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 一家苗族刺绣规上企业的发展“密码”

[复制链接]
作者: 相思树下相思赋 | 时间: 2024-2-29 03:20:02 | 其他|
0 95

1907

主题

1907

帖子

5721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721
发表于 2024-2-29 03:20:0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条马路,如一道“分界线”,将数字化苗绣云工厂与绣坊、织坊、染坊及非遗苗绣体验中心分隔开来。又似一条“纽带”,把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非遗文化连接起来。
盛夏7月,记者走进位于施秉县桃子湾园区的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这里,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共生与融合,令人印象深刻。
“把市场做大,以产品养作品,以商养文,这是我们公司探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龙宇说,去年,公司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

机器飞针走线。
哒哒哒、哒哒哒,数字化苗绣云工厂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上,细细的针头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迅速将五彩丝线在布料上勾勒成画。
马路另一边的绣坊里,绣娘们或安坐一隅,或围坐一起,享受一针一线带来的温柔岁月。

绣娘安坐一隅刺绣。
数字化生产与传统手绣“齐头并进”,正是这家苗族刺绣规上企业的发展“密码”。
“如果没有创新发展,公司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光景。”龙宇坦言。
作为一家2006年注册成立,集刺绣生产、销售、研发、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观光策划等于一体的民族品牌文化企业,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遭遇“大考”。
“我们主要以旅游小商品生产为主,疫情期间,面对旅游市场的萎缩以及外贸订单的大量取消,几乎到了不得不求变的时刻。”龙宇说,尽管自己和母亲龙禄颖早有共识要创新求变,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求变的步伐变得更加紧迫起来。

数字化苗绣云工厂生产车间。
2020年8月,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禄颖从浙江考察归来,立即拍板投入1200万元建设第一期数字化、智能化苗绣生产线。
“作为一名90后,我钦佩母亲的魄力与眼光。”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龙宇,从小跟着母亲走村串寨为苗绣奔波,耳濡目染之下,也将对家乡以及传统苗绣文化的热爱深植于心,在大学毕业一年后,于2016年回到家乡,与母亲一起携手做强苗绣产业。
通过数字化项目建设实施,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不仅能实现苗绣产品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还能实时显示企业生产进度、质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及成品数据,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的互联互通,使企业转变成数字化互联工厂,更高效、更智能。

龙宇介绍机绣产品。
“一个这样的蝴蝶纹样,一个绣娘十天才能完成一个,但一台机器一天就可以完成120多个。”在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数字化苗绣云工厂,龙宇指着数字化苗绣生产线上正生产的产品介绍说,公司引进了沿海地区纺织行业先进的刺绣技术,不断契合当代人消费新需求,将苗绣与家装装饰画、墙布等家居产品进行结合,打破苗绣仅适用于服装饰品等小面积刺绣的生产模式,将非遗产品融入现代生活中,拓展了市场。

机绣装饰画。

机绣装饰品。
在龙宇看来,苗族手工刺绣耗费时间长,精致化程度高,市场价格昂贵,更适合走高端、小众路线。而机绣实现了规模生产,题材、大小、表现形式都没有局限,更加大众化,贴近现代生活所需。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机绣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并不意味着会对苗族手工刺绣造成冲击。相反,通过做大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苗族刺绣,更有利于苗绣的传承发展。

绣娘们围坐一起赶制刺绣订单。

苗绣作品。
记者了解到,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锦绣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带动1297名苗家农妇就业增收。
从纯手工刺绣到手绣、机绣“平分秋色”,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以守正创新传承苗绣,以数字化赋能推广苗绣,数字科技与传统苗绣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丹
编辑蒋鸿琪
二审余光燕
三审 熊诚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