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溆浦的故事

[复制链接]
作者: Bogdan Comanesc | 时间: 2024-3-13 07:24:40 | 历史|
0 72

3102

主题

3102

帖子

930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06
发表于 2024-3-13 07:24:4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舒毅
编辑:古藤一树

写在前面;史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帝高阳之苗裔、朕皇考曰伯庸。战国末期楚国丹阳(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之后,公元前340年寅年寅月寅日出生,身高9尺(约2.07米),流放溆浦期间,学生宋玉、好友庄矫及乔姓兄弟一路护送,行吟溆浦期间,留下多篇楚辞,许多故事家喻户晓;公元前278年自沉汨罗,享年62岁。
屈原别郢都 溆浦楚辞熟
屈原离郢都之时,学生宋玉紧随。他劝勉道,勿要悲伤,玉一路陪送,谓之曰:“师乃培花者,诸生似子椒般,由香草变成花椒,虽留浓香,然身皆刺,稍不留意,便会伤人。子椒之变,师定心痛,此乃气候所更,天下熙熙,齐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一时彼一时也!‘留得青山在,香花迷后人!’子椒兄弟此般心肠,心无远谋,必有近忧!不同时代,同运之人,比比皆是!楚廷几人能识君?”宋玉又曰:“庄子才多,楚威王欲聘其为相,可庄子斜视、寒门前万卷布匹,谓使者曰:‘闻楚有龟,已死千年,楚王锦缎裹缠,藏于宗庙,年年祭祀;你们察之,此龟留骨,受尊好呢?或逍遥活之,泥地滚游好呢?’使者明之,谓庄子曰:‘我亦意于泥地滚之优。’斜观屈原笑容,玉又说:“师抵江南,可以诗聚友,展露才华!万勿轻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屈原与宋玉目光对视,久不离开,察玉成器!

舟近汨罗,屈看宋玉,又瞧江畔,轻声言道:“此乃何地?”宋玉答之:“汨罗!”屈原惊问:“汨罗,三水加日?”“正是!”宋玉速答。屈长嘘道:“汨字与我缘深啊!”宋玉不解,问师原由。屈苦笑道:“日伺三人!我于楚廷、任三闾大夫,日与三姓交之,与其共事,教其习文,与这‘汨’字不是缘深吗?”屈又曰:“汝瞧,此江一分为三,江河皆变,吾尚有忧愁否?”望着远去江水,屈原静思,仿佛觉得,此分流之河,已成屈之印迹,亦谓楚国兴衰之见证。楚王早已分心,人心也已涣散,楚国威风不存!”
车马继续前行,来至山坡下,前方突然钻出一群匪盗,挡屈前行之道。为首者右手拿斧,左手前伸,示意停车,并大声怒呼:“下车,下车,留下买路钱!”此时,宋玉速下车来,拱手道:“好汉,上坐三闾大夫,不必扰之!”闻听三闾大夫,壮汉即跪:“上坐恩人?受难民庄矫拜礼!”屈原闻言,下车扶之,“汝为庄矫?”庄矫笑答:“庄矫是也。”屈原说:“汝为何在此?速平身!”庄矫曰:“我乃草民,得您厚爱,铭记在心!大夫罢官被贬之事,庄矫早已闻之,又知流放江南,前去溆浦,我等甚为痛心!此乃溆浦必经之地,庄已在此恭候多时矣!”庄对众人曰:“屈原大才,又是好官,我数次遇难,皆遇屈原搭救,无他,我早被楚官斩杀!”他对屈原说:“屈大人才多,我建支队伍,请你指挥,另立他国,与楚为敌、势不两立!”屈原急忙挥手:“不可,万万不可!此期,虎狼秦国,正欲吞楚,国需将才,像你这般英雄,乃楚栋梁,万不可兴风作浪!”庄矫曰:“楚廷腐败,家族掌权,嫉贤妒能,与秦联姻,早晚必败!”屈原又答:“不可莽为,吾及溆浦,迎你为客”!庄矫笑答;“友人聚之,我必往之!我也懒人!只会习武,荒地怎能生存?”未等屈原开口,庄矫续言:“队伍有溆浦乔姓盗跖,熟悉路线,让其前行,可为向导,一路人多,路上安全!”
