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妈妈的自白——在法国,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

[复制链接]
作者: -红尘一醉梦千年° | 时间: 2024-2-15 12:03:58 | 母婴|
0 100

1966

主题

1966

帖子

5898

积分

研究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98
发表于 2024-2-15 12:03:5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现代,“妈妈”这个简单的称呼被贴上了太多的标签,非要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大概就是抠门、易怒、挑剔甚至是全能。
刚开始去法国留学的吕娜也很害怕自己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全能妈妈,她对婚姻和生育曾经一度非常恐惧。

接受自己不是全能妈妈
吕娜她跟许许多多的女孩子一样,曾经都是一个做什么都不会错说什么都是对的宝贝女儿的角色。
要知道在各种角色中最容易当的就是女儿了,而最难最容易出错的角色就是妈妈,偏偏女儿长大了就要成为一位妈妈。
可能是不准备放弃“女儿”这个听起来就充满便利又轻松的角色,吕娜一开始面对是否生育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十分犹豫。
一开始吕娜也对进入婚姻十分没有自信,不仅担心自己无法承担经营一个家庭的责任,对婚姻有可能带来的其他问题比如婆媳关系、生育等也很忐忑纠结。

吕娜和丈夫的结婚照
可是慢慢地,吕娜在法国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结婚和生育并不是意味着一个女人要变成全能式的妻子和妈妈。
吕娜说:“我依然是我自己。”即便经历过生育没有人能完全保留所谓的“自我”,但是谁又能保证八十岁的自我不会改变呢?
在法国,吕娜有充分理解尊重她的男友,注重家庭关系却从不干涉过多的男友父母,宽松的生育政策和育儿托管系统,她可以不用一个人承担育儿的全部工作。
在这里分享另一个妈妈的故事,她在国有银行工作,兢兢业业几年眼看着就要成为部门的骨干。
在她30岁那一年,部门推选重要的评选对象去基层锻炼,需要去基层锻炼三年,回来就可以升职加薪。

她兴高采烈地跟她的老公分享这件事,可是现实却是她老公希望她开始备孕,毕竟已经30岁了,再拖下去老两口也等不及了。
为了不让丈夫和公婆失望,也为了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老婆,她放弃了那次集中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机会。
无论在哪一个企业,上升到管理层的人必然要把精力更多地分给工作。她放弃锻炼机会回家生娃的举动,让她在以后的选拔中寸步难行。
后来她顺利怀上孩子,成为一个妈妈,却因为休产假错过了另一次升迁的机会。公司选择了一个能力、资历都逊色于她的男同事。
因为职业生涯的失意,她一直郁郁寡欢,一直认为生育是社会和家庭女性施加的繁衍压力。就是女性自身职业价值的下降。

可是没有人可以做到家庭和事业的绝对平衡。相反吕娜明白,对此只需释然。
永远有一些事情是无法用成功和失败衡量的,不需要强迫自己做到全能。黑暗终究是光明的产物,经历过黑夜与光明、兴盛和衰败的人,她的自我亦会改变。
吕娜最后感谢自己的丈夫和宝宝选择了自己,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她最终与非全能的自己和解,也是因为一切的外部环境让她能够在生育的困境中得到喘息。
在法国,妈妈这一岗位轻松得多
从女儿到妈妈,吕娜失去的并不多,她幸运地有着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也有着处处优待于新生儿以及新手爸爸妈妈的社会环境。
吕娜和A家人的合照
在法国,孕妇能够在怀孕、生产、身体恢复期得到良好的照顾,并且只要她愿意,她可以立刻走出这一困境,重新步入职场。
生三个以上,各种补助就可以达到一个人的工资水平。生一个两个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家庭的税收。
在法国,没有人会说有职业的女性一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她们就一定会把重心与精力更多地投入于自己的家庭而非自己的工作。
面对未知的痛苦任何人都不会完全地平静,作为同样拥有生育权的丈夫在吕娜生育期间完全陪同,尽力减轻吕娜剖腹产时的紧张。
几乎每一位法国的丈夫都能有时间并且愿意陪同妻子进入产房并完成生产,共同承担育儿的工作,理解伴侣不易的同时分担伴侣的痛苦。

吕娜孕30周
孕期定期检查有时也是许多孕妈妈头疼的事情,有可能会感到尴尬,孕晚期的时候独自完成任何事情都变得吃力。
但是在法国,吕娜感受到医生和护士的尊重、伴侣的陪伴与理解,这些是缓解孕检紧张最好的药品。吕娜说她感觉到迎接新生儿的到来不是只有孕妈妈一个人在努力。
新生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吕娜的丈夫会在医院陪伴她,完成照顾婴儿的大部分工作,另外小部分工作医院的工作人员也会帮忙。
吕娜在生育之前就和她的丈夫沟通过关于母乳喂养还是选择奶粉喂养的问题,吕娜的丈夫对她的任何选择都表示完全地尊重与理解。
在中国,可能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母乳喂养对孩子来说有哪些好处,但是却不会有人告诉你妈妈的优先级要在孩子之前。

