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秦昭襄王吟诵《无衣》,历史上《无衣》为全人之国而唱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3-12-16 12:21:36 | 历史|
0 93

3073

主题

3073

帖子

921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19
发表于 2023-12-16 12:21: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大秦赋》这部影视剧正在火热播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大秦赋》是讲秦国发展的故事,赳赳老秦个性顽强壮烈。故事从秦昭襄王开始,其中一个镜头是秦昭襄王晚年,怀抱着秦国一统天下、整顿山河的壮志,吟唱着《无衣》,颇有沉郁悲凉、英雄迟暮的感觉。不过历史上的《无衣》,却是为全人之国而唱的。

吴楚争霸
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好几个版本,其中几个就包括吴国的统治者。吴国的崛起与晋国、楚国的竞争不无关系。当时晋国和楚国是两大强国,正在争霸的过程当中。吴国处于楚国的东方,正好是晋国拿来牵制楚国的好帮手。于是乎晋国开始对吴国进行扶植。

楚国的叛臣巫臣跑到晋国,又代表晋国出使吴国,教导吴国怎么打仗,怎么使用战车和阵法。自此吴国的军力开始强盛起来,也开始与楚国交锋。虽然楚国是个大国,但是面对吴国的战争却处于下风。在吴王阖闾时期,在淮南地区已经对楚国取得巨大优势。
"柏举之战"攻入郢都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吴国联合唐国、蔡国对楚国发动战争。当时吴国的大军和楚国的大军以汉水为界对峙。楚国左司马沈尹戍向楚军主将囊瓦提议,自己率军军队迂回到吴军后方,烧掉他们的船,然后子常渡过汉水,和自己夹击吴军。但是囊瓦怕功劳被抢,不愿意采取沈尹戍的计划,而是单独渡过汉水,选择与吴军决战。两支大军在柏举对阵。

阖闾之弟夫概主动请缨,请求自己率领先锋部队击溃楚军,然后阖闾率领大部队衔尾追击。楚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估计阖闾心里也有点不自信,没有同意夫概的请求。夫概于是专行独断,没有通过阖闾的命令,率领五千军队一举击溃楚军。此后吴军的胜利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打进楚国的郢都。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
申包胥哭于秦庭

在"柏举之战"中,有两个人物比较有意思。他们是一对好友,一个叫做伍子胥,一个叫做申包胥。伍子胥原本是楚人,但是因为受到楚国迫害逃到吴国,对楚国恨之入骨,在"柏举之战"中伍子胥也有所参与,进入郢都后还把楚平王的墓给掘了。

而申包胥则有全楚之功。在伍子胥逃离楚国的时候,他对申包胥说,自己必然倾覆楚国;申包胥则回答,自己保存楚国。伍子胥的话已经落实了,也该申包胥落实自己的话。申包胥一人当然是难以抵抗吴国大军,他的做法是到秦国请求援兵。
秦国本来对支援楚国兴趣寥寥,对申包胥应付了事。申包胥在秦庭上哭了七天七夜,期间哭声不绝,水米不沾牙。秦哀公为申包胥的表现所感动,亲自为其撰写《无衣》,然后同意出兵救援楚国。

除了秦国的援军以外,楚国军队也发起反击;同时吴国后方出现问题,越国进攻吴国,夫概也回国发起叛乱,自立为吴王,牵扯吴国很多精力。于是吴军败于秦军、楚军,撤出郢都。楚国重新复国。可以说在这场战争当中,《无衣》并非为了征伐吞并,而是为了全人之国而唱的了。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