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管仲三策,实质相同为何三次得逞?

[复制链接]
作者: 重楼画黛 | 时间: 2023-12-13 11:55:31 | 历史|
0 13

3038

主题

3038

帖子

911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14
发表于 2023-12-13 11:55:3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仲为相,名扬千古。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有着卓越的外交才能,敏锐的政治远见,高明的统御方略。他是经过好友鲍叔牙的推荐在齐国为相,为相期间,他可谓是如鱼得水,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以其高明的政治手腕使得四夷诚服,让齐国变得日益强大,齐桓公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三策,为后世之人所熟知,买服帛,买鹿,买狐皮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人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这三策在实质上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同样的计谋为何能够三次得逞?
管仲三策,成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政治策略

1.三策之一服帛降鲁梁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平常以织绨为业的很多,齐国想要使四夷诚服,鲁国和梁国就是一大障碍,但是怎样能够使得鲁国和梁国屈服,听从齐国的号令呢?当时有很多将军想要武力征服鲁国和梁国,但是在齐国为相的管仲一力反对,他用一策略使得鲁国和梁国自动屈服。他让齐国的所有人都穿绨做的衣服,这样绨的价格就会上涨,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贪图小利,放弃了种植谷物,都跑去织绨,用挣得的钱购买粮食。久而久之,他们就没有人种植谷物了,这时齐国限制了粮食的购买,鲁国和梁国被逼无奈,只得向齐国屈服。

2.三策之二买鹿制楚在春秋时期,鹿盛产于楚国,楚国人以鹿肉为食,所以鹿在楚国的价格非常的低廉。当时齐国周边的国家都归顺了齐国,但是只有楚国还在负隅顽抗,并且齐楚国力相当,冒然用兵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管仲又采取了买鹿制楚的策略,他派人去楚国收购鹿,并且价格一味地提高,楚人看到了商机,就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前去捕鹿,甚至军队也放下了武器前去猎鹿。楚国的统治阶级看到齐王好鹿,也是很高兴,以为这是灭国的征兆,就放任自己国内的状况不管。这样久而久之,楚国国力衰退,齐国最终顺利征服了楚国。

3.三策之三买狐皮降代国代国也是春秋时期不肯降服齐国的国家,管仲对之也用了同样的策略。代国盛产狐皮,代国之人对于猎狐也有一定的心得,所以齐国就大量收购代国的狐皮,导致代国之人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种田之人纷纷放下锄具,保家卫国之人纷纷放下武器,投入到捕狐行动之中,这样就导致国家空虚,日益衰败,最终齐国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成功收服了代国。
同样的计谋为何能够三次得逞?

1.人性的贪婪其实管仲的这三种策略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麻痹敌人,以利诱之。许他们以重大的利益,抓住人性的贪婪本质,就如同捕蛇者一样,有了好处,就会放弃自己当前的事业,投入其中,取得眼前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民安身立命之本是食物,有再多的金钱还不是一堆破铜烂铁,用金钱换取粮食,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交给了别人,这样舍本逐末,灭亡就不远矣!所以管仲三策得以顺利实施。

2.统治阶级的愚昧其实一个国家人民的行为处世与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分不开的,英明贤德之君绝不会舍本逐末。首先要在确保自身无虞的情况之下再去谋求副业,不能将自己国家的命脉交给别人掌控。还有就是统治阶级太自以为是了,以为齐国收购绵帛,鹿以及狐皮只是统治阶级的自娱自乐,荒淫无道,在没有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就妄下定论,实在是愚蠢至极,这也是管仲三策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原因。

3.消息的闭塞在古代,人们大多偏安于一隅,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交通发达,可以四处走走。也没有现在这样的信息传递速度,也许管仲三策实施一次之后,只有一国之人知道,而其他人却是茫然无知,所以实施了这个策略三次,到不如说只实施了一次。没有总结好的经验供人们参考,人们也没有口口相传,所以管仲三策的顺利实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结语:管仲作为春秋初期齐国的重臣,其治国策略自有独到之处,管仲三策更是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辅佐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三策实质相同,但是为什么能够三次得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人性的贪婪;2.统治阶级的愚昧;3.消息的闭塞。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