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合纵伐齐次年,林中之战突然爆发,证田文才是合纵最强推动者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3-11-8 22:21:21 | 历史|
0 46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827
发表于 2023-11-8 22:21:2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安釐王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依照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秦军东出攻打魏国,夺取了邢丘(今河南温县东)。这之后不久,齐、楚相约,也计划伐魏。恐慌不已的魏安釐王赶紧派使者向秦求救,可秦人却不理不睬。最终,还是年近九十的老臣唐雎出马, 才求得秦兵来援,解了魏国燃眉之急。

经过这场危机后,环顾四周魏安釐王发现,唯有救过自己的秦国还能交往。于是,他就想与秦结盟一起讨伐韩国,以求秦国归还魏国故地。
范雎入秦后,秦国对外就采取了“远交近攻”策略。韩、魏都是秦国近邻,也都是秦国的攻伐对象。这时魏安釐王还想着与秦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因此,魏国大臣朱己(《史记·魏世家》为“无忌”)及时站了出来,劝说魏安釐王不要对秦国抱有幻想。朱己指出,秦国向来与戎狄风俗相同,有虎狼之心,贪图利益而不讲信用——灭韩之后,秦国占有郑国故地,魏国怎么可能得到安宁?恐怕韩国灭亡之时,秦国马上就会出兵伐魏了!
为增强说服力,朱己还翻出了过往的历史。
早年间,秦距魏都还有千里之遥,两国之间有周、韩隔开,并有黄河、崤山天险的阻断。可自林中一战至今,秦国七次攻魏,五次攻入梁囿(按杨宽说,在魏都大梁西北近郊)。魏国边境城邑全被攻占,梁囿中的魏王室离宫文台、垂都被摧毁,园囿内的林木被砍伐一空,麋鹿被猎杀殆尽,然后还要围攻魏国都城!此后,秦军又长驱直入魏都北方,东至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卫(今河南濮阳)之郊,北到阚邑(今山东东平西)。截止当前,魏国被秦国抢占的土地,大县数十个,名都达数百座!有韩、周隔离时,秦祸已是如此,何况是秦国占领郑国故地之后呢?

朱己这番说辞切中要害,深刻揭露了向秦国投降的危机。不过,此时秦国在东周已然是一家独大,山东六国被秦灭的命运基本注定;魏人投降与不投降,其结果都是一样了。
然而,朱己口中的“林中一战”,又是指哪场战役?
林中,又称林、林乡,位于今河南中牟东北,恰好在魏都大梁家门口。如果敌军攻打至此,基本上下一步就是要围攻魏都大梁了。
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秦五国合纵伐齐,在济西之战中大败齐军,差点令齐灭国。也就是在这年前后,秦国攻占了陶邑(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并将其封给了相国魏冉。虽然在整个东周是一家独大,可陶邑毕竟远离秦国本土,周边又都是赵、魏、齐等等大国。尤其是魏国,趁着齐国遭逢国难之际,大势抢占原宋国旧地(《荀子·议兵》:“齐能并宋而不能凝之,故魏取之。”)——陶邑也是曾经的宋国领土,魏人如此凶猛地抢占宋国旧地,怎么能让魏冉安心?

于是,公元前283年,魏冉派大军东出函谷关,经过周、韩之地,直接越过魏国长城攻拔了安城(今河南原阳西南,也有说今河南尉氏西)。随后,秦军又继续攻打林中,准备攻打大梁。朱己所说的“林中”之战,就是指这场战争。
林中之战,似乎是秦国又一次东征,并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但对于魏国来说,却是极为震撼人心的一场战争。自魏惠王以来,魏国逐渐没落,对秦早已是屡战屡败,甚至还丢失了大片河西、河东的土地。可即便是如此,秦军此前却还从未攻打过魏都大梁!林中一战,算是秦军攻打魏都大梁的开端。
面对汹涌而来的秦军,魏昭王压力山大。不过万幸的是,此时魏国还有一位好相国。这位相国,正是名震整个东周的著名贤公子——孟尝君田文。数年前,田文被齐闵王排挤,出走来到了魏国。以前孟尝君担任齐相时,曾屡次率山东诸国合纵,竟然迫使强秦屡屡迫割地求和!如今秦军大举攻魏,魏昭王不得不连夜召见田文,向他求助:“秦军即将攻打国都,您准备怎样为寡人谋划此事?”

