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声,你以为我没有发现你在先帝的葬礼上偷偷喝鸡汤吗?

[复制链接]
作者: 螢窗夜話 | 时间: 2024-1-13 17:16:21 | 历史|
0 117

3000

主题

3000

帖子

900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00
发表于 2024-1-13 17:16:2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武穆王马殷 形象)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
这一年,五代十国里,十国中南楚政权开国国君楚武穆王马殷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
作为开国皇帝,马殷的一生是非比寻常的。
他少年时当过大头兵,结果没两天,他的顶头上司就死了,他摇身一变,成了队伍中的中层领导。
当了中层领导没多久,军队中的主帅不巧又死了,他又很快被推举为了军队的实际领导人。
相较于同时期其它枭雄靠杀伐征战闯出一片天下,杀出一条血路,马殷同志的发家史实在是太过顺风顺水了。
他拥兵十万,盘踞在潭州(湖南长沙),并且很快统一了湖南全境。
得天独厚,又十分从容的创业过程,让马殷对这个世界有着和别人截然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他厌恶动乱,排斥战争,在成为南楚国君后,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积极恢复湖南境内的经济秩序。
五代时期,南楚的经济支柱,主要靠茶叶生产和对外贸易。

(南楚) 但自从唐末黄巢起义以来,地方朝廷失去了实际控制权,乱匪横行,暴动频繁,百姓们或死或逃,导致茶田纷纷荒芜,如此一来,当地的经济产业即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
量小非君子,没钱不丈夫。
打仗就是打经济,发展就是搞贸易,而为了改变南楚国积贫积弱的现状,马殷开创性地搞出了这样的一条举措:
《新五代史·楚世家》: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
全面取消茶叶制造和销售的垄断权,允许南楚百姓自产自销。
唐时,无论盐铁茶糖,制造权和经营权都收归国有,严禁民办机构和个人进行经营,由此垄断了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实在是一大弊政。
而马殷为了动员南楚百姓的积极性,全面取消垄断政策,将经营权公开化,当地百姓深感朝廷恩德,纷纷投身茶叶制造业,没几年时间,南楚国内的茶田就郁郁葱葱,绿野连贯千里,茶叶产量更是连创历史新高。
解决了产量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打开思路,进行外销。
《资治通鉴·后梁纪一》:......请听民自采茶卖于北客.....
马殷敏锐地感觉到,南楚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南方割据政权的中心地带,于是,马殷在境内的襄州,唐州,复州,荆州,汴州,郢州等地专门设置了商业据点,专门依靠这些据点来吸引其它割据政权的商人,用自家的茶叶换取丝绸,粮食,以及军械和战马。

(茶叶种植) 一时间,南楚经济空前发展,政通人和,展示出了多年未有的蓬勃生机。
通过马殷治国的经历,我们不难引申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也许治理国家未必都需要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杀伐征战,有时候,发展经济,恢复社会的生产,也是富国强兵的一条鲜明道路。
治国如烹鱼,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北宋时期,有一位试秘书省校书郎,叫做周羽翀,曾经写过一本《三楚新录》,他在书中对马殷留下了十分高度的评价:
《三楚新录》:殷宽厚大度,得士死力。
他认为,楚武穆王马殷为人宽厚,性格大度,所以他的手下都愿意为他卖命。
不过现在,这位一代枭雄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了。
老国君临死之前,对南楚的发展并不忧心,自己埋头苦干了半辈子换来的经济强国,马殷很有自信,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马殷生子十数人,其中最为优秀的,当属嫡长子马希振。
马希振的优越性,是得天独厚的。
他又是长子,又是嫡子,又是一众兄弟里才华最为出众的,在素来遵从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封建社会,马希振无疑是接替国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马希振 形象) 但越是这种铁板钉钉,看起来不会发生变故的事儿,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马殷生平最宠爱的妃子,叫做袁德妃,德妃育有一子,叫做马希声,是马殷的次子。
德妃望子成龙,整天围在马殷的身边,哀求可以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马殷一开始不允,德妃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整日梨花带雨,搞的马殷不厌其烦,只好同意。
原本拍板决定的储君之位,就这么从马希振转移到了马希声的身上。
看来,无论是大风,狂风,还是龙卷风,都比不上自己老婆的耳边风。
一个月后,即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十一月,马殷驾崩,马希声顺势接班,成为了南楚政权的第二任国君。
不过,虽然马希声接了班,但南楚国的王位却很难永永远远地在马希声这一脉传承下去。
老国君马殷临死前,在南楚祠堂里摆放了一柄寒光凛冽的宝剑,并且留下旨意: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遗命诸子,兄弟相继......违吾命者戮之!
我死之后,马希声即位,马希声死后,不许传位给他的子嗣,而是要传位给他的弟弟们,此后更要谨遵兄终弟及的顺序,谁敢违反,就用这柄剑诛灭他。
这个规矩实在古怪,但初登王位的马希声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他虽然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新国君,但基于中国社会传统的孝道人伦,他还需要为父亲马殷服丧,以表忠孝。

