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中,仅有一人功成名就得以善终,有两人遭奸人陷害

[复制链接]
作者: TerryMef | 时间: 2023-12-12 20:43:33 | 历史|
0 108

3117

主题

3117

帖子

935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59
发表于 2023-12-12 20:43: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将领,其中以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四人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位将军才智过人,军事才能出众,在当时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各国仰慕的军事领袖。然而,命运对于这四位名将似乎并不公平,其中仅有一位最终功成名就,其余三人却未能善终,成为历史的遗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白起在秦昭王时期,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在伊阕之战中,他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都城郢城,在长平之战中更是重创赵国主力。白起的军事天赋和出色的指挥才能使他跻身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然而,尽管战功显赫,白起的一生并未善终。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打算乘胜追击,但秦昭襄王却在关键时刻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由于对邯郸的围攻过于坚决,秦军疲惫不堪,范雎趁机贿赂秦相应侯,导致韩赵联军割地求和。白起对此心生不满,与范雎结下仇怨。后来,秦国在邯郸遭受惨败,白起再次听到消息后不禁嘆道:“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然而,即便秦国战局危急,白起也被迫奉命出兵,最终在秦昭襄王的怒斥下,不得不承受着病体上路,最终被迫自刎,功业未尽,成为白驹过隙的一段历史。

接下来,我们看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军讨伐齐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夺取晋阳,并被赵王封为上卿。长平之战前期,廉颇以坚守的方式成功抵挡住了秦军的进攻。九年后,他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了燕军主帅栗腹,成功包围了燕都三个月,迫使燕国割地求和。然而,命运多舛,赵孝成王去世后,其子赵悼襄王上台,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替代廉颇。面对排挤,廉颇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但廉颇在魏国也未受到信任。怀念赵国的廉颇最终离开,投奔楚国。在楚国,他虽然担任楚将,却未能建立太多的功勋,最终在寿春逝世,留下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千古佳话。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王翦是秦国的杰出将领,主要战绩包括破城邑、灭燕、赵和楚国。他与白起、李牧、廉颇一起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是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然而,王翦并不满足于功成名就,他在攻下燕都后立即上表告老还乡,将统一大业的重任推荐给其他将领。尽管王翦再度出山,灭掉楚国,但他仍坚持隐退,最终得以善终。

最后,让我们了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后是以抵御秦国为主。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他屡次战胜敌军,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然而,由于赵王迁被离间计所迷惑,解除了李牧的兵权,并最终将他杀害。李牧的去世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一段不幸的故事。

综合来看,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虽然在战乱的年代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却饱受命运的摆布。其中,白起被逼自刎,未能享受功成名就的荣耀;廉颇虽有辉煌战绩,却因政治斗争而饱尝苦果;王翦虽然功成名就,却选择隐退,终其一生不为权谋;李牧则因被离间而身败名裂。这四位将军的命运或许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残酷而又不可预测。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