望着心急如焚的国君,孟尝君沉稳地回答:“只要有诸侯援救,那么国家就一定能保住!”
魏昭王深知孟尝君在东周人脉极广,毫不客气地将这项任务直接交给了他:“寡人希望您能亲自办理此事!”随后,就派给孟尝君兵车百乘,助他出行。
接受魏王委托后,孟尝君首先来到了赵国。
因为合纵伐齐时与赵人颇有往来,孟尝君也不客套,张口就向赵惠文王借兵:“我想向大王借兵以救魏国。”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与秦国来往密切,并不太想参与秦、魏之争,因此赵惠文王拒绝出兵:“寡人不能。”

可田文却意外地来了一句:“之所以贸然向您借兵,这可是为了效忠大王啊!”这个弯可拐得有些大——田文是齐人,在魏国担任相国,怎么这时说要效忠于赵王了?
一时间,赵惠文王也反应不过来,忙问:“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孟尝君接着分析道:“赵国军事并非强于魏国,魏国军事也并非比赵国弱,可眼下赵国领土没有每年遭遇威胁、民众也没有每年遭逢兵祸,而魏国领土却年年遭遇威胁、民众年年战死疆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屏障。如今赵国不救魏国,魏国转而与秦国结盟,那么赵国就将与秦为邻,赵国领土就将每年遭到威胁,民众也会年年战死疆场。这就是我替大王效忠的想法!”
谁都知道,如今赵国实力要强于魏国。可赵国再强,赵军在面对秦人时,依然是胜少负多。现在赵国之所以强过魏国,不过是因为更少直接与秦对抗,所以国力消耗得更少。以此而言,田文说赵国军事实力不强于魏,也算是在描述事实。毕竟,当年魏国的“魏武卒”,也曾经是天下无敌。
听到这,赵惠文王被说服了,答应出兵十万、兵车三百乘以救魏。

光是赵国兵力,孟尝君依然觉得不够,还需要其他诸侯的支持。当前,齐国正处在灭国边缘;韩国既然同意秦国借道,自然不会出兵救魏;五国伐齐时,楚国是唯一支持齐国的国家,更何况孟尝君与楚国还多次交恶。算来算去,唯有北方的燕国因灭齐而国力大盛,可以求助了。不过,如今燕军主力正在齐国攻城略地,会借兵给魏国吗?
不管能不能借到救兵,孟尝君都要前去一试。
见到燕昭王后,孟尝君请求道:“先前公子常力推燕、魏两国之王交往,如今秦国将攻打魏都,希望大王能派兵救援!”
公子常,身份不详,应该是燕国或魏国公子,曾长期推动燕、魏两国交往。

可此时燕国不但军队主力在齐,国内还面临其它难题,让燕昭王不得不开口拒绝:“我国已连续两年收成不好了,还要让我们远征数千里去救援魏国,这可怎么办?”
望着燕昭王为难的脸色,孟尝君鼓励道:“出征数千里去救人,这是国家之利。现在魏王一出国都城门就能望见敌军,他就是想出征千里去帮助别人,又怎么能做到?”
如今的燕昭王,声望日隆,孟尝君这是想激发他的豪气。可显然,燕昭王并没有被说服,半天一声不吭。
见此情形,孟尝君又使出了以退为进之计:“下臣献上良计给大王,大王却不愿采取下臣的忠良之计,那么我就要请求离开了!但恐怕天下从此将有大变了!”
一听说天下将有大变,燕昭王有些急,忙问:“天下的大变,能听听吗?”
孟尝君意味深长地说:“秦国攻打魏都,暂时还未攻克。可是,梁囿中的文台已被摧毁,垂都已被烧塌了。如果燕国不救魏,魏王屈节割地,将国土一半送给秦国,秦军定然撤退。秦兵一撤,魏王再联合秦、赵、韩三国共同伐燕,大王到时能得到什么好处?”
孟尝君这是隐隐在威胁燕国了——谁知道魏国会不会因为燕国的不救援,与燕国反目成仇呢?对燕昭王而言,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灭齐复仇。如果东周其他强国联手伐燕,那么他的灭齐宏愿就肯定难以达成。

听到这,燕昭王权衡了半天,终于咬牙答应了:“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于是,燕国也派出八万军队、兵车两百乘跟随孟尝君回到了魏国。
当年孟尝君合纵伐秦,多次逼得秦国割地求和。得知孟尝君率燕、赵援军赶来,韩国国内瞬间就传出与赵、魏、燕媾和,反攻秦军的风声;秦军因此也不敢托大,赶忙撤军走了。林中一战,就此落下帷幕。
纵观整个林中之战,过程并不怎么精彩,史料对此战的记载也不太多。可这一战后,秦人似乎就看穿了魏国软弱的本质,屡屡率兵围攻大梁,得到好处后又退兵。此后二十余年内,秦军竟然五次围攻大梁,让魏人吃尽了苦头。所以说,林中之役,既是秦军围攻大梁的开端,也是魏人梦魇的开始。
不过,秦军首次围攻大梁,对魏冉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或许是因为战事不利,这一年魏冉就被免去了相位,遇到了他仕途中的第一次挫折。而让魏冉遭受挫折之人,就是孟尝君田文。正是他从赵、燕二国借来了救兵,才使得秦军第一次围攻大梁功败垂成。

担任齐国之相时,孟尝君曾屡次合纵伐秦,都获成功;合纵伐楚,又取得垂沙(今河南唐河)之战的大胜。担任魏国之相后,孟尝君推动合纵伐齐,取得了济西之战的胜利;林中一战,再次合纵迫使秦军撤退——史料甚至记载,“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
由此可见,孟尝君田文,才是合纵的最强推动者,是能左右东周局势走向的风云人物。太史公暗讽孟尝君为“鸡鸣狗盗”之徒,是不是太小看他了?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