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复制链接]
作者: -怨天尤人、故我爱之人。 | 时间: 2023-12-7 16:42:05 | 历史|
0 13

3025

主题

3025

帖子

9075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75
发表于 2023-12-7 16:42:0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到了战国中期,各国进行变法以后,铁器的使用规模更加扩大了。考古工作中不乏战国的铁器出土,现发现的冶铁遗址中,可以知道战国己经发明层叠铸造技术。战国时期南北各地铁农具的种类和形式已经没有太大区别。战国农业的标志是个体生产,生产速度加快的程度取决于铁制工具供应的程度。
有了铁制农具,必然要有牲畜来用力。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也开始以牛、马耕田,商鞅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当时人们已经懂得根据土壤肥瘠因地制宜。战国时,人们普遍用人或动物的粪便作为肥料。人们懂得施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人们也懂得腐烂的树叶可以作为肥料。对施肥的重视,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当时诸侯国根据各自气候和土壤的条件,种植稷、黍、稻、麦,菽、麻等六种粮食作物。当时粮食的主要产地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灌溉区,关中的郑国渠灌溉区,魏国的鸿沟流域一带,以及黄河下游的齐国。
当时的农业产量也有了提高,按今天的亩产统计,2000年前的生产条件下,产量的确很高。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