(衡阳王马希声 形象) 在没有即位,仍然是世子时,马殷对诸儿子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平时没事儿不许出去溜达,一有时间就要学习功课,每月能花的银钱不过三五两,未到十八岁之前,更是不能近一点女色,只能保持童男之身。
威严的老父亲对自己的管教十分严格,所以马希声虽然是国君的儿子,但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在马希声的少年时代,五代十国历史舞台上光芒最为耀眼的人物,是朱温。
这个覆灭了唐朝的旷世枭雄南征北讨,建立后梁,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一直被时人所津津乐道,而关于朱温的奇闻轶事也源源不断的在民间流传。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马希声闻梁太祖嗜食鸡,慕之。
年轻时的马希声曾经听闻,朱温很喜欢吃鸡肉,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实现了吃鸡自由,每天想吃多少只鸡,就吃多少只鸡,这让马希声十分羡慕。
结果老国君一朝逝去,马希声刚当上了南楚国的领导人,正在为父亲马殷守孝期间,就立刻嘱咐下人,每天要宰杀五十只鸡,烹饪成各色美食,供自己食用。
朋友们,在王位交替的问题上,新即位的国君如果想要收拢人心,必然是要演一出戏的。

(百官劝进) 比如,早上起来得知父亲的死讯,立刻悲痛不能自己,马上就要昏倒过去,好不容易醒过来,被人搀扶着走到父亲的尸体旁,就要立刻伏在尸身上痛哭流涕。
世子哭,大臣们当然也要跟着哭,大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阵阵充满了表演意味的哭腔中,这就算是把老国君给送走了。
葬礼已毕,大臣们十分懂事儿,立刻表示先帝虽然西去,但国家不能一日没有国君,所以请世子速登大位,临御天下。
大臣们极力拥戴世子登基,但世子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表示自己此番前来,只是为了给父亲奔丧,绝对没有觊觎皇位的意思。
大臣们面面相觑,然后很快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
有的大臣言辞激烈,表示皇帝大位非你不可。
有的大臣涕泪连连,表示天命所在,你就别推辞了。
更有大臣欲要以头撞柱,表示你今天要不登基,我就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
大臣们这么一闹,世子面露难色,但架不住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最后只好勉为其难(欢天喜地)的应允,表示你们别闹了,这个皇帝我当还不行么?
至此,一出君臣劝进的戏码就此结束。

(皇帝登基) 当然了,在这期间,世子除了无限的悲伤之外,不能透露出一丝一毫欢喜的情绪来,也不能把对权力的渴望写在脸上,不然很容易被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们,在史书中记载一笔不忠不孝的烂账。
这样的戏码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位更替上都有发生,但神奇的是,虽然臣子和君主配合的天衣无缝,从来不会NG,卡壳,或者说错台词,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预先排练过。
这是一种十分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不过,这种戏码是绝对不会发生在马希声的身上的。
这位楚国的新一任领导人端坐在父亲的灵堂里,一边披麻戴孝,一边不亦乐乎地往嘴里塞鸡腿,丝毫不见其因父亲故去而悲伤难过。
大臣们同样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当了半辈子的臣公,却还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鸡汤)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马希声服丧期满,将其父马殷的尸身下葬,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情绪变化,甚至还当众喝了一碗浓稠的鸡汤。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庚申,葬武穆王于衡阳,将发引,顿食鸡(月隺)数盘。
不过好在,上天没有给马希声同志展示更多其为人荒诞的机会,父亲马殷下葬仅一年后,即公元932年,长兴三年,马希声就因病去世,领了便当。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其它山。
但马希声大小也算是一代君王,可他的死,却轻如鸿毛,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
没有作为,没有政绩,没有什么传奇故事,终其一生,只留下几件供后来人在茶余饭后用来谈论的荒唐事。
而这样的人,除了作者有闲情逸致专门为他写一篇文章之外,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记得他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