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去世,将千亿遗产留给弟弟,5年后,弟弟又将千亿还给侄子

[复制链接]
作者: 发如雪 是纷飞了谁的泪、 | 时间: 2024-3-10 12:13:42 | 历史|
0 29

3197

主题

3197

帖子

959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591
发表于 2024-3-10 12:13: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常说,血浓于水,证明亲情在古人眼里是非常重要的。世间除了父母,与你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就是你的兄弟姐妹了,但人常说兄弟阋墙,郭沫若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过:“而侠累那家伙,偏偏要兄弟阋墙,引狼入室”。历史上最著名的兄弟阋墙应该是曹家两兄弟了,曹植写下《七步诗》来劝诫自己的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此可见,兄弟关系要搞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也并不是没有好的兄弟关系。哥哥去世,他将千亿遗产留给弟弟,5年后,弟弟又将千亿还给侄子,不因金钱而变质的兄弟情义,令人动容。

这对兄弟就是陈曾熙与陈曾焘。陈曾熙,1923年出生于天津,是家中的长子,故而父母对他寄予厚望,陈曾焘作为弟弟,他的任务没有哥哥那么重,但父母也对他关爱有加。陈家兄弟的父母时常会教导自己的两个孩子,让他们兄弟之间要互帮互助,友好相处。他们也非常听父母的话,两个人互敬互爱,哥哥对陈曾焘爱护有加,陈曾焘也对哥哥非常尊敬。

转眼之间,牙牙学语的小儿郎长大变成了翩翩的少年郎。哥哥陈曾熙远赴日本,学习土木工程,而弟弟则留在了中国,在复旦大学银行系学习。尽管两个人相隔千里,但是兄弟之间无法割舍的血脉亲情,让他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他们两个人会常常写信给对方,聊聊自己最近的学习生活,也会在信里交流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自己未来的规划。两个人的情谊在一封封跨洋信件之中更加坚固了。

读完书之后,两个人就要担负起自己作为成年人的社会责任了。这个时候哥哥陈曾熙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他发现那个时候的建筑业欣欣向荣,也许能够让陈家人大赚一笔,于是他联系到了弟弟,提出了两个人合作的想法。弟弟对于哥哥向来是非常支持的,于是二话不说就加入了哥哥的创业队伍。他们两个人的专业相辅相成,哥哥专心做建筑业,弟弟则帮他理清账目一类的东西。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陈家兄弟的努力下,他们的事业有了巨大的进步。

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兄弟俩决心借着这阵东风扩大自己的事业。他们两个一起创办了恒隆集团,两个人的实力过硬,再加上当时建筑业确实进入了春天,陈家兄弟凭借恒隆集团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富豪。两人从小就受到优渥的教育,自然明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他们也不能够一直依靠建筑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两个人借着建筑业赚来的钱,扩展了自己的事业。

两个人分别又将钱投入了石油、保险等项目之中,这些项目为他们带来的收入不菲,让他们的集团一跃成为了国内的顶尖财团,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两兄弟的互相扶持。都说亲兄弟明算账,他们从来没有因为过金钱的问题红过脸,陈曾熙将弟弟的努力和不争都看在了眼里。1986年的时候,陈曾熙去世,在去世之前他做下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要将自己和弟弟打下的基业全部赠与弟弟,整个恒隆集团的价值何止千亿!

陈曾熙认为自己的弟弟付出了许多,这是他应得的东西,尽管那个时候他的儿子已经38岁,完全可以继承恒隆的产业了,但是陈曾熙还是坚持赠与自己的弟弟。陈曾焘也坦然接受了哥哥的赠与,他觉得恒隆也是自己的心血,哥哥留给他也算是一种传承。在陈曾熙去世五年之后,陈曾焘也退休了,他将哥哥送给自己的恒隆,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自己的侄子。最终还是陈曾熙的孩子继承了恒隆,兄弟两个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结语:陈曾熙和陈曾焘两兄弟的感情让人异常羡慕,他们不会因为对方比自己有钱而眼红对方,反而一直觉得对方付出的东西更多,理应得到比自己更多的东西,这也许才是世间亲情的真谛所在吧。
参考资料:
《棠棣之花》
《七步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四侃史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