吕娜孕30周
“虽然刚生产完的宝宝很重要,但是刚生产完的妈妈们更需要关怀。”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法国妈妈都能够得到最优先级的照顾。
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国女性往往更加理性,她们也像吕娜一样,不会一味沉浸在一种自我牺牲式的感动之中,更渴望与新生命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不过谈及不采用母乳喂养,或许只有法国妈妈才能勇敢的说不希望自己的胸部变形,因为她们不用担心道德绑架,也不会谈性色变。
在中国,妈妈这个岗位意味着早上7点就要开始工作,直到晚上8点,晚上和夜间有任何糟糕的情况时也要待命。
妈妈这个岗位毫无收入但是却需要身心投入而且是终生签约制,并没有法国那么完善的生育政策来把妈妈从全部的责任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个妈妈,牺牲自己大多数做选择的权利,不是不遗憾,只是人生本就美好,或许美好人生更美好的意义是赋予它的价值,对于人而言的意义。
在孩子和职业发展之间做选择,绝大多数女人都会选择孩子,这是女性母亲的天性使然。但同时需要社会承认妈妈的付出并做出更多的政策承诺。
从解放观念开始解放婚育
吕娜所在的法国家庭,她们的上一代人也很重视自己的生活,吕娜的公婆每周只帮忙照顾孩子一天让吕娜夫妇休息一下。
其实我们的下一代是很需要这种自我重视的意识的,你会发现在我们周围,父母一旦到了一定年纪会特别关注子女的婚姻和后代。

吕娜偷拍丈夫熨衣服的照片
衍生出来的问题就是催婚、催生。在国内大龄剩女、大龄剩男已经随处可见,但是在吕娜说法国不存在这两种说法。
结不结婚,何时结婚,是当事人对自己人生规划的一种体现,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代际关系的过度关心才导致了当代年轻人的相亲焦虑。
当我们的爸爸妈妈把生活的重心更多地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也会像吕娜一样,自然而然地不再把婚姻和生育作为一种负担。
吕娜很幸运一直处在一个家庭关系十分亲密的法国家庭中。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作为承担生育风险的吕娜能够从家庭中获得更多的照顾。
很可惜当代女性并不是全部都那么幸运,能够进入到这样关系亲密的家庭之中,多数的普通家庭或者贫困家庭的女生其实还深陷于“重男轻女”的观念。

吕娜的丈夫在医院给孩子换尿不湿
她们的困境在于,在长期存在的父权社会的宏观体系之下,无论是外部的社会环境还是内部的家庭因素,都很难允许她们从婚姻或生育中全身而退。
她们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位妈妈的辛苦,自然地会对婚姻和生育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甚至是拒绝和异性沟通,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对于幸运的吕娜来说,孩子顺利生下来后,法国女性的带薪产假是16周,而且在法国,从2021年起,作为父亲的陪产假也从11天延长至25天。
除了陪产假,在法国,吕娜的伴侣还可以选择休3年以内的育儿假。育儿假期间相当于停薪留职,社保每月会根据之前的工资情况给予补贴。
我国的产假和生育福利还不够完善,父亲的陪产假、育儿假都不够充分。而在法国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可以休育儿假,谁愿意去上班谁去。

这种自愿式带娃的机制很大程度上能够把女性从生产中解放出来,避免在生产完成之后还要独自承担一系列的育儿任务。
为父亲和母亲的接替育儿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让孕妇觉得丈夫也承担着生育的责任,极大地减轻了女性情感上的不平衡。
减轻生育和生活的重担,即使在50岁以后,法国妈妈依旧优雅美丽,甚至经过岁月的沉淀,整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气质更加美轮美奂。
吕娜并不会因为生育了孩子就把自己的时间全部奉献给家庭,自己邋里邋遢。正如浪漫的法国妈妈永远会把自我的人格放在首位。
在法国,社会能够为妈妈提供独处的机会,作为妈妈也可以做到既享受自己的独处时光,又能创造幸福的家庭时光。吕娜不再恐婚恐育也是因为她看到了法国人观念上对于女性的理解,行动上对于女性的尊重。

在中国,妈妈这一岗位为什么辛苦
有一个例子,有三个人在看球赛。第一位是体格健壮的成年男性,第二位是体格中等的男性,第三位是身高体格比较娇小的女人。
什么是绝对的公平呢?三个身高不同的人,要么都有一个箱子垫在脚下,这样就是绝对的平等。
或者说三个人都不要垫箱子,同时站在地面上,这样三个身高不同的人视线就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吗?
最高的人站在地面上,中等高的人脚下垫一个箱子,身高最矮的女人脚下垫两个箱子,这样才能保证三个人的视线在同一高度。

其实真正做到解放中国妈妈,不能单独割裂去看待是否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对待所有人。
在这个例子里面,第二种体格中等的男性其实指的是例如身体上有先天不足的残疾人,他们也需要得到一定的优待才能够站得跟普通人一样高。
然而中国的现实往往是第一种体格最高大的人占据两个箱子,身高体格中等的第二种人占据一个箱子,女性几乎没有使用箱子的权利。
这个箱子我们是不是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为社会的倾斜资源,优质的社会资源往往在第一次分配的时候照顾成年男性。
社会通过再分配把剩余的社会资源倾斜给残疾人或者老人等其他弱势群体,但是同时却要求由于需要承担生育工作而同样处于弱势的妈妈做到自立自强。

现实正是如此,只有部分生长于良好的家庭环境并接受良好教育的妈妈才能够得到社会资源,请保姆、请家教、做月子中心,把自己从育儿的重担解放出来。
国内大部分普通的妈妈并没有像吕娜在法国那样得到社会的优待资源,平衡事业和家庭的难度相较于法国妈妈相比多出“两个箱子的高度”。
法国对于女性生育的保障措施比我国健全得多,女性地位也普遍较高。认同妈妈的辛苦,优待每一位妈妈,或许是解决恐婚恐育的最好办法。
有数据显示,2010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上升到2.03,几乎达到了更替水平。近几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仍然徘徊在1.9左右,处于欧洲国家最高之列。
可以借鉴之处例如在父母育儿假制度中,融入家庭角色的性别平等观念,让妈妈在承担生育风险的同时减少育儿的辛苦。让每一个女孩都像吕娜一样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