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复制链接]
作者: -怨天尤人、故我爱之人。 | 时间: 2023-11-18 12:47:42 | 历史|
0 57

2983

主题

2983

帖子

894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49
发表于 2023-11-18 12:47: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秦,汉,一直到明对战国北方长城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文化,长城本身也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其实最早修筑长城的可能并不是北方的国家,春秋时期的楚国早在齐桓公时期就在今河南南阳一带修建了绵延的城墙和城塞,也被叫做方城,方城的实质就是楚国修建的长城。
楚国长城的本质是保护它的核心区域,江汉平原。除了吴王夫差的特例,楚国的危险主要都来自北方,依据伏牛山和桐柏山的地形,军事化运营河南南阳地区到驻马店一线,建立了著名的方城,方城县可能是楚长城又叫方城的主要原因。
但是楚国的防御体系却绝不仅仅在方城一带,战国时期,和秦接壤的湖北竹溪县也成为了另一处楚长城所在地。楚国的长城是国家的防御枢纽,并且是北伐时天然的战略要地。
一.从地理上看长城的本质
1.核心区域的保护
无论是北方的长城还是楚国的长城,本质都是对国家柔软腹部的保护,秦赵燕等北方国家,在战国的战略对手肯定不是游牧的匈奴,但是在他们彼此作战的时候,匈奴的袭扰却异常的讨厌。
长城的意义绝不是那堵墙,他是一整个防御体系最重要的支撑,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一个粮食充足的,由意志坚定的士兵守卫的烽火台,要塞,是他们的技术力量和战术无法夺取的,这些钉子嵌在游牧掠夺大军的身后,既利用烽火传递军情,也有袭扰的可能,大大的拖住了北方胡人的脚步。

楚国的长城稍有不同,他面对的敌人,是文明程度和战术素养毫不逊色于自己的北方国家,他的长城比起战国的秦赵燕长城,更加的要塞化。楚国的江汉平原,南阳盆地就是他柔软的中腹,在最可能的战斗方向筑城,使楚国的方城更具有欧洲棱堡的作用,是楚王安全感的源泉。
2.楚国方城与北方长城不同
对于赵秦燕来说,除了胡服骑射改革后,李牧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外,很长的时间内,长城的防御作用大大的高于进攻支撑点的作用,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战国时候胡人的文明大大落后于中原王朝,从金属的使用到弓弩的射程,战国的优越地位是显著的,但是胡人优越的机动性,保护他们不受毁灭性的攻击,由于华夏文明北伐所得从物质上来讲是有限的,北伐很少发生。
而对楚国来说,湖北,河南一线可以说是国家命脉的所在,楚人在这里修建的长城是一系列军事要塞的组成部分,汉水,伏牛山,桐柏山和那些军事工程一起,形成了体系化的楚国北方防线,相对于战国北长城,楚国的长城战略上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
3.南阳盆地对楚国极为重要
南阳盆地是群山环绕的战略要地,位于江汉平原与中原大地之间,是魏晋和楚的战略缓冲区,楚国在国势强盛的时候,刻意经营这里,将河南的一部分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楚长城在河南南阳叶县一带大量的被发现,就说明了楚的这个战略目标。

南阳退可以守荆襄,进可以入洛阳中原之地,楚国在这里的经营是国家战略重点的方向,事实证明,从齐桓公开始,北方霸主对楚的战争大都沿这一线展开,而楚对中原也并不不是没有野心的,楚长城的屯兵作用从他的方城可以看出,楚王北伐南阳一线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楚长城事实是楚国要塞化南阳盆地韬略的一部分。
二.城防:春秋战国军事上的胜负手
1.城塞在战国时期的重要性
从三家分晋攻打晋阳开始,一座坚城在军事上的决定性作用就凸显了,战国时期的军事科技,城防攻守中,守方具有决定的优势,这是由当时军队的战术和科技水平决定的。
楚国在咽喉之地设置长城,就有依仗城塞做战略决战的打算,齐桓公在公元前656年曾经率领北方联军攻打楚国。左传记载,楚大夫屈完面见齐桓公。“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吴众,无所用之。”,这就将楚国的汉水南阳防御体系的强大完全的摆在了齐桓公的面前。