溆浦,战国初期属楚黔中郡,楚武王(?--公元前690年)在位50年,曾改黔中郡为义陵郡,【西汉又为武陵郡,郡治设义陵(溆浦)。(溆浦县志记载;1955年6月11日,溆浦县委员会将土地改革时在龙潭发现的楚武王玉玺送交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
屈原到了溆浦,有诗证之:“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乔姓兄弟四处奔呼,告之山民,三闾大夫来溆,他乃楚廷大官,是个诗人,吆喝百姓,不得非礼,并多关照。其时,河边旱谷有一渡船,屈原择船而宿。此时,橘香扑鼻,岸上橘子,大树小树,果压枝稍,未曾采摘,他望着宋玉,指着挂满鲜果的橘树说:“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并对宋玉说;“闻听尔语,吾乃耳目一新,汝可为师也!”宋玉、乔姓盗跖返程临行前,宋玉又对老师说:“此地竹多,建有竹简店,老师愿意写诗,可尽情抒怀,他日来溆,替师捎回!宋玉又言:“庄子到处逍遥,师可效之,庄子我曾常见,唯我来楚之后,未曾联系。此次返楚,我设法让其与你谋面,他日有缘、同留美言!老师终日焦心劳思,万不可取!”屈原仍然静思,对宋玉说:“吾之遭遇,汝亲睹之,不可重蹈覆辙!”
桔花园里写《橘颂》 溆浦山绿水欢!河边奇石、引人入胜,有竹之山,皆成竹海,卷着波浪,笑迎远客,热情奔放。桔花园橘子皆熟,屈观园中之橘,宋玉别时话语,回响耳旁......唉!我不写诗又能干些什么呢?我要哼哼骚曲,唱唱骚歌、把心中怨气,写成流歌(流放者之歌)发发牢骚、有何不可呢?屈原手拿竹简,坐在埂上,慢慢镌刻,“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表达了屈原要扎根江南,驻守溆浦,哪也不去的心情。他借橘子的甜美,表达自己对浊世之醒悟,远离世俗,独而往之,不愿同流的高洁之心,处处谨慎从事,未曾有过失啊!言下之意,楚王你无情啊!你眼光何在?为了你和楚国,我衷心耿耿,似这满园橘子,红于楚国四方;现在橘子越来越甜、越来越红,你却弃他而去!园中橘子又熟了,屈原楚辞也已成熟。屈原的《橘颂》写成后,溆浦改橘子为红橘,红橘越来越多,溆浦将此地改叫桔花园,后来,桔花园这个名字与《橘颂》一样,也就家喻户晓,传至今日。
垂钓溆水河 捞魂变《招魂》
屈原在溆水居些时日后,此地渔民已成屈原之好友;期时,渔民逆水行舟,不能上游,屈原干脆下河,用手推之,渔民就将屈原推舟之地,称为“三闾滩了”。他们开始唤着三闾大夫名字,有时直呼其名,送他钓竿,邀其垂钓。垂钓者中有长者也有小孩,这天,屈原心情愉悦,不停抛竿、收杆。正在高兴之时,突然河水上涨,一个小孩尚未上岸,河水将其突卷水中。此时,一艄渔船迅速划来,将其拖上渔船;船夫乃孩子父亲。

