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打的时间太长,赵国的后勤根本支持不住,只能速战速决

[复制链接]
作者: 花前月下一樽芳酒 | 时间: 2024-3-16 10:53:32 | 历史|
0 53

3073

主题

3073

帖子

921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19
发表于 2024-3-16 10:53:3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要知道,这仗打的时间太长,赵国的后勤根本支持不住,只能速战速决。换帅反间计是一部分,更多是廉颇防守没问题但根本打不了进攻,赵括还能有一点希望,输了也是正常情况。真打起来不管是不是计都要上,因为不上肯定自己先崩溃。赵国国内需要一个替罪羊来稳定民心,赵括就被黑到了现在。
赵括可能确实过于纸上谈兵,但绝不是智商掉线的将领。赵括其实可以用不幸来形容,从整个长平之战不管是最终伤亡比还是中间的阶段性胜利来看,赵括是一个有天赋的将领,只可惜他仓促上任,如果按照将领的正常发展轨迹积累各种经验,或许10年之后赵国也能有一个白起。

赵国又不能屠杀韩国上党军民和难民,毕竟他们是来投赵的,赵王之所以换帅就因为已经没余粮了,必须解决掉难民问题。当时赵王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这些难民推到前线同秦军互相消耗。赢就抢夺秦军粮草和尸体吃,以战养战,坚持到秋收。输了,这庞大的难民口粮问题留给秦军去解决。而赵括就是执行人,赵括打赢了野战,攻下了简单壁垒,获得了一些秦军来不及带走的粮草,以及尸体才得以支撑。但遇到秦军坚壁清野,兵力本就不占优势的赵军只能止步不前,别说赵括了,就算诸葛亮来也没办法对付秦军坚壁。当粮草和尸体耗尽,赵括丢下难民,五万锐卒突围回去,如果成功,也算完成任务了,至于难民无论是投降还是殊死抵抗,赵国早就不关心了。

而秦军为了让上党军民难民停止抵抗,欺诈他们,完了全部坑杀,秦军也不愿拿出粮草供应他们,且这些难民并非真心投降,随时反覆。且秦军后续还有攻赵行动,不可能把后方交给反覆的上党军民和难民。廉颇之所以放弃西壁垒是因为太行道掌握在秦军手中,随时可以威胁他的后路,所以大步撤退到丹水河以东。从来没听说守住会更惨这种逻辑,有什么后果是比赵军送四十五万人头更惨的?秦军比赵军更缺粮,之前秦军打韩国,打完韩国接着又打赵国,一直在征战。

长平离咸阳五百公里,离邯郸只是一步之遥,补给方面赵国天然有优势。这场仗可以输,但是让赵国死这么惨,最大的责任就在赵括和赵王,赵括就一个傻子夸夸其谈,这种无胜算的战局,作为大将不是去劝阻赵王退出这个赌局,而是去自吹自擂,去满足赵王的欲望,最后两个人一起亏的裤裆都没了。此战赵国的战略目标就是逼退秦国,所以廉颇只防不攻。根据记载,当时秦赵两国已呈焦灼状态,谁也无法有太大作为,比的就是谁先断粮。至于你说廉颇会输,那只是猜测。而赵括一番操作,使得赵军被围,最终被全部坑杀。

当时整个战国,还没有一个国家对内有如此整合能力,赵王为什么慌,不光光是国库没粮了,也不光光是他摸不透秦国的底,他连自己国家的底也摸不透了(这不怪他,除了秦国没有国家有这套公务员系统,这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也就是说,赵孝成王他知道赵国快扛不住了,但是具体还能扛多久,他不知道,人家秦国虽然也快扛不住了,但是能精确的估计自己还能抗多久,而且这种情况下,大概率赵国先扛不住(物质基础没人雄厚,又没有大数据,连知己都很难做到别说知彼了),所以为什么说除非再次合纵大秦才有胜算,否则赵国一国死扛无论是战是拖都大概率玩完,当然赵军如果被拖死了。

秦军估计得被拖残,搞不好其他各国一看国际形势变了,又来了个什么合纵伐秦把秦军打回函谷关也未可知,结果仍然好过长平之战后那一超多弱的局面。在丹河防线,大粮山还有粮食的。邯郸到前线沿线或许还有军粮在转运,邯郸的库房还有,在种的粮食还有但等收成已经晚了。赵王和幕僚算出粮食早晚会缺,所以急了,但这不代表前线马上缺粮。白起的两路奇兵目的是要加速让对手出现断粮。25000是步兵的建制,翻山绕路,在百里石城后切断运输线和形成部分包围圈。5000正面突击的应该是骑兵建制,骑兵不是用来拉战线包围的,是一个点杀。

在丹河防线大粮山和北面主阵地之间硬打开一个缺口,把大粮山的粮食和主阵地之间的路断了。造成主阵地赵军突然窒息性的紧急缺粮,有如曹操官渡之战突击乌巢那种效果。这个战术,现在无法得知是白起接任想到的还是早有准备,因为廉颇后期专守之后,中央突破自然困难,翻山绕路而没被发现也相对难一些。但接受秦军挑战,抽调主力部队离开壁垒冲击秦军时,当然原防线的能力就会打折,这样翻山绕路和骑兵中央突破的成功概率才会增加了许多。这场战争本质上是赵国国力耗不过秦国了,秦国还养得起几十万大军,赵国养不起,除了死磕没别的办法,既然廉颇不肯死磕那只能换个肯死磕的赵括咯,但赵括一起了,一波被秒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长平之战对于秦国来说不完全是外线作战,赵国的后勤并不占明显优势,这时两国巨大的国力差距就体现出来的。

所以,我个人是理解赵王换将的原因的,是我的话我也得换。赵括到底打得怎么样,我个人是同意我列出来的两位专业人士的观点的。就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军队,让秦兵翻过太行山进入赵国核心经济区,赵国也输了。秦国换将这一点可以从秦军兵力数量上找到原因,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没有换白起之前,秦军损失惨重,这一点是有据可查的。所以我的看法是秦国用白起是迫不得已,并非出于计谋,然后赵括不知道秦军换将,所以才会打败原主将后全军出击。参考资料:
《战国策》《史记》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