齐桓公作为北方霸主,自然不可能被一席话吓住,虽然后面史书没有记载齐楚的战斗,但是双方在齐国联军实力确实占优的情况下签订了合约,就从侧面说明了很多问题,楚国的防御体系,至少在这个时期,是成功的。
2.方城和长城
楚国的长城在很多史料中又叫方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这是古代对方城的记载。现在的河南省方城县恰好在南阳境内,那么方城和长城有什么关系呢?两者之间是不是一回事情呢?
这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认为,最早的楚长城无疑是以方城为基点开始延伸的,并且他最重要的特点是,沿线有大量矩形的支撑点分布,这种要塞化的长城布防形式,是和北方长城的长龙一条有一定区别的。

方城本来就是具有楚国特点的长城,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段的楚国长城都具有方城的特点,在湖北竹溪和秦国交界的地方修建的城墙,在平顶山一线发现的一些楚长城,就和方城南阳段的结构有很多不同,城墙修建的模式看来是和具体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息息相关的。
3.楚长城的建筑材料特征
楚长城以大量的石材建造而闻名。这和南阳平原的地貌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并且这也是数千年后,还能发现大量楚长城的遗骸的重要原因,土质的城墙,恐怕早就被历史的风雨给消磨殆尽了。
干磊石墙在现在一些复古的建筑中,还经常可以看到,这也是楚长城重要的特征,石材坚固耐用,决定性的时刻还可以用来居高临下砸进攻方士兵的脑袋,实在是长城最理想的建筑原料。
在楚长城分布最密集的南阳地区,伏牛山的关隘险要几乎全部有楚长城修建的痕迹,我们可以想见北方士兵在看到坚固的楚国防御体系时的绝望,楚长城使秦在灭楚的时候,异常谨慎的选择了进攻的方向。
三.楚长城的遗址
1.湖北竹溪的长城亦不能被忽视
湖北竹溪,古代秦楚交界的地方,有大量类似南阳楚长城的古城墙存在,虽然有考古学家认为,这里的一部分城墙和要塞是清朝绿营和乡勇对付陕鄂白莲教的军事部署,然而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楚国在很早的时候就经营鄂陕交界的地段了。
秦灭六国中,对楚的战争是最吃力的,并且还经过了前期的失败,从战略上考虑,如果楚国在鄂西北和南阳一带的防御体系在战国末年还基本维持正常使用的话,秦军在这里碰的头破血流是必然的。

王翦的六十万秦军,已经是秦国的倾国之兵了,他一定被主要进攻方向的大量壁垒牵制,而对士兵数量的要求也说明,很多要塞和方城很可能是在优势兵力长期的围困后才失陷的。
2.河南楚长城的遗址分布
对楚长城的研究,到2006年以后,国内的考古界才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即楚长城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城池的防御外墙,而是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
南阳和平顶山几十公里的长城遗址的发现,将楚长城的面纱揭开,无数考古工作者惊讶的发现,中国古代地图上除了北方那条长龙外,南方汉水和伏牛山山水相间的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楚人就建造了另一条蛟龙了。
结语:
楚国的长城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楚国北方防御体系最重要的组成,修建在楚国最可能被打击的方向,成为了楚国核心利益坚强的守护,是楚国大夫对北方联军傲慢规劝的底气。如果完全复原楚长城,那么龙一般在汉水和桐柏山,伏牛山,大别山一线环绕盘旋的楚长城。
比起北方长城的豪迈一定别有一番风味,方城县是方城这个楚长城重要的象征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名字,它是南阳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处于楚人支配的历史铁证,楚国要塞化河南西南地区和湖北西北地区的行为是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的组成,并且事实证明,这个战略也是成功的。
秦灭楚在这一带吃了很大的苦头,大大的消耗了国力,这也成为了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而楚人在灭国后痛定思痛,终于以项羽为代表杀出了楚长城的防御圈,这一举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参考资料:
《左传》
《史记》
《战国策》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