溆水就是这样,其上游也有三条自流,一条为自东南部龙潭过水东与两丫坪、陶金坪水系汇合(明朝末期称为一都、二都河)流入溆水;一条为西部均坪、观音阁水系汇融入溆水(明朝末期称此河为三都诃);另一条就是东北的低庄、双井与桥江、油洋汇合的水系流聚溆水(明朝末年称为四都和五都河)。三条支流线长水大,尤以龙潭一都、二都河水系流量最大。为了生活,渔民从小就要锻炼胆魄,训练水性;小孩初此落水,受到惊吓,多有不敢再次下水,怎么办?溆浦自古就有与众不同的习俗,称为“捞魂”。捞魂时间选在天黑之前,仍能看清道路。捞魂地点选在掉入河中的位置。所以当晚,渔夫带着小孩划船进入落水点,用筲箕(竹编)往河里捞,大人一边捞,又问:“上来了吗?”小孩回答:“上来了!”然后各重复三次。船靠岸后,大人走前,小孩跟后,大人问:“回来了吗?”小孩回答:“回来了!”一路重复开始之问答,一直进入家门止,据说:“这种办法很管用,小孩“捞魂”之后,再不怕水!”屈原闻听‘捞魂’,颇为好奇,也跟于小孩之后,一路走进渔夫之家,他要亲自观察小孩,观其敢不敢下河。然令屈原诧异的是,翌日,小孩不仅没有怕水,他还学会游泳了!当晚,屈原辗转反思,人能“捞魂”真不可思议!为了解溆浦“捞魂”情况,那些天,屈原四处走访,了解溆浦辖区大江口、龙潭、水东、桥江、油洋、低庄、双井等地,他要实地核实当时溆浦人是不是都有“捞魂”这一做法。进入油洋庄坪一地,又见一老翁正在河塘里捞魂,屈原便于乔姓、熊姓一起商量,他也要按照溆浦人“捞魂”的办法,河边亲自为楚怀王“捞魂”一次。
渔民闻听,心有不解,急问屈原:“楚王赶你出廷,你为他捞甚魂?”屈原说:“怀王待我恩重,惟子椒等奸臣谗言,让我蒙难。”又问:“楚王客死它乡,其魂未归,可否捞回?”众人见其诚恳,皆言:“可以,可以!你来捞,我们扮孤魂,你唤一声楚王,我们从四面八方呼应!”于是屈原就真捞起魂来了!附近的渔民在岸上大声呼应,哭声响彻天际。随后,屈原以“捞魂”为题材,写出《招魂》一诗,诗中意为,东南西北莫久留,天上地下莫久停。并曰:“魂兮归来!返故居些。”当然,二千多年前的招魂情景,现在的人民无法清楚,究竟有无灵验,今天看来,实属自慰罢了!但溆浦桥江、油洋等地的百姓,上世纪60、70年代,“捞魂”一事,仍然存在。当然,随着新一代文化青年的成长,这些古老的巫傩文化,便渐已淡忘,知之者也更少了!
移居明月洞 刻文《招隐士》
自洪水突溢溆河时,屈原预感不能久居水边了,倘若哪天洪水来袭,人船沉江,再捞也就无甚意义!虽以“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众多心愁,也只能似水一般,一流了之,但信念不忘,屈原喜穴居,河边美景,虽未尽赏,尚可观之,暂且别之,另择陋室了!

屈原移居明月洞不久,此地的豺狼虎豹也开始四处活动,屈原暗自庆喜,自己选对了地方,此时,庄矫派乔姓兄弟看望屈原。来至河边,不见屈原,渔夫都说:“屈原言其属虎,不习水性,居山藏精神,入水捞鬼魂!他喜山洞,早搬明月洞了。”
明月洞里,三面石洞,洞长近百米,上阖下敞,仰观天光,景入眼帘,明月一样!侧有水洞,瀑从天降,火神守门,倚石独望,岩壁峡谷,兰花芷长,芳草椒叶,皆飘芳香。这天,屈原嗮着日光,身旁摆满竹简,还在刻着什么,就在此时,乔姓兄弟急呼:“三闾大夫”在吗?仆人即刻搭腔:“啊哦,乔兄弟?!屈原在的,我速告知,稍等片刻!”须臾,仆人唤其入内。屈原走出洞门,亲自迎接,相邀入内!“先生喜欢此地?”“其妙之极,正合我意呢!”二人互答。“先生,庄矫要我传言,现在队伍人多势大,被楚已定叛军,庄矫欲另立国,与楚为敌,还把秦国东扩,与楚交战甚激,简而述之,庄大人不敢探望,恐加罪于你,故派我启禀,求三闾大夫指点迷津!
