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上新 | “髹漆”与共——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3-12-7 21:05:25 | 历史|
0 66

3151

主题

3151

帖子

945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53
发表于 2023-12-7 21:05:2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漆器工艺自古就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扬州漆器历史悠久,特别是汉代漆器,既有江南地区的温婉细腻,又蕴含着战国楚文化的华丽厚重,气韵灵动、美不胜收。
时光如梭,岁月沉淀,随着扬州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木漆器重现天日,但对历经水浸、降解与微生物危害的战国、秦汉木漆器来说,出土后的脱水保护曾一度成为困扰考古与文物保护界的重大难题。为使片羽重光、华彩再现,2013年,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的关心和促成下,作为地下埋藏汉代木漆器的重镇扬州,挂牌成立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
科技助力,传承创新,在扬州工作站十载春秋的不懈努力下,扬州的木漆器文物修复技术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春华秋实、“髹漆”与共,时代共进,人民共享。此次展览是对扬州工作站文保修复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同时向社会公众普及文保修复知识,揭开文保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推动文保成果普惠共享。
漆器与漆

“漆器”即用漆髹涂在器物表面而制成的器具。漆是制造漆器的主要涂料,漆树分泌的漆液是天然的树脂涂料,被称为“天然漆”,俗称“生漆”。生漆可以直接调灰料、漆糊,除制作漆胎以外,还可以经过加工提炼被调制成多种色漆。中国是漆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以及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碗。很久以前,人们就将生漆应用于器物装饰,经过漆液髹涂后的器物,待漆液干燥后,不仅质地更加坚固,还能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被蚀、发霉等,增强了器物的耐用性。

木漆器属于有机质类文物,极易受埋藏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的腐蚀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使得器物胎体中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产生严重降解而导致胎体糟朽。在这个过程中,漆器表面的漆膜、彩绘也会因为环境腐蚀和胎体的变化而发生病害,因此木漆器文物保护修复的难度极大,修复过程复杂、紧迫性强,技术要求高,修复周期长,通常一件木漆器文物保护修复周期在三年以上,仅脱水保护这一步骤就需一年以上时间。



自2013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扬州工作站现在已能完成“文物病害评估—保护方案编制—脱水保护—修复处理”等一整套饱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流程,大大提高了木漆器文物保护的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保护修复成果,使得一大批文物得以益寿延年,并有部分文物已进行展陈,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对于木漆器这类较难保护与展示的历史文物的参观与研究需求。目前,扬州工作站现有木漆器文物保护技术人员5人,文物保护场地面积 700 平米,初步建立了科研仪器平台,利用显微红外系统、超景深显微系统等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分析。主持及参与实施了《扬州西湖高南汉墓出土木漆器保护修复项目》《扬州胡场汉墓等地出土木漆器保护修复》等十余项木漆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保护修复木漆器文物 2000 余件。伴随着业务工作的稳步开展,扬州工作站的声誉在省内也逐步传扬,已陆续和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周恩来纪念馆、宿迁博物馆等江苏省内约十家文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 漆几修复前后对比

▲ 彩绘云兽纹漆碗修复过程
展品欣赏

彩绘云气鸟兽人物纹漆面罩 西汉
1985年扬州邗江姚庄101号墓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漆面罩,是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覆于逝者头部的一种殓具,由顶板、背板及左右立板等部分组成。其中顶板呈覆斗状,有前伸舌板,下部为扁方体,自前方罩盖住逝者头部,形制如方漆桶。内多镶嵌铜镜,部分嵌玉璧或琉璃璧,外部施以彩绘、漆画,有的局部镂雕,或辅以鎏金铜饰。
据统计,全国范围目前出土漆面罩约30件,除山东青岛、山西阳高有零星出土外,约90%以上皆出土于江苏地区。而江苏省内,除连云港地区少量出土外,其余80%以上更是集中出土于扬州及其周边的汉广陵国地域。
漆面罩置于棺内,覆于逝者头部,助其灵魂平安升天,从而羽化成仙进入理想的天国世界。从观念上看,汉人事死如事生,普遍施行厚葬制度,封建迷信、宗教、升仙思想炽烈。汉代流行云气纹、蟠龙纹、凤鸟纹以及羽人、瑞兽、四神等祥瑞形象,皆与其神仙观有密切联系。这些图案在漆面罩上更是彩绘装饰的主题,使用彩绘这些祥瑞图案的方式来表达及满足逝者祈求升仙的黄道思想。

银釦金银箔贴饰云气鸟兽人物纹漆奁 西汉
2010年扬州市西湖镇高南组西汉墓出土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玳瑁贴饰漆樽 西汉
2010年扬州市西湖镇高南组西汉墓出土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银釦彩绘云龙纹漆杯 西汉
2010年扬州市西湖镇高南组西汉墓出土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绿髹荷花形漆钵 宋
2012年无锡市锡山区八士镇宋墓出土
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绿沉漆”是对绿髹漆器的一种特有称谓,源自《髹饰录·坤集·质色第三》一章:“绿髹,一名绿沉漆,即绿漆也。其色有浅深,总欲沉。”“绿沉漆”始于魏晋时期,它的出现与盛行是漆器颜色演化历程中的一个亮点,不仅是对主流漆器颜色本身的挑战,同时也代表着当时工艺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其温润碧玉、不拘一格的特质,颇受当时上层社会以及文人墨客的推崇。目前出土的“绿沉漆”文物数量极少,此件无锡出土宋代绿髹荷花形漆钵,造型典雅、光泽温润,极具艺术气息,是极为难得的一件“绿沉漆”出土实物。
展览时间:2023.12.8—2024.1.10
展览地点: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主办单位: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扬州博物馆
协办单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仪征市博物馆
周恩来纪念馆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校对:王海艳

编辑:李亚晴

最 Yi 扬 州
进入扬州文旅官方视频号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