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大秦帝国“四大人才”,第四享尽荣华富贵,只有第一死得最惨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3-12-7 22:25:16 | 历史|
0 14

3160

主题

3160

帖子

948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80
发表于 2023-12-7 22:25:1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都知道,昔年的大秦帝国,之初的西方蛮夷小国,在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过程中,无数豪杰出了大力气,其中有四大功臣赫赫有名,分别是商鞅、张仪、白起、王翦,在这四人中,商鞅死得最惨,白起死得最冤枉,王翦功成名就且善终,只有大秦最对不起张仪了,具体缘由且听么么细说。

商鞅、张仪、白起、王翦这四人分别代表着大秦从崛起到一统天下的四个阶段:萌芽、纵横、崛起、一统。
在萌芽阶段,战国初期天下第一霸主魏国,在名将吴起、庞涓等人的相助之下,几乎都要灭亡了秦国,在此背景下,秦国不破即亡国,未有破,才可能生存。秦孝公向天下发布求贤令,正如《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的评述:“秦公求贤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其一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点,堪称真心求贤。

于是,没人敢用的商鞅,成为西方蛮夷小国的唯一选择,秦孝公用商鞅确定立国之本,奠定强国的根基,不过变法之后的商鞅威望高过君王,再加上昔年得罪的守旧势力,被后来的秦惠文王借力打力,车裂了商鞅,消减了守旧势力,一箭双雕。

在纵横阶段,秦国的国策是“东出中原”,但是虎狼之国的恶名名传天下,秦人大多懂得武力解决,在尚未有灭国之力的同时,很招人恨,于是张仪为秦国相国,定下“邦交为主、伐战为辅”的策略,在蚕食东方列国的同时,让各国不断内斗,给予秦国可趁之机,利用其矛盾各个击破,不过张仪的晚年最为凄凉,秦国最对不起此人。身为外国之士,背弃母国为敌国效力,最终被赶出朝堂,回到那个凄惨的母国。

在崛起阶段,白起一生四大征战,分别对楚、韩、魏、赵四国完成致命一击,并使之极为弱小,为日后秦始皇一统提供充足必备条件,可惜晚年不保,死得最冤枉!

在一统阶段,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军功卓著,他用“反间计”令赵王杀了名将李牧,从而灭赵,灭楚,与儿子王贲和灭燕国,又南征百越之地,王翦生前功封武成侯,享尽荣华富,秦始皇尊其为师,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中,获得最好的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