屈原闻讯后,怒目视之,说:“怎敢如此而为?生为楚人,死为楚魂,秦为楚患,虎视眈眈,不为楚战,反而乱楚?如继续为之,将割席分坐、割袍断义!”乔兄弟立即跪地:“先生勿怒,庄大人叫我洗耳恭听!”屈原这才扶起二人,石凳陪坐,又打开尚未刻好的竹简,但《招隐士》几字清晰可见。问三闾大夫:“这是何意?”屈原回答:“二位来的正是时候,此简尚未刻完,你回去告诉庄娇,不与楚廷抗争,要瞪着秦等列国,不论谁战楚,庄矫率兵必须抗战。如秦犯境,必远歼之!”乔姓兄弟明白后,屈原又说:“《涉江》、《橘颂》、《抽思》、《离骚》、《招魂》等已写好,将简密交宋玉,妥善保存;告诉他,离骚不可随便开阅。”“什么原因?”屈原解释道:“此乃个人感言,树雄心立大志,为王忙被奸害,子椒带刺把我害,写花草,存怨言,言谈举止其中现,将从彭咸之所居,不可与官把文展!”“告诉宋玉,让其借时拜访庄子,盼寅月老子忌日问天,我在书写《招隐士》一诗,他会知其意的。”乔姓兄弟裹好竹简,握拳叩拜,临行前,兄弟俩告诉屈原:“东北端高峰处是通往郢都之要道,既可观日,又可看景,哪里地势险要,久闻藏仙,常有仙人光顾,建有烽火台,搭建古木楼,景色如画,那里可以会友,颇值一游!”然后拍马往北奔去。
远游紫荆山,美名道仙岩
紫荆山位于溆浦东北端,离溆浦县城直线约60华里,小路则远。(现在的紫荆山,其主要山脉又称雪峰山,雪峰山过境溆浦,桥江、新田、油洋和三江地段,称为紫荆山。山两边皆出文臣武将,有溆浦之“秦岭”美称。其时乃楚江南之名山,此山海拔高1200米,最高峰1400米,高立主峰,方圆五百里外,一览无余,邵阳、隆回、沅陵、新化尽收眼帘。昔时,此为黔中郡至长沙郡的陆路驿站,也是后来辰州府至宝庆府的要道。为九阳升起之地,可观日出、又瞻落日。

命名紫荆山 远望东边高山,似巨龙腾飞,云中戏月。欲将远游,屈原先派仆人往之,探问实情。仆人策马欲往,则有山民尾随,仆人详告实情,知为乔姓家丁,便一同前往。仆人返后,告之屈原,屈原颇为惊愕,既然如此美妙!“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适值三月,老子忌日即将到来,临行前夕,屈原“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其谁语”,他思考,悲哀自己遇挫,想明天也可登山远游,开心抒怀,夜不能寐,神魂凄凄盼到天明!起床后,效法溆浦习俗,燃香跪拜,欲神游四方,继而随仆人跨马径奔而去。
农历三月,万物苏醒,草儿绿了,花儿笑了,“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遇到芳香花草,皆采摘佩戴身上,老远就传来芳香。一边赏花,一边前行,他召“丰隆为先导,飞廉以启路”,雨师行左来护路,雷公右边当侍卫。登上山顶,四方飞云卷,身旁雾气浸。举头春晖近,回首白云低!屈原似有山高人为峰之感,他从未欣赏如此美景,忽问仆人:“此为何山?”仆人回答:“问过多人,皆不知晓!”众人看着屈原,齐言:“先生何不赐名?”屈原未答,只顾享受这久违的人间清气,自言道:“上至列缺兮欲望大壑,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屈原感觉已入仙境,无限遐想油然而生!选高处席地而坐,沉思多时。此时,太阳西陲,风声四起,仆人告诉先生:“路旁有一奇石,建有古屋,可以一眠!”屈原随步而去。
屈原久居洞穴,视眼被遮,心被禁锢,突遇此般奇景,顿有升天之感,望着夕阳渐渐隐退,“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返其故都”这岩石下的许多故事,他也一时顾不上考究!空中北斗星链镶嵌头顶,星星向他眨眼,月光抚摸头顶,风儿吹着树木呼呼作响,室内尽是白光,他在思考:“白天太阳挂于头顶,夜晚的月亮怎么也与太阳一样,也在上方?只有那散乱的星星,挂满天际,他仿佛明白,君王就是太阳,这月亮就像自己,紧跟君王,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共同的轨迹,却无法追上!那些官员,就像这满天的星星,散乱无章?刹那间,月亮钻进云层,没了光亮,只有星星闪着微光。大自然的这般景象,不正是楚国之现状吗?
