐楚同盟依旧稳固,秦国四面受敌,无力抗衡。
就在这时,秦相张仪面见楚王,希望楚国可以主动断绝与齐国的盟约,作为补偿,秦国愿意奉上楚国商於故地六百里,这对楚怀王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商於之地本是楚国故土,如今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故土,完成先王遗愿,这是何等的功绩。想到这里,楚怀王自鸣得意,对张仪万分感激,不顾大臣劝阻,当下便决定与齐国断交,并赏赐给了张仪大量的金银珠宝。
当齐楚彻底决裂后,楚怀王才知道自己空欢喜一场,立刻发兵攻打秦国,此时齐国因为楚国的行为已与秦国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国落败,楚怀王心有不甘想要偷袭秦国,又被击败,几回合下来楚国不仅没有得到商於之地,还失去了不少城池。

事后,秦国变本加厉,还想要楚国的黔中之地,楚怀王不顾大臣反对,同意交换黔中之地,不过要张仪来楚国“做客”,这时楚王本有机会惩治张仪,但在左右近臣和宫中宠妃的劝说下,竟然对囚禁张仪萌生悔意,又放张仪返回秦国。
如何在面对巨大诱惑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命运对我们每个人的考验。不要对没有兑现的承诺有过高预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给予你的,注定要从你这里拿走。

在利益抉择时,要多听听傍观者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遇事总要做最坏的打算,有时及时止损也很重要。
在楚怀王执政后期,虽然在对外战争上消灭了越国,但总体上还是败多胜少,国力损耗严重,此时的楚国已经不复当年辉煌。
这时前线又传来了秦国攻占楚国城池的消息,但是秦国表示愿与楚怀王在武关会盟,商讨攻占城池的相关事宜。

按理来说,有了之前被张仪诓骗的经历,楚怀王应该已经熟悉了秦国的套路,已经攻占的城池是断断没有可能归还的,但是楚怀王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顾大臣劝诫,执意前往武关赴会。
不出意外,这又是一个圈套,怀王抵达武关后便被秦国扣留。这时秦王开出条件,只要楚怀王同意割地,便可以放他回国。不知道是出于大义还是看透了秦国的伎俩,在有性命之忧时的楚怀王却格外的淡定,宁愿沦为阶下之囚,也决不妥协,拒绝了秦王的威逼利诱。

心存希望是好事,但心存侥幸却不利于长远发展。眼前的利益固然重要,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重点。楚怀王只是看到了秦国可能归还占领的城池,便贸然前往,无异于羊入虎口。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应该心存侥幸,而是要客观分析事态发展的可能。
就在楚怀王被囚禁的这段时间里,楚国拥立太子为王。秦王假惺惺的将消息透露给楚怀王,又“好言相劝”让怀王割地归国,不然楚王的位置可就要拱手相让了。

但楚怀王还是没有松口,依旧是寸土不让。又过了些日子,楚怀王居然侥幸逃了出来,但通往楚国的道路上有重兵把守,他只好借道魏国,但又被秦国士兵抓了回来,见楚怀王还有归国之心,秦王再次“好言相劝”,只要楚怀王肯割地,秦国就护送他返回楚国,楚怀王又一次拒绝了。
一年后,楚怀王在悲愤抑郁中离开的人世。秦国将他的遗体运回了楚国。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楚怀王在绝境中依然有着极强的求生欲,但是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求生欲而在国家大义上做出让步,即使自己遭遇困境也不愿出卖国家的利益,维护了作为一名国君最后的尊严。
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之中,哪怕心怀善意也可能万劫不复。楚怀王本人吃了不少亏、上了不少当,当他仍然选择温柔相待这个世界。
很难评判他作为一名君主的是非功过,他即位之初确实锐意进取,推动改革,心系百姓,甚是在寒冬腊月时能感同身受为平民百姓送去炭火,一时传为美谈。

但是,他当初接手的楚国是可以与齐、秦抗衡的大国,到他沦为楚囚时,楚国也成为了板上鱼肉,任人宰割,这与他晚年宠幸奸佞不无关系。
楚怀王的一生是戏剧性的,楚国由盛转衰有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他被囚于秦国时,他又表现出了身为国君的责任担当。

楚怀王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他对事物的判断上,他轻信了张仪、秦王,轻信了靳尚、郑袖,明明身边有屈原、昭睢这样的能臣却不能用,这也许就是他本人的悲哀、楚国的悲哀吧。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