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称美女为姬?同姓为何不能通婚?孟姜女到底姓什么?

[复制链接]
作者: 叶落之森 | 时间: 2023-11-11 20:56:41 | 历史|
0 46

3985

主题

3985

帖子

1万

积分

博士后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1955
发表于 2023-11-11 20:56:4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史记》中以“姬”称呼女性的现象极为常见,其用法主要有三类:一、沿用《左传》等先秦典籍的称呼,如骊姬、蔡姬、伯姬等;二、作为美女的通称,如宠姬、爱姬、美姬等;三、加在女性姓氏之后,如戚姬、簿姬、曼姬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和春秋战国之时,以“姬”称呼女性的用法仅限于第一种,即“周女称姬,齐女称姜”。也就是说,女子名字中带有“姬”指的是这个女子为“姬”姓。西周和春秋之时,社会上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因此女性的名字中一定要标明自己的姓。
当时女性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母国之名+母姓,如骊姬,其母国为骊戎,骊戎为姬姓;二是本人排行+母姓,如众所周知的孟姜女,“孟”并非她的姓而是排行,她其实是姓“姜”;第三是本人或丈夫的谥号+母姓,如“穆姜”中的“穆”为本人谥号,“武姜”中的“武”为郑武公谥号,她们都是“姜”姓女子;第四为夫姓+母姓,如“夏姬”中的“夏”为其夫“夏御叔”之姓,“姬”则为郑国之“姬”姓。

此外,亦有母家之氏+母姓、夫家之氏+母姓及夫国国名+母姓等命名方式。也就是说,当时的女子名字中一定要带上本姓。因而《礼记》中有“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的说法,意思是买妾时不知道女子的姓,则通过占卜的方式来确定两人能不能结合。
当然,周王朝禁止同姓通婚,其实并不是基于遗传学或生理学的考量,而是出于壮大姬姓的目的。西周发源于西岐,可谓是边陲小地,其宗族力量完全不能跟殷商相比,于是采用了分封制使“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而之所以形成“同姓通婚,其生不蕃”的理念,一是为了发展姬姓,因为当时姬姓之人本就少,如果再同姓通婚的话,无疑不利于本姓的发展;二是为了通过本姓之女与他姓之男通婚,使得他姓势力与本姓捆绑在一起,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
春秋之时虽然礼崩乐坏且周王朝式微,但周仍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姬”姓女子仍是尊贵的象征,因此各国之人都以娶“姬”姓女子为荣。而“姜”姓则为齐国国姓,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齐国的“姜”姓之女的地位亦水涨船高。因此,先秦典籍中多有关于“姬”姓与“姜”姓之女的记载。
此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姬”既然是尊贵的象征,为何最终成为了女性的通称,甚至与略为低贱的“妾”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因为战国之时周王朝名存实亡,齐国和楚国等大国都渐渐有了用“姬”代指美女的习惯,这其实折射出了它们想征服周王朝的心理。美女和土地是战胜方的两大战利品,以“姬”姓代指美女则意味着提前将周王室的美女收入宫中。
当然,最终征服周王朝统一天下的并非齐楚而是秦国。秦国将周王室及六国的女子纳入后宫,并以周朝之姓“姬”称呼她们。在使“姬”姓低贱化的同时,亦彰显了自身胜利者的心理。这无疑向天下表明,原本尊贵的姬姓女子现在不过是我宫中之妾,我秦朝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于是,“姬”开始成为女性的通称。秦汉之时不仅产生了“姬妾”、“歌姬”和“舞姬”等词,亦形成了以某姬称呼美女的习惯。
参考文献:
左丘明《左传》司马迁《史记》戴胜(编)《礼记》刘向(编)《战国策》田恒金《从《春秋》《左传》看先秦时期女性的名字及其文化内涵》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