翌日清晨,东方终于浮升白光,屈原早早起床,攀上山顶,仆人们也紧紧跟上。大家屏息凝神,俯首观望,东边已经露出鱼肚白光,之后一轮火球探头而出,屈原首次伸手击掌:“看,就在眼前,红的通亮!”仆人也说:“大人,就在头上!”此时,屈原仍然瞪着那东升的太阳,他伸出手,对准太阳丈量,然后将手直线上扬头顶,屈原大喜:“此为太阳升起之地!”
屈原自言自语:“紫气东来,荆楚之国!”于是立即对仆人说:“有了,就叫紫荆山!”随从们异口同声说:“大人最喜欢紫色了!紫荆山真是好名!”由此,紫荆山一直称呼至今。
取名道仙岩 移居山下的百姓,闻悉三闾大夫登山远游,陆续汇聚山顶,他们一边詹望屈原,嘘暖问寒,此情此景,让屈原忽有隔世之感!山民又一边石下燃香,屈原不解,他所了解的实情,皆为家里燃香,山顶燃香未曾所见。便问缘由,山民告之:“此石神似乌龟,岩石酷似龟之下颚,高约80米,石缝中曾生奇草,神农氏当年走昆仑、上华山,四处寻草,炼丹制药,拯救百姓,后经四川进入此地,发现石缝奇药,便取草成药,之后每年都来此山;然情况有变,神农还曾大怒!”屈原问:“何故生怒?”山民继续说:“神农需一药草,只有此地独有,谁知次年来这采药,只见石头,未见药草,树木干枯,石壁空空如也!知道此地发生大旱,久未降雨,他把情况告诉雨师赤松子,赤松子急呼飞廉、雷公、电母四神飞奔此地,霎时间,但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四起!大雨倾盆,数日不止。山洪暴发,山下洪水滔滔,一片汪洋。”屈原又问:“之后情况呢?”山民又言:“大雨过后,石缝长出药草了,只因降雨过多,山下形成两条河流,西边的河为沅江,东边的称为资江,这里于是成了两河的发源地了!
