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光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3-11-10 00:25:11 | 有声读物|
0 59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180
发表于 2023-11-10 00:25:1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成绩不好,性格孤僻,从小不被老师喜欢。

她的人生会是什么样?

最近《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热播,主角罗琦琦给了大家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考上清华,留学美国,海外工作。

别以为这是作者的荒唐杜撰,豆瓣上万的网友,都给这部剧打出了8.2的高分。

而它的同名原著,更是被王蒙、苏童等作家力荐,以8.4的高分,高居豆瓣励志类小说前列。

书本讲述了女主角罗琦琦的成长故事。

站在后来人的视角看,罗琦琦是人人羡慕的高材生。

可曾经的她,也曾是浑身是刺、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叛逆女孩。

成长路上的迷茫和脱轨、屡战屡败的崩溃、与同学亲友的分别……罗琦琦没少经历。

可她却把所有的失意和困顿,转化成了自我觉醒的契机。

正如书中说的:

成长本就伴随着痛楚,坚强本就是层层伤口结成的厚茧。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光。



罗琦琦从小在外公家长大,到了五岁,才被父母接回身边。

作为家里的长姐,罗琦琦像很多姐姐一样,常被父母教育“凡事都要让妹妹。”

父母的偏心,让罗琦琦童年过得很不快乐。

她每天看着妹妹和父母谈笑风生,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小学时,因为得了肺结核,罗琦琦休了一年的学,后来又转学去了别的城市。

因为学习跟不上,她常被老师当堂讥讽“又呆又蠢”,班上也没有同学愿意和她玩。

父母的偏心,同学的孤立,让罗琦琦的性格越发冷漠孤僻。

她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读书。

小学没毕业,罗琦琦就看完了爸爸书架上的所有书。

她熟读整本《红楼梦》,也能把《诗经》倒背如流。

读书打发了罗琦琦的闲暇时光,也让她的内心丰富而敏感。

在外人看来,罗琦琦独来独往,不喜欢和人说话。

但事实上,她孤独自卑,极度渴望与人亲近。



带着交朋友的强烈愿望,上初中后,罗琦琦和三个女同学组成了“小团体”。

四个人经常对同学评头论足,主导班级舆论。

虽然心里清楚,自己和其他三个人性格不算合拍,但罗琦琦总会在人前假装合群。

转折发生在一次闹剧上。

小团体里的一个女生,带头捉弄班上的一个同学,罗琦琦则在一旁起哄大笑。

这时,后桌传来同学陈松清的质疑:

整天捉弄嘲笑别人很有意思吗?一个人的优秀,需要踩踏别人的尊严来建立吗?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很幼稚、很肤浅吗?

罗琦琦一时语塞,教室里的吵嚷声依旧不绝于耳,陈松清却在专心看书,背诵英文单词。

对比自己的虚张声势,罗琦琦无地自容。



第二天,罗琦琦破天荒地没有和其他女生一块玩,而是去了学校的图书馆。

这是全省最好的中学图书馆,门内安静自习的学生,和门外喧嚣吵嚷的学生,仿佛置身两个世界。

在一片专注的氛围里,罗琦琦第一次认识到:内心的寂寞,不是光靠表面的热闹,就能消解的。

她开始慢慢远离不喜欢的圈子,宁愿一个人独处,也不假装热络地谈八卦。

每天早上,罗琦琦会对着无人的街道练英语,到了假期,就在家做题。

她的成绩也逐渐从吊车尾,升到了班级中上游。

作家宁远曾说:

“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如果罗琦琦依旧像从前一样,借表面的合群,掩饰内在的空虚,她显然不会有所进步和改变。

人和人的差距,不在天资,而在于是否能把独处的寂寞,转化成往前走、向内修的契机。

多自省思考,少向外张望,方能超越孤独,活出内在的丰盛。



小学时,因为成绩常年垫底,罗琦琦一度被班主任拿“有色眼镜”对待。

考得好了,老师觉得她作弊;作业全对,老师觉得她抄别人的。

甚至,班里有同学丢了东西,老师也首先怀疑罗琦琦,斥责她是小偷。

班主任的诘难,让罗琦琦一直对老师有严重的排斥心理。

即使到了初中,这种情况也是有增无减。

一次,罗琦琦无意中冒犯了英语老师,被罚站乒乓球台。

从那以后,罗琦琦便故意和英语老师对着干。

她上课看小说,公然不听讲,当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以为出了一口恶气,代价却是越来越难看的英语成绩。

