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疆域辽阔,人口繁盛,为何一统六国的却是秦国?

[复制链接]
作者: 花前月下一樽芳酒 | 时间: 2023-11-28 22:37:14 | 历史|
0 106

3091

主题

3091

帖子

9273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273
发表于 2023-11-28 22:37:1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来说一下为何秦能一统,再两相对照,问题的答案就非常明确了。

秦强于商鞅,这一点比较公认
商鞅的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了法度的框架,把强国强军之策以“文字契约”的方式确定下来。而且要点明确,“功赏罪罚”这四个字是精要。农耕产出多,赏。兵士杀敌多,赏。祸乱法纪者,罚。如此,整个秦国井井有条,国家被纳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有条不紊的运转。日积月累,秦国便越发强大。
而其余六国,包括楚国在内,也都屡屡变法,无不半途而废。国家君主一换,所有的变法成果都付之东流。如楚悼王曾用吴起变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楚悼王尸骨未寒,在葬礼上被触犯利益的贵族们就射杀了吴起。

国家实力的增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必须持之以恒。秦孝公之后的秦王,视商法为“祖制”,凛然不可侵犯,秦国的一枝独秀,是经过了数代人的努力,量变而成质变,彻底拉开了同六国的差距。
而楚国,一王一策,国政没有持续性、稳定性,君高于政。另一方面又是保守停滞,权贵阶层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巴不得楚国千秋万代不要变,即使偶有改良,也是基于“保利”的底线之上,如此,国家怎能进步?

秦国的雄心、战略眼光,明显高于楚国
打从秦孝公起,就有一统六国的大志向,之后的历代秦王,也都是励精图治,围绕这个目标努力,一是在积攒力量,二是在等待时机。
而楚国似乎对于现状十分满足,能做到各国霸主的位子上,已经是终极目标了。执政者压根就不去想统一各国,没这个心,也没这个魄力。

再看看秦国的军事行动,战略目的性很强,实施也很讲步骤。在秦惠文王时期,就用司马错的策略,收纳巴蜀作为大后方。甚至在取得巴蜀前,就已经打算好日后如何渡江攻楚的计划,战略眼光非常具有前瞻性。
反观楚国呢?中原的强国不敢惹,他们的目标是偏于一隅的古越国,得逞后则志得意满,小富即安。

秦楚两国领导者的表现大相径庭
自秦惠文王起、之后的秦武王、昭襄王都是锐意进取之人,逐步对各国形成压制。昭襄王时,已经有了实施统一的行动,但却阴差阳错的未能成功。
而楚悼王后,仅仅楚威王表现尚可,还有勇气和齐国一争雄长,余者都较平庸,楚怀王甚至被诱骗到秦国,押作人质,客死他乡。

因此,楚国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但并不具备一统的决心和实力。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