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和儿子同助秦灭五国,为何如此功劳可以善终?

[复制链接]
作者: 江山犹似昔人非 | 时间: 2023-11-28 09:51:49 | 历史|
0 48

3063

主题

3063

帖子

918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89
发表于 2023-11-28 09:51: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大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帮助灭掉了三个诸侯国,再加上儿子王贲灭掉了两个,爷俩一共消灭五个诸侯国。这样,王翦家族可以说帮助秦国在统一六国的功劳中居功至伟,秦始皇也是把王翦排在了功劳榜的第一位。历史上素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情况,那为何如此功高盖主的王翦家族最后得以善终呢?

一、王翦的成长
这位名将王翦,在秦昭襄王时期出生,也就是公元前278年。此时的秦国早已完成商鞅变法,也是得益于此,靠累积的军功逐渐地成长起来。
不过,王翦家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从小就因喜欢打仗而阅读学习了大量的兵法。这对于一般的贫民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没有条件的。而他能成为秦王嬴政的手下,主导灭六国大军的大将,还是因为他曾经有着极其巨大的贡献。
这件事就是当初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因为有人叛变,导致前线大军面临极其危险的境地。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单单是影响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甚至已经到了威胁秦国存亡的程度。于是王翦被嬴政派去平叛,他也顺利地完成了嬴政给他的任务,从此开始飞黄腾达。

二、王翦灭三国
王翦的灭国第一战是最艰难的,这是因为和他对垒的是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第一次交战,前期攻城拔寨,直指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紧急派上李牧抵御秦军,让秦军只能和赵军对峙起来,无法再前进,于是不得不放弃此次进攻,罢兵归国。
3年后,王翦再次率领秦军攻赵,而这次为了消灭极其难对付的李牧,王翦利用反间计,成功让赵王杀掉李牧。于是这位让匈奴闻风丧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不是马革裹尸,却被自己忠心的大王杀死了。没有李牧,赵国也就无法再抵御王翦大军,剩下的将领完全就是给王翦送人头。于是王翦顺利地攻下赵国邯郸,俘虏赵王。赵王的兄长逃跑,继承查洪国宗庙,但是名义上,赵国其实已经灭亡了。
随后,因为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秦王一怒之下,让王翦带领大军个消灭燕国。这次也顺带把继承赵国宗庙的原赵王哥哥灭掉。从此,燕赵两国不复存在。
接着就是当时最大的诸侯国楚国。当时秦王嬴政在问王翦需要多少兵马可以灭楚,王翦保守估计需要60万大军。而秦将李信则极其自信,说只要20万就足够了。结果嬴政觉得王翦已经老了,王翦也就辞职回家,结果就是啪啪打脸,秦军在在和楚国的战争中,大败而归。秦王嬴政不得不亲迎王翦复出,于是王翦再次成为秦军主帅。
随后,王翦不负众望,顺利地消灭楚国。但是因为楚国太大,时间还是花费了一些,才占领楚国全境。而在这个过程中,王翦的儿子早已消灭魏国。最后王贲在公元221年消灭齐国,至此秦灭六国,一统中原。

三、王翦家族并不居功自傲
可以看到,秦灭六国,可以说主要就是王翦父子两人完成的。最艰难的灭赵战争,在王翦用计消灭李牧之后,从此再无任何难度。所以说,王翦功劳榜第一的位置,实至名归。
在秦国,还有一位有着极大功劳之人,而他也是战国四大名将,那就是杀神白起,很多人也喜欢拿他和战神王翦做对比。其实王翦能有善终,白起却没有好下场,和两个人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关系。白起就是一个心思简单的武夫,当自己功劳太大,还让当时的相国范睢嫉妒其功劳,最终被诬陷。

反观王翦,他则聪明许多。他了解自己的大王,于是每次打仗的时候,都和嬴政要各种财富,让其他人都以为他是一个贪恋财富之人。有这样明确的喜好,自然会让秦王放心,觉得可以控制。加上当时的李斯可比范睢还要心胸狭小,却依然没有嫉妒过王翦。这样,王翦不仅得以善终,而且王家后代到了秦二世,依然还是当时的重臣。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