山民继续说,由于滔天洪水,从石缝浸入,山中之水竟成暗河,一部分冲出山体,变成石洞,另部分则暗流入海了!”屈原闻之甚惊:“何据只有?”山民们继续说:“山下不远处有一长长石洞为证!”还有何证可考?屈原又问,山民们回答:“有!此地又生旱灾,田地荒芜,药草不生,所以,雷祖、电母亲自守候在此。雷一响,四神同力!之后,雨师弟子黄大仙拜师学艺,来此学道,一边放羊,一边练功,官吏闻之,要其交税,并派兵捉拿白羊,黄大仙炼成化羊为石之功,便将白羊赶往石洞,化为石头,远走他乡了!”山民告诉屈原:“那个洞就在山下,名为白羊洞!”屈原问:“那雷公雷婆?”山民们说:“雷公雷婆化身在此,就在这岩石旁,也成乌龟状了,山下有两座山,取名为雷公、雷婆山!”屈原吃惊道:“真有此事?”山民们说:“怎敢欺骗三闾大夫啊?!”告诉你:“此山南边有一山叫雷公山(现在山下为曹坡、白岩冲村,此山现改称阿公山了),河对面的山称为雷婆山,(后称为擂钵山,卢峰山了)”,屈原仔细观望,又问:“还有依据吗?”山民继续回答:“还有呢,雷公、雷婆后化身在此,周朝之后的能工巧匠,在此镌刻了雷公、雷母、赤松之和飞廉的雕像,后人将其当神敬拜(今天的雷公雷母雕像已迁山下河底江村雷祖殿了!)”听罢此言,屈原仰观龟石,若有所思,又低头不语,之前为了观日出,未曾细致察看。此时,他要详察,左看看,右瞧瞧,居然发现岩石旁有一口水井,清澈透底,石缝流水汩汩作响,甚感惊讶!“皆为山峰,水从何来?”山民回答:“皆因雨神之功吧!”此时人群中,有穿着奇异服饰之女巫朝屈原走来,屈原看看女巫,又瞧瞧自己装束,似有异同,又有区别。女巫笑着说:“屈大人?巫咸你知道吗?”屈原急点头道:“膜拜!”并说《列子》曰:“皇帝时‘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巫咸。’”又曰:“先祖屈重乃巫也!”女巫顿时跪地:“草民有眼不识,仙人到此,受我一拜!”众山民见此,也齐下跪,皆请屈原为此龟石美名,屈原脱口而出;“道仙岩!”于是,道仙岩便流传至今!虽后有贤臣严如熤,留《梦游紫荆山》一诗,有称“道士岩”之说,但其诗尾写到:“只恐山精白日见,或者巢居岩下缝,手中若不携长镵,茯苓未斫云间松。”
在这之后,道仙岩曾多次修缮,唐朝时,复修并悬挂大铜钟一个,元朝舒氏孟华亲自参与修缮。清朝乾隆时再次修缮。道仙岩现仍在修缮中,体现溆浦人民对伟大诗人的怀念之情。
会友道仙岩 问天紫荆山
屈原美名“道仙岩”后,山民闻听后,早已奔走相告。屈原与仆人仍滞留此地。他要等盼远方客人的到来。再上山顶后,美丽画卷在眼前铺开。山顶云雾缭绕,格外亲热,似轻纱洗脸、似绸缎裹身,似玉带飞舞、似云海升腾!顷刻间,太阳露脸了,天空更亮了,云开了,雾也散了!屈原望着远处,又看看脚下,小草叶片还滚着小水珠,野生桃树含苞待放,泥土里的兰花,花香清雅,花色鲜艳,岩石下一棵小树斜着生长,引起屈原无限遐想,根系扎于石缝,能成参天大树?:“与我之命相似啊!”此时,山后小路尘土飞扬,由远及近。

太阳升的很快,至山顶时,忽然听到有人呼叫老师,屈原蓦然回首,见是宋玉,身后还有多人紧随,屈原疾步相迎,宋玉将一矍铄老人进行介绍,屈原似曾相识,急问:“你是庄子?”未等宋玉开口,庄子大笑道:“你是屈原吧?我是老庄!”二人一见如故。庄子慈眉善目,笑逐颜开:“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你屈原做的好啊!”屈原心有所愧:“曾歔欷余郁邑,哀朕时之不当!”相邀岩上走去。
庄子边走边看,此地龙盘虎踞、高山深涧,放眼千里,人间仙境!屈原将此地情况俱告庄子后,庄子看看头上的太阳,冷不防回头仰望,似有活龟头上飞,庄子越看越神奇,二人站立高处,庄子脱口而言:“似驾仙龟游碧空!”屈原回言:“欲栽大木柱长天!”宋玉笑劝老师:“何故如此而言!何不效庄,逍遥自在呢?”
