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世后为何要用布将脸遮住?并非迷信,其实是有科学根据的

[复制链接]
作者: Kanna Jeyaseela | 时间: 2024-2-26 13:15:39 | 历史|
0 40

3056

主题

3056

帖子

916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68
发表于 2024-2-26 13:15: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
死亡,是每一个人最终都会面临的结局。人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也将会孑然一身地离开。所以对于死亡,人们应该用平常心去看待,无关阶级也无关性别,这个是无论做出多大的努力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不过,即使有很多人都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想要追求长生不老。

在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了吧,秦始皇为了能够千秋万代地拥有这种滔天的权势,所以一直执迷不悟的想要寻找长生不老的法子。为此,他全国各地的派遣人们去为他寻找那种可以长生的药物。甚至还召集了一群方士去炼制丹药,可想而知最后肯定是失败的。

秦始皇最后也没有达到他长生不老的目的,只能抱着遗憾去世。而在我国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在人死后要用布将脸遮住,人们对此都很好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但事实上这并非迷信。现代人根据研究表明这么做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死后用布将脸盖住的原因之一
中国流传的习俗中是这么说的,人去世之后便在整容仪表之后,将其平躺正面朝天。然后在死者的脸上盖上一张纸,这张纸通常是米黄色的。那么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流传了千百年的习俗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古代,人去世之后并不会那么快下葬,通常都是找个妥当的地方停尸以表示活在世上的人对于死者的一种悼念之情,等到找到一个附近的吉日才会让死者入土为安。

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避免死者其实只是陷入了昏厥,人事实上还是有生命迹象的。人们就会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薄纸,如果人没有去世,那么一呼一吸间纸张就会动,而且呼吸之间所带的雾气也会濡湿纸张,这也是一个判断死者究竟有没有去世的方法。因为在古代,没有现代这么精密的仪器可以进行心电图的检测,光靠人肉眼的判断很难做到确定一个人是否死亡。
关于人死后要用布盖脸的另外一些原因
中国俗话说死者为大,而有一些非正常去世的人,也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仪容仪表无法得到修复。另外,人去世之后身体会开始发硬发臭,肌肉会失去弹性,脸部的表情会不受控制的变化、扭曲。而在葬礼上,通常不止有年轻人,也会有老年人和小孩子。为了避免前来吊唁的人受到惊吓,把脸挡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吊丧的人的害怕与恐慌。

不让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可以给死者家里人心上一点安慰,触景生情只会让死者家属内心更加的悲痛难过,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于死者的一种尊重。还有另一个古代迷信的说法便是与头七有关的,这一块布便是起着隔绝了人体和魂魄的作用,用这块布也是来警醒死者的魂魄不要再留恋人世间了,是时候该回去轮回投胎。

古人认为在人去世之后,人们都会把死者的眼睛合起来,以此希望死者可以安心上路。而有些因为非正常的原因只能睁着眼睛的人们,往往被认为是还有未完成的心愿,不愿意离开人世间。所以人们就用布代替把他们的脸盖上,让死者可以没有挂念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人死后用布盖这个说法的来源
根据考据,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传说是发生在伍子胥身上的事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火纷争都想要吞并其他国家,一统六国。伍子胥正是吴国的大夫,为吴王出谋划策,为吴国迅速崛起和招兵买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期各国形势混乱,伍子胥分析了当时的战火环境之后,建议吴王要尽早把勾践杀了,伍子胥认为留下勾践只会给吴国留下祸根,所以勾践这个人不能留。但是吴王并没有把伍子胥的话放在心里,反而因为听信了小人的挑拨离间,认为伍子胥是要害自己,要害整个吴国。所以吴王便下令斩杀伍子胥,伍子胥看吴王如此昏庸无能,只知道听信谗言,也就没有对吴王抱有任何期待。

只是他在死之前吩咐身边的人,等他死了之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墙上,他要亲眼看着吴国是怎么被灭亡的。最后,吴国果然如伍子胥所说那样被勾践所灭,而吴王为当初没有采取伍子胥的建议而且还杀了他感到了十分的羞愧。于是他在死前吩咐说,在他死后在他脸上盖一块布,因为他没有脸去地下见伍子胥。这件事也被史书记载了下来,成为这个习俗最早的来源。

结语
其实中国对于人去世之后有很多习俗,尽管说法各异。但都是希望死者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可以结束掉这一世的所有不快乐和烦恼。一身轻松的过奈何桥、喝孟婆汤,来世可以活得更加恣意自由,这包含的都是在世的人对于去世的亲人的一种思念之情。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