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铸就大秦帝国霸业,为何却被司马迁评价为“天资刻薄”?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4-3-14 13:48:04 | 历史|
0 14

3153

主题

3153

帖子

945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59
发表于 2024-3-14 13:48: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你是否曾想过,在那个铁血法治的年代,一个人的决断和行动,竟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人的变革,能否真正推动历史的前进?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曾经备受争议的人物——商鞅。
作为秦国的实权相国,商鞅有着非同寻常的远见卓识。他清楚地意识到,要使秦国强盛,就必须先从内部着手,彻底铲除腐朽。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变革措施,无情地打击了一切阻碍国家发展的顽疾。
他的变法是否真的如同后世所说的那样"利国利民"?又或者只是一味的残酷无情?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动荡的战国时代,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

一、铁腕统治:商鞅的严刑峻法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虽然国力强盛,但内部腐朽不堪。商鞅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布衣,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决断,被秦孝公任命为相国,全面主持国家大政。他深知,要改变秦国的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推行变革。
于是,商鞅果断地推行了一系列严厉的法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严刑峻法"。根据史书记载,"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任何微小的过错都将受到严惩,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种震慑力极强的手段。有违规者被处以极刑,甚至被活活打死,这在当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有一次,商鞅"临渭而论囚七百人,渭水尽赤"。这无疑是对他铁腕统治最生动的写照。尽管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备受质疑,但它至少反映了商鞅执法无情的一面。在他的眼中,法律就是至高无上的,谁都不能例外。即便是王室贵族,只要触犯法令,也将受到无情的惩处。这种"一视同仁"的做法,在封建等级分明的时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二、分家政策:改革的根本之举
除了严刑峻法,商鞅还推行了一项极为重大的改革——分家制度。在这之前,秦国仍然保留着一些旧有的氏族制度,家族成员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商鞅认为,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生产力,因此下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这一政策无疑触及了当时社会的根本,引起了极大的反弹。贾谊等儒家学者纷纷指责商鞅"违背礼义,背弃伦理"。然而,从现代角度来看,这一改革实际上打破了宗法制度的束缚,为个体解放和社会进步扫清了障碍。它标志着家庭观念的转变,个人地位的提升,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分家制度的推行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世代代形成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商鞅的改革下被迫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必然会引发一些人的不满和反抗。因此,商鞅在推行这一政策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不得不依靠严刑峻法的威慑力,来压制反对声音。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的改革是多么的激进和彻底。

三、鼓励生产:富国之本
除了严刑峻法和分家制度,商鞅变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鼓励农耕织布,发展生产力。他深知,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他"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
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基于商鞅对国家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盛,根本就建立在经济实力之上。只有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才能为国家创造足够的财富,从而为军事扩张提供坚实的后盾。这种观点,已经超越了很多当时人的认知水平。
与此同时,商鞅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旨在调节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可以说,这些政策都是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为秦国的强盛奠定坚实基础。它们反映出商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的目光不仅着眼于当下,更放眼于未来。

四、重视战功:树立国威
作为一个处于战乱年代的政治家,商鞅自然也重视军事实力的建设。他"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通过物质奖赏的方式,激励将士立功勋,为国家的扩张做出贡献。
这一做法,与其说是出于个人的好战心理,不如说是基于当时的现实考量。在那个时代,只有不断扩张领土,才能获得更多资源,从而使国家强盛。因此,商鞅的做法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商鞅对军人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他深知,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光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智勇双全的将士。因此,他通过奖赏的方式,极力吸引和培养这样的人才,为秦国的军事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用人之道,同样体现了商鞅超前的眼光。

五、遭遇车裂:改革之路曲折艰辛
尽管商鞅的变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他个人的命运却并不太如人意。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商鞅"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
作为一代伟人,商鞅最终竟遭此凄惨下场,实在令人痛惜。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当时所遭受的巨大阻力。毕竟,他的做法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集团,这些人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其实,早在商鞅执政期间,就已经有不少反对声音了。
《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布衣,商鞅的做法无疑触犯了当时的等级观念,引起了王室贵族的不满。更何况,他那些激进的改革措施,更是直接动摇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他们暗中唆使秦惠王加以打击,最终导致了商鞅的惨死。

结语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酷吏"二字就否定商鞅的整个事迹。他的确做出了一些极端的举措,但这正是他推行变革的勇气所在。如果没有他的决心和魄力,秦国很可能就会止步不前,无法最终一统天下。从这个角度说,商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伟人。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商鞅变法虽然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却并不可取。残酷的刑法、极端的分家政策,这些都是当时的产物,并不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在肯定商鞅历史功绩的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他的缺陷和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立体地评价这个曾经引起巨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