众人站于龟背,庄子看看屈原,又抬头观天,急问:“天其运否?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此时刮来北风,庄子继续说道:“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去,天下戴之,此谓上皇。’”庄子取其名曰《问天》。
屈原不闻则以,一闻则泪流满面!压抑已久的心愁,涌上心头,疾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来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连问十几个问题后,屈原远望东南处,地势较低,又立即追问:“康会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即刻想起鯀治水一事,同情之时,已眼泪横飞,他问天,问地,问日月,问白天,问黑暗,问鯀问雨问治水,问昆仑、问百川,问东问西问长短,问鱼问鸟问龟蛇,问男问女问后人,问古问今问苍天,问风问雨问旷野,问皇问丞问众仙,大家见屈原,早已声嘶力竭,劝他休息一下,可屈原看着脚下的龟石,继续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巨龟头托大山,四足游移,神山怎么可以稳定不动呢?到了最后,他言道:“伏匿穴处,爰何云?”我就是蛰居山洞,又有何感叹哀伤呢?只是“荆勋作师,夫何长?”楚国不断举兵,奸臣当道,国运岂能久长?一口气问天173句,对天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了173个问题。
庄子只是摇头,开腔说:“我是顺时而为,可你屈原啊,逆势而作!能不痛苦啊?!”此时夕阳又近山头,霞光将岩石照得通亮,庄子想,何不壁上凿洞留印?屈原也有此意,可凿个什么形状的洞呢?大家商议后,认为岩石椭圆,似龟下颚,就凿个方形吧!预示周游天下,方圆结合!于是仆人用铁杵留下个小方洞。屈原与庄子燃香跪拜老子后,宋玉一旁将鄞都情况汇报老师后,陪着庄子一路北去。
再说那道仙岩留下的小方口,之后有和尚在此念经,每天早晨和尚起床,都见洞里留有白米,可供一人用餐,这样的事延续许久,后来换了和尚,开始,洞里依旧每天有白米,可和尚一想,既然洞里每天有米,我何不凿它个大洞,可多盛米!当他凿宽壁洞后,次日洞里再无白米。于是这个洞里有米,又无米的传说,至今在油洋辖区流传。有说凿个米洞,是因为屈原姓芈的缘故,又传说庄子在壁上刻字、留洞用来“装米”,(庄羋谐音)有纪念庄子屈原二人之意!可漫长岁月,高山石壁风化严重,早不见迹了!但“庄米”之洞仍然残存。
将军山留美名 望乡坡望故乡
得知秦欲攻楚,秦将白起亲自指挥,屈原一边调庄矫水路练兵,熊姓习水,便在溆水至江口建立一支水兵,乔姓兄弟亲自指挥。得知白起多路围攻楚地,从秦兵俘虏口中得知,白起两路进军义陵时,屈原推测,秦兵会一路水军进攻,一路陆地进攻,故派庄矫分兵两路,一路屯兵紫荆山,埋伏东北端要塞之地,一路与水军配合,藏兵大江口至溆水一带,各路要塞皆派先锋侦察,遇有敌情,飞速上报。这天,沅水发现敌情后,军民奋起反抗,于此同时,东北端紫荆山道仙岩上,突然亮起烽火,知道山那边也有敌情,屈原山顶观望,见远处山下,狼烟四起,尘土飞扬,队伍庞大,知道秦兵陆路围攻已到。庄矫在紫荆山顶设下精兵,又在左山路口山两边设下伏兵。此时,秦兵白起率先锋已近道仙岩,及至山顶,庄矫突然率兵杀入秦军中,将敌先锋尽败,白起见此,退兵山下,欲由左包抄,当秦兵进入庄矫埋伏圈后,两军展开激烈战斗,由于秦兵众多,庄矫与敌激战多时,秦兵后援仍蜂拥般向山顶进攻,危及时刻,庄矫派兵一路护送屈原,转移山下,自己仍与秦兵厮杀。

