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起林黛玉,是命运给她最大的诅咒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4-3-3 21:44:09 | 有声读物|
0 81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671
发表于 2024-3-3 21:44:0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前那个冬天,回成都去交易自己的房子。事情处理好之后,坐在车上,一路我都在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天空的颜色,树叶由绿转金的“之间”叠了多少层不同程度的黄,风从哪个方向吹来,花坛里人工栽种的盆景花,和曾经比到底是换了颜色还是换了品种。

而这一切,是曾经住在成都三年的我都并未如此留意过的。

忽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的触角更细了。捕捉到的都是从前我觉得很微末的事情。

其实何止这一次,再往前几个月,有次在家喝茶,前后用了两种不同的茶具,我还感慨说,好像更薄的那套茶具会令茶的口感更好一些。

一起喝茶的人笑了,说,如今你竟这么讲究了?

这当然已经是比较客气的评价。我知道她想说什么。我也本不是一个对茶文化有任何研究的人,我只是感慨,原来我已经只能把时间耽于这些细枝末节。

可能这也是很多人现在的状况。大家好像都不像从前那样忙碌了,环境上的寒冬,让一切人都慢了下来。

所以,变得更细腻未见得能证明自己过得有品质。

我在这种刹那间想到了《红楼梦》里的妙玉。




《红楼梦》里第一次对妙玉有较为直观且详细的描写,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览大观园那一次。

曹雪芹通过喝茶给我们展现了妙玉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她的生活细节。

有两个细节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次是她给贾母端茶,书中这样写——

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

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妙玉的生活真是讲究。

从茶具到泡茶的水无一不精致,后来再看,又发觉妙玉其实为人很细心,因为她平常与贾母几乎不打交道,但是她在第一次给贾母奉茶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贾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

如果不是平常有十二分的细心,以及花了十足的精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另一次是她请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喝茶,所用器皿要多讲究有多讲究,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林黛玉看到她给贾母喝的茶是旧年雨水沏的,以为自己喝的也是一样,于是问了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结果,引来了妙玉对林黛玉的冷嘲热讽——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林黛玉一向是嘴上不饶人的,而且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公认的最不俗的人,敢这么说她的,确实可能也只有妙玉了。



最有意思的是,曹雪芹没有写林黛玉的任何反应,这个事情的收场是——

宝钗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

我从前看这一段的时候,总以为这一段是为了突出妙玉的清高骄傲以及对生活的讲究,用她怼林黛玉来反衬她是比林黛玉更不俗气的人。

但就是在今年,当我的触角没机会探向更远的地方,只能不断地向自己的生活内部探索的时候,再想起妙玉的这两处细节描写,我读到的是深深的悲凉。

她对雨水、器皿、茶的品种,以及生活里各种小物件细心周到将讲究到那个地步,除了她追求雅致外,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她孤独,是她早已只能被困在一种冷清里。

不是林黛玉比她更俗,而是她比林黛玉更可怜。



妙玉的生活是完全隔绝了热闹的,生活里的那些闹哄哄她碰不到,她没有别人那种,把时间和精力分一点给世俗的机会。

差一点林黛玉也是要如此的。

《红楼梦》里林黛玉刚进荣国府的时候,对贾母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

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这样的一生,后来谁过了呢,那就是妙玉。

这一点,《红楼梦》里也是明确写过的,林之孝在回王夫人的话里,这么讲述妙玉的人生:

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今年十八岁,取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

因听说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年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

遗言说他:“不宜回乡,在此静候,自有结果。”

像不像黛玉差点就要过上的人生呢?



但是黛玉终究还是往世俗里进了一点,我不觉得黛玉讨厌亲情、友情那些东西的,当和薛宝钗冰释前嫌收获了一段真正的友情时,林黛玉的兴奋遮掩都遮掩不住的。

那一回的情节里,林黛玉戏谑刘姥姥,打趣惜春,和李纨也开起玩笑,是一个活泼可爱,生动的不得了的姑娘。

再后来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推心置腹,各自聊到自己的不容易之处,林黛玉不无期盼地在薛宝钗离开时对薛宝钗说,让她晚上得空再来陪她说会儿话。

那个风雨夜,黛玉诚心诚意地等待着别人以为她不稀罕的“世俗的热闹”。

后来雨太大,宝钗人没来,派了仆人送来燕窝,宝玉倒是穿着蓑衣来了,两人聊了一会儿天,并未说什么要紧的话, 那一回目的情节也都是极日常且平凡的。

但不管读多少遍,那一回的故事,都读得出一种“风雨故人来”的感动,也读得出林黛玉那满腔的柔软来。

所以要说谁最懂林黛玉最爱林黛玉,那还是她的父母。是他们把林黛玉送到这样一种世俗的生活里来的,因为他们知道林黛玉需要那些。

他们本可以让林黛玉像妙玉那样冷冷清清的活着,他们本可以信那个癞头和尚的话。

林黛玉也本可以成为一个像妙玉那样分得清‘旧年雨水’和“梅花雪水”的最不俗的人,可是她没有,那是林黛玉的幸运之处。

到底她拥有的还是可以比妙玉多一点。不是名利,而是生命的温度与厚度。




我也不觉得妙玉想成为一个真正目空一切的人。若不然,也不用多次找替身替自己出家了(书里的寄名出家就是找替身替自己,好躲过劫难的意思)。

她只是没办法不孤独。

世俗有时是让人心烦,孤独有时是让人享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两者我们都想要,也都需要,不管哪一个过了头,人生都会容易走向悲凉。

是啊,《红楼梦》里也只有妙玉敢“瞧不起”林黛玉,因为只有她比林黛玉拥有更多“无人打扰”的日日夜夜,她比黛玉更明白孤独两个字真正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宝玉去摘红梅,会让妙玉也觉得开心起来,为什么妙玉能和以前日日去看她的邢岫烟成为朋友,因为在巨大的孤独里,她渴望过世俗的。

黛玉懂的。所以被怼俗气那一刻,黛玉一言未发。

后来我发现,王夫人也懂的,王夫人那么郑重地给妙玉下了帖子,不仅仅是尊重,而是作为过来人,她知道妙玉到底承受了什么。

所以妙玉的故事是在写对世俗的鄙视吗?不是的,恰恰相反,它写的是,人对世俗的那一点期盼,是,人,终究要有一部分来自于世俗的成全。

所以妙玉的判词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回到开头那一句,所以活得沉静克制、极致细腻真的能证明生活品质吗?

也许。

但,也许未必。我始终觉得最好的生活,是我可以钻进孤独与沉静里,但当我想要钻出来的时候,随时可以握住一点世俗的热闹。

林黛玉的风雨夜里,有宝钗的燕窝,有打发给丫鬟婆子们的赏钱,有宝玉的蓑衣,还有她递给宝玉的琉璃盏,那些都是去往世俗的通道。



而妙玉的风雪夜,是只有通往孤独的“梅花雪水”。

所以,她当然介意连黛玉这样的人也尝不出来。

连她的孤独也终究被辜负了。

作者 | 林宛央,来源 :宛央女子(ID:Apple1990-kun)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