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烛之武退秦师:要善于用智慧去解决困难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3-12-2 16:13:08 | 历史|
0 28

3101

主题

3101

帖子

931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13
发表于 2023-12-2 16:13:0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网络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评析】
《古文观止》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它记录了春秋时期烛之武凭借卓越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说服秦国退兵的故事。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领略了古代文学的魅力,更从中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感悟。
面对困难,要善于用智慧去解决。我被烛之武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化解了晋国和秦国的冲突。他的智慧和口才使得秦国认识到进攻晋国并非明智之举,最终选择退兵。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勇敢面对,并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分析能力,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烛之武的智慧在于能基于现实,从历史和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原因。要说服别人,首先要能说服自己,而说服更要处处站得住脚,要有历史的眼光。秦国之所以最后听从了烛之武的建议,取决于烛之武分析利弊,明确要害,点中了秦国的命脉,从而化解危机。这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沟通技巧,是一种高素质。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启示。无论是在职场、社交还是家庭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具备卓越的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这些品质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更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沟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备能力,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成为一个更好全面发展的人。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