屈原见秦军大兵压境,来势凶猛,预感形势不妙,飞速退守,经庄坪来到了望乡坡,并在山顶继续观望,此时,紫荆山两侧,燃起大火,浓烟滚滚,庄矫生死未卜,屈原预感楚国不存,大厦将倾,过了多时,躲在山洞的屈原,登上山顶,见旗倒声熄,知道战事结束,乔姓兄弟护送屈原再次上山,此时,血染溪河,尸首满地,翻遍所有人头,再无庄矫身影,屈原嚎啕大哭,他以为庄矫殉国,于是,与山民一起将埋葬尸首的山。取名为香炉山,将庄矫与秦交战的山取名为将军山。油洋麻溪和址坊有好几个山头称为香炉山,将军山和香炉山一直传至今日。将军山今天仍称为将军山。
然庄矫边打边撤,经油洋、祖师殿,在低庄深子湖荞子湾小溪一带歼敌数人,血流成溪,然尾追之敌众多,庄矫只有继续前行,转战数千里,去了云南荒芜之地。后人为纪念庄矫,将荞子湾溪也称为“将军溪”了。而庄矫也终于在云南扎根。
屈原回到桥江望乡坡,站立山头,他远望脚下的大河,远远流去,没了昔日的气势,落日的余晖,没精打采,留下的尽是哀思,他仿佛见到日思夜盼的郢都倒在滚滚浓烟中,泪水湿透了衣裳,乔姓兄弟怎么力劝,都置若罔闻,低头时青山依在,抬头时,泪水横流。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将此山称为望乡坡,又在他经过庄坪的溪河上,架起一座桥,取名文昌阁。
公元前278年,当秦军再次进攻楚国时,屈原预料,楚国亡矣,他要离开溆浦,北上郢都,与君王同归。来到汨罗时,闻听郢都早被秦军攻破,他反复思考,不是秦破楚,而是楚自亡。王权三姓瓜分,不思进取,只争利益,就与这汨罗江一样,一河三分流,河不河、湖不湖的,我败在三姓手里,楚国也亡在三姓手里,这里就是我的归宿,我何必继续北上?效法彭咸,一沉了之:“世人皆浊我独醒,一事无成心自明”。屈原5月5日投江,乔姓兄弟一路哭着赶回溆浦,已是5月15日,所以,自那时起,溆浦人就过上了大端午。已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后语,屈原去世后,他的长子屈承开之后也迁来溆浦,并将秦国内部的丑闻传来溆浦,秦始皇母亲赵氏与嫪毐勾搭成奸,秦国上下咒骂嫪毐、骊姬丑事也尽知晓,传入溆浦后,引来众怒,由于溆浦人发音不标准,将嫪毐读成‘孬辇’(谐音),骊姬读成‘痢疾’,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乡下人相争,双方都互骂对方‘孬辇痢疾’。现在70岁以上的四都佬,五都佬有时也偶尔说孬辇痢疾。
屈原离开溆浦后,溆浦辖区的巫师、此起披伏。油洋溪家湾向宗会保存明代前的傩母雕像,2007年林河先生观看后,认为此雕像,时间之久,无像能比,女傩头上的鸟兽正反映农耕时代的文化。溆建“招屈亭”、“屈原庙”等古迹,时间久远、皆为最古之迹了。
.....end.....
作者简介:

舒毅,馆员,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大专毕业。油洋乡政府干部,溆浦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爱好音乐、写作、书法,曾有稿件发表于各类刊物。退伍后曾担任庄坪村支部书记、庄坪乡政府企业办主任、溆浦国有中都金矿保卫股长、分矿长,水田庄乡文化站长、油洋乡文化旅游和社会事务中心主任、关工委主任、老科协会长等职,溆浦县优秀党员,先后五次获得溆浦县委宣传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溆浦县首届十佳新闻人物,怀化市关工委先进个人。负责2018年新版《溆浦县志——油洋乡志》的编写摄影工作,2019年,被湖南省文旅厅职称领导小组评为群文馆员职称。先后有两条加强乡村文化工作和净化网路环境,严把各类网路小说发表关的建议被湖南省委党代会采纳。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