等发现自己远远落后于人,罗琦琦才悔不当初。

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拿自己的前程,与别人斗气。



为了拿第一名,罗琦琦开始疯狂恶补英语。

她把每一篇课文背的滚瓜烂熟,上课也认真记笔记,花在英语上的时间,足足是其他科目的三倍。

第一第二个学期,成绩没有太大起色,直到第三个学期,终于逆袭到了年级第一。

同学的惊叹纷至沓来,很多老师也对罗琦琦青眼有加。

罗琦琦成了人人艳羡的学霸,再没有人,会质疑她的优秀和努力。

作家亦舒说:

“人一定要争气,一旦做出成绩,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行走于世,难免遭遇不公和非议。

击碎偏见的最好方法,不是着急去对抗,而是努力让自己变强大。

把精力专注在自我提升上,终有一天,你会打碎所有的流言蜚语,活出内在的光彩。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举足轻重的朋友,罗琦琦也一样。

她的第一个朋友,是在游戏厅认识的许小波。

许小波的童年并不遂顺,三年级时,他的父亲被电击身亡,母亲受了打击,从此精神失常。

许小波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四处奔波,不是去游戏厅打杂,就是去工厂做工。

罗琦琦去过许小波打工的地方,那里手套堆叠成山,绒毛在闷热的空气里乱飞。

同龄人觉得辛劳无比的工作,是许小波习以为常的日常。

庆幸的是,许小波并没有把自己的悲惨当悲惨。

他一直刻苦读书,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

许小波曾说:

“外面的世界很大,总要飞出去看看,才不枉此生。”

这个早熟的少年,执着地要从灰暗里撑开一道裂隙,触碰到清风与阳光。



另一个让罗琦琦印象深刻的朋友,叫关荷。

关荷是学校的万人迷,成绩好,性格好,人如其名,亭亭玉立如水中白荷。

少有人知,活得像公主般光鲜的关荷,拥有的,却是灰姑娘一样的人生。

关荷的母亲没有工作,丈夫去世后,她为了负担女儿生活费,嫁给了关荷的继父。

因为寄人篱下,关荷不得不尽自己所能,乖巧地讨好继父和哥哥姐姐。

她常年穿着姐姐的旧衣服,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即使哥哥姐姐不喜欢她,关荷也只能忍气吞声。

不过在人前,关荷从不自怨自怜。

在校园里,她乐于展示才艺,成绩出类拔萃,一直都是明星般的存在。



关荷和许小波,都是在泥泞里翻滚过的人,却不因苦难而沉沦。

他们执着地向上生长着、拼搏着,所以无论他们出身如何,都没人敢轻视他们。

就像高尔基所说:“世界是一片暗夜,但我们可以自己照亮道路。”

当一个人,身处黑暗,依然仰望、追逐星光,他终将打碎命运的枷锁,找到自己的出路。



罗琦琦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和闺蜜葛晓菲,或者喜欢的男生张骏,考同一所大学。

可惜葛晓菲后来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年少失身,远走他乡。

张骏和罗琦琦也因为不懂如何去爱,在一次次冷战和猜忌中,越走越远。

而那些和罗琦琦要好的同学,毕业后也如同四散的蒲公英,奔向了各自的方向。

有的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去读了技校;

有的因为高考失利,只上了普通的大学;

还有的因为年少的龃龉,从此不相往来……

身边人来来往往,真正陪伴罗琦琦走到最后的,只有她自己。



年少的关系,真挚却也易碎。

分别时,总以为来日方长后会有期,却不料早已在匆匆之间,见了彼此最后一面。

有人说,看《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总会想起曾经的某个老同学,想起年少无知的自己。

我们或许因为懵懂张狂,伤害过他人;或许因为聚少离多,与好友渐行渐远。

可正如书中所说:

“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

过去的每一段经历,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或许弄丢了最值得珍惜的感情,却从此学会了体谅他人;

或许犯下过追悔莫及的错误,却也学会了自省与自爱。

这些瞬间,都将永远留存下来,成为继续生活的勇气。

只要不曾丢失热爱生活的心,我们终将正视过往的伤痛,找到心灵的出路。



读完全书,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给它打出如此高分。

书里没有荡气回肠的剧情,但和一代人相似的经历,却精准切中了时代的脉搏。

罗琦琦和身边人的成长,并非一路遂顺。

可他们却在困境和遗憾中,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

美国作家约翰有句发人深省的名言:

“所有经历的意义,在于指导你,而非定义你。”

当一个人,不害怕孤独,不畏惧磨难,世间将没有任何事,能困住ta发光的灵魂。

点亮“在看”,愿我们始终保持蓬勃勇敢的心,无论走到人生的哪个路口,都能穿越迷雾,遇见远方的星辰大海。

作者 | 竹西,爱读书,爱生活。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