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老陈痛哭自述引全网热议:离开平台,你是谁?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4-3-2 00:22:15 | 有声读物|
0 81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94
发表于 2024-3-2 00:22:1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洞见ciyu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人在35岁前要学会依靠平台,35岁后要学会忘掉平台。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时隔两年多,反诈老陈再次上热搜。

前几天他在网上喊话道:全国各地警方,如果敢用我、想用我、能用我的,可以和我联系,去做协勤或者是返聘。

他感慨说,当时辞职是没有看清自己的地位和能力。



我觉得老陈的这番表态,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

没出名之前,他是一名普通的河北秦皇岛民警。

他以“反诈警察老陈”的身份出现在短视频平台,和各大主播连线宣传反诈。

原本严肃的反诈宣传,但因为民警和网红主播的对比太为鲜明,他火出了圈,一时收获了巨大的流量。

人红了,终究会事非多。

因为直播间打赏的问题,老陈遭到了举报和投诉。

为了不给单位带来麻烦,他决定辞去警察的职务,并以普通人的身份继续宣传反诈公益活动。



这个初衷是好的。

只是老陈忽视了一个问题:观众为什么会喜欢看他的直播?

是因为他警察身份的光环加持。

是因为民警和网红主播连线时产生的冲突感、戏剧感。

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有多厉害。

因此这两年里,虽然粉丝众多,但老陈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他前几天痛哭自述:家不成、事业不成。

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呢?

我觉得一位网友的话有几分道理:

他是把平台、把工作单位的能力当自己的能力,很多大企业员工都有这种问题。

大家当初去看反诈老陈,是因为一个警官、公职人员,但能用前沿的直播或者短视频去宣传一个严肃的反诈的事。

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平台的影响力当作自己的实力。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思考一个问题:离开位子,你是谁?

01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很可能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人在职场,别人推崇的往往不是你,而是你身后的平台。

网友@张林峰在一家实力颇为雄厚的工程公司当一个小领导。

很多人对他奉承有加,明里暗里给他送礼,三天两头邀请他出席各类饭局。

他因为给公司拉来几个大项目,自恃立下汗马功劳。

有一次,他跟老板提出涨薪的要求。

老板却认为目前的薪资与他的价值是相匹配的,不能再往上调。

他不乐意了,一一列举了他拿下了哪些项目,大放厥词:没有我,公司能成?

老板不客气地驳斥道:没有技术人员的方案支持,你能拿得下来吗?没有公司有序的统筹安排,你能拿得下来吗?客户看重的不是你有多厉害,而是我们公司有资金、有技术、有信誉。

他被怼得哑口无言,一气之下便向单位递交了离职申请。

老板连一句挽留都没有。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辞职后也会所作为。

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多以前和自己关系非常要好的客户,知道他离开原来的公司后,打电话几乎不接或者一直在忙线状态下。

过去,捧着他、哄着他的人,拉黑的拉黑,失联的失联。

这时的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来,感慨道:离开平台之后,才看清楚自己究竟几斤几两。

这是很多人的通病: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平台的价值。

他们以为离开后,自己会混得风生水起,公司会陷入兵荒马乱。

事实却是残酷的。

前新东方副总裁庄重和一批最优秀的校长离开新东方时,果断地把持有的新东方股票全卖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离开一定会对公司造成重创,新东方必然要走下坡路。

没想到新东方股价一路飙升,业务越做越好。

后来庄重说:“一开始是觉得新东方离不开我们,后来才发现,是我们耽误了新东方的发展。人在职场,要分得清哪束光是自己发出的,也要分得清哪束光是平台发出的。”

人常常拎不清,误把平台的成功都归功于自己的能力。

如果真正要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还得要看他凭本事能发出几分光与热。

02

这里我想说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罗永浩。

罗永浩在新东方当过培训讲师,因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老罗语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罗永浩是第一代网红。

从新东方离职后,他并没有销声匿迹。

他凭借能力与信用,创办了牛博网,大批知名作家入驻。创办手机公司,很多技术人才加入其麾下。

被调侃为“行业冥灯”的他跌倒了很多次,但每次都能站起来。

为什么?

因为大家认可他的价值,认可他自身的实力与人品。

第二个人是周受资。

他是TikTok的首席执行官,因为在美国听证会的表现,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他刚成为DST合伙人时,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结识中国20多家顶级金融咨询机构的主要合伙人。

后来,他又加入了小米,成功操盘了小米的上市,引领小米走向了国际化。

雷军毫不掩饰对他的赞赏,甚至给他提拔到公司高级副总裁。

2022年,福布斯中国把他选入全球华人精英榜。

如今他在别人眼里,周受资这个名字,比小米前高级副总裁,比TikTok首席执行官,都更有含金量。

真正决定你能够走得稳,走得远的,不是位子,而是与之匹配的能力。

看到一句话:当别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名字,不是你的头衔时,才说明你在别人心目中有了分量。

头衔再多,都是平台给你的光环。

当你摘下这些头衔,凭真刀实枪地证明了价值时,你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肯定。

03

每一年的毕业季,网上都会出现一个众人关心的话题:

工作是选择大厂?还是小公司?

答主@封少在某知名律师所工作,她回答道:毋庸置疑,一定是大厂。

但要战略上选择大平台,战术上轻视大平台。

什么意思呢?

“把好的平台当作修炼所,去学习、去进步,这叫战略上选择大平台。

忘掉大平台,让自己能独当一面,这叫战术上轻视大平台。”

这是我听到关于平台与个人关系的最好答案。

人靠自我摸索、靠单打独斗难有大的成就。

聪明人不会以平台标榜自己,而是以平台成就自己。

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曾说过一段话:

“有些人会错把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而我是另一个极端,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看成平台的资源。我总觉得,如果没有电视台和这些新闻事件做支撑,我是没办法做成什么事的。”

因为这种空杯心态,让她在央视工作时,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着经验和知识。

见同事一个个那么优秀,主持功底深厚扎实,她就认真学习。

领导挑出什么问题,指出哪里要改进,她也会虚心听取。

央视那几年所养成的习惯、所锻炼出来的职业能力,让她受益终生。

后来,她从央视辞职,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主妇。

这段时间里,她仍然以在央视的标准要求自己,除了带孩子,还给自己报了英语课、油画课和健身课。

等到三年全职妈妈结束后,她打算自己创业。

当时许多人因为看重她身上的价值与能力,都过来寻求合作。

她做独立制片人,和东南卫视合作访谈节目《你好,爸爸》,带着团队布局抖音,做得有声有色。

在谈及现在获得成就时,她衷心感谢在央视时期的磨炼。

我常说,人在35岁前要学会依靠平台,35岁后要学会忘掉平台。

弱者把平台成绩当能耐,强者把平台当修炼场。

借着平台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这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这么多年来,我时常问自己三个问题:

假设你所处岗位没了,你能干什么?

假设你所在公司有了突然的变化,你能干什么?

假设你所在行业不景气了,你还能干什么?

如果一个都回答不上来,我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真相:我离开平台,可能什么都不是。

因此,我还是得脚踏实地地练本领、修认知,直至我能回答这三个问题。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