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混战背景下“侠客”文化为何会诞生?

[复制链接]
作者: 、泪落旧城轻纱坠 | 时间: 2024-3-16 12:24:34 | 历史|
0 73

3069

主题

3069

帖子

920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07
发表于 2024-3-16 12:24: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侠客”,大家的共同认知或许都是金庸、古龙等一批文学家构建的武侠世界。而这里所说的“侠客”,指的却是春秋战国时期诞生出的“侠客”。
侠者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群体,尽管到了现代仅有“侠风留存”,但独特的“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总览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侠文化”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都呈现出了其自身的不同特点。

一.“侠文化”的起源与传播
“侠”源自于商周,兴起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式微于秦汉,归隐于唐宋,消亡于元明清。因此,由于早期文献的缺失,到了现在,我们的“侠文化”仅有部分残留。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迅速衰败,各个诸侯国迅速崛起,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纷纷自立为国、争权夺势。诚然,乱世是枭雄的时代,受苦的永远都是百姓。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侠客”这个群体兴起发展。
侠客的崛起主要因素其实有三:斗剑之风迅速兴起、士者的分化与侠士的诞生、养士之风的流行。
夏商周三代被称作为“青铜时代”,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与工艺使得青铜器盛行。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厚重的青铜逐渐被铁所取代,特别是铁铸造的武器,更加适合先民们的使用。剑被称之为“百兵之君”,是武器中的王者,构造简易轻便,深受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

也因此,在当时民间诞生了许多十分有名的剑客。《韩非子》曾使用过“侠”这个称呼,并且还将“侠”者称之为“带剑者”、“私剑之士”。因此,侠与剑,二者在当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各个诸侯国为了强大自身,采取各种手段获得利益,纷纷实行变法、建立新的制度、社会结构。士阶层无论在新的结构还是旧有的结构中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贵族与百姓之间的过渡。
部分学者认为,侠者正是由“士”这一阶层分化而来的,另一分化出来的群体就是“儒”,二者各自有各自的发展。侠者从分裂初期的“侠士”,到进入军队、成为精兵、社会地位直线上升,被称之为“国士”。至此,侠士获取了真正的自由,“士无定主”,“良禽择木而栖”。

光有分裂的方向并不足以使得“侠者”这个群体得到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能够拥有直至今日依旧闻名于世的这等名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此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于“侠士”士无定主这一局面的出现,侠者获取了极大的自由,是各国都迫切需要的人才。
因此,为了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各诸侯国拼命招揽士者以求昌盛,而没有士就是王国的前兆。这样的养士之风盛行,直接推动了侠士阶层的产生与兴起,且在当时成为了最活跃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凝聚力与号召力都十分强大,是当时社会上绝对不可轻视的一股强大势力。
侠客,实际上就是“侠”文化的实际载体、传播者。春秋战国时期好剑之风盛行,这为侠者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侠者接受的教育,就是以正义为人生目标,铭记于心。他们行侠仗义、武功高强、正直潇洒、行侠仗义。独特的人格魅力令他们对华夏的影响源远流长。

二.侠客与武术之间的关系
侠客行侠仗义、潇洒走天涯的资本正是他们高超的武艺。同时,“义”的精神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人们的心目中,特别是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侠者就是正义的化身。春秋战国时期,尚武之风最为浓厚,“武”是每一位侠客必备的基本技能。
“武”是一种手段,“侠”是除天下不平之事,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文明社会,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现代,我们将“武侠”挂在嘴边,二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然,随着思维越来越开放,人们对于侠客的认知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所谓行侠,应当是具有侠客精神的人,而侠客,就是有侠客“思想特征”的一些人。但无论怎么变化,人们对于侠者的崇敬之情从来不曾改变。
侠客在两方面对武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一是武术技能,一是武术武德。

冶铁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使得许多武器被铸造出来。武器逐渐泛滥开,这就加剧了战争爆发的频率与规模。同时,在当时社会尚武之风盛行,人们都喜欢英武之士。在这个战火连天、混乱不堪的时代,正直的侠士们想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普通百姓。
具备这种能力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武技。由于他们都十分的争强好斗,这就使得彼此之间武技切磋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武术也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迅速发展。在当时,侠客都具有相当的武功,武技高超,武术水平不断提升,人格魅力也随之越来越具有感染力。
且不论在侠客文化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仅有“侠风留存”的现代,人们也为侠者的正直品德与高尚的人格所倾倒。侠者在与武字紧密联系之时,就已经对品格有了一定的要求:“正义”是贯彻终生的品德。
随着侠士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侠士文化孕育而成,其中,武德文化也被融入进了侠士文化之中。习武之人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相结合,最终产生了武德文化。司马迁将侠客的特征归纳为三类:诚实讲信用、愿意舍己为人、施恩而不图回报。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点也正是现代社会一直在倡导的、人们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
三.结语
侠者曾一度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历巅峰之后的侠者,慢慢被统治者所不容,而逐渐消隐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载体不在,但是侠士文化与侠士精神却永存人心。
只要心存正义,侠者无处不在。
参考书目:
[1]徐岱:《侠士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