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被坑杀40万人,但赵括失败并不是因为“纸上谈兵”

[复制链接]
作者: 发如雪 是纷飞了谁的泪、 | 时间: 2023-12-5 12:55:03 | 历史|
0 64

3130

主题

3130

帖子

9390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90
发表于 2023-12-5 12:55: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爱的老铁们,欢迎阅读“浅色夏末”的文章。话不多说,直奔主题,今天的内容是主要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役,而这场战役也市历来被众多史学家所争议的。
而这场战役,就是决定当时中国历史走向的——长平之战。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是西方霸主秦国和东方列强赵国的一次直接军事对抗。此战是两个强国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一代名将和军师天才的对决。战役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就是秦胜赵败,赵军被斩杀和活埋者竟达四十万人,从此赵国元气大伤,再无实力问鼎中原。

长平之战的起因: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3年),秦王派大将白起率秦军攻打韩国,将韩国国土拦腰斩断,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都城的联系。被打怕的韩国国君便打算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以此作为秦军撤兵的条件,秦国人自然是高兴的,立马准备派人去接收此地。消息传到上党郡后,太守冯亭不愿意上党归属秦国,反而派使者给赵孝成王捎口信,说愿意把上党献给赵国。
贪心的赵国国君不顾大臣的反对,也不考虑利害关系,于是便接纳了上党十七个城池的地盘,格局太小的赵王没想到,他的一个举动直接导致了以后的秦赵大战。不过话说回来,当时赵王是有这个底气的,虽然秦国有名将白起,但赵国也有廉颇,二者都是当时著名的军师将领,如果秦军来攻,赵国的士兵也不是吃干饭的。

言归正传。秦国国君一看,煮熟的鸭子飞了,自己出钱出兵得来的果实,却被赵国白白的捡了个便宜,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一怒之下派兵讨伐赵国。
长平之战的带兵主将:
秦国方面,第一阶段是王龁,第二阶段是战神白起。白起在担任秦国将领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率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未尝一败。前后共计攻下城池七十余座,斩杀的六国将士总计达到百万之众,是战国名将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赵国方面,第一阶段是老将廉颇,第二阶段则是军事天才赵括。廉颇不用说了,他实战经验丰富,沉稳持重,但是不大局观不够,不懂得先发制人。在秦军还未立足的时候,没有给予痛击,直到后期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而赵括呢,正是在两军僵持不下的时候,被赵王派去接替廉颇做主帅的,因为在这个时候,秦赵两国都在消耗,但不同于秦国的是,赵国当时缺粮,每天的军需都快供应不上了,所以只能主动出击。而廉颇因为持重只懂防守,这个时候赵王只能派赵括去。

战斗过程:
秦赵百万大军在长平这个地方已经僵持了很久了,和谈又谈不拢,只能开打。在赵军更换赵括为主帅后,与当时还是王龁担任主帅的秦军作战,王龁不敌,秦王急调白起到长平迎战赵括。
深知这场战役赵国不能输、也耗不起的赵括,在8月迎来了和秦军决战的时机。在决战之前,赵括命皮牢之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秦军,从而向东对白起形成夹击态势。战役开始后,赵括身先士卒率军猛攻白起的前军阵地,白起抵挡不住便率军后撤到沁水东岸,再次稳住阵地严防死守。而被赵括下令扫清沁水沿岸秦军的那只皮牢军被王龁阻击,并未达到战略目的。因此战事又一次陷入了僵持阶段。但赵军此时粮食供应不足,不宜打持久战,还是寻求与秦军主力决战。因此赵括对于秦军的诈败,以为秦军真的是败走,从而乘胜追击进入秦军的包围圈。

在秦军包围的赵括,这个时候才真正显示出其天才的军事能力。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断绝,但赵军没有惊恐,也没有军变,而是在对秦轻兵作战不利后,筑造壁垒坚守等待赵军援兵。这时,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从外向赵括靠拢,被其他秦军阻击,赵括军拼命突围,只要秦军有一处被突破,战局就会改变。
秦昭王听到赵军粮道断绝的消息,亲自从首都咸阳赶到前线河内坐镇鼓舞士气,发动十五岁男子都去长平帮助隔绝赵军粮道和赵国援军。秦国这样的举动,说明此时的秦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还有一点就是,白起的包围圈并不是很牢固,赵军随时都有可能突围出去。

但赵国却没粮食了,向齐国请求援助粮食。齐国不肯。而在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从外向赵括靠拢,也都被其他秦军阻击,未能有所作为。
在赵军被围的46日内,赵括把赵军分四队,攻击秦军壁垒,试图突围。经过四、五次的突围尝试,赵军都不能突围。赵括亲自率领锐卒出战,被秦军弓箭射死。赵括死后,赵军没有主帅,只能投降。后赵军降秦,秦军俘获赵军二十余万,杀后坑之。

一场旷古的大战就此结束,后世对其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当时赵括作为主帅,其战略方针是没有错的,就是寻找时机和秦军决战,白起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白起想的是彻底的歼灭这股赵军,从而趁势直接挥师东进灭赵,所以他才敢于冒险,在狭窄的山区内分出三万兵力分割赵军。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秦昭王也很给力,给了白起足够的支撑,亲自发动人员举全国之力帮白起围困赵军。当时的赵王若是举赵国之力,全力打通赵军的粮道,援助被困40万的赵军,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历史不能重演,只能说,赵括的失败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样,只会纸上谈兵,如果真没有一点真材实料的话,赵王会将40万大军交给他吗?数到这,大家还觉得赵括真的只是一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吗?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