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信陵君回国——声名荣誉高于一切

[复制链接]
作者: 拨云见日 | 时间: 2023-11-3 09:21:24 | 历史|
0 103

3132

主题

3132

帖子

940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06
发表于 2023-11-3 09:21:2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国统一这些事
六 信陵君回国——声名荣誉高于一切
秦军包围汲和高都,魏国上下顿时恐慌。自从邯郸解围后,消停了五六年的秦国又开始大举进攻天下啦!
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国大将军晋鄙被信陵君的门客朱亥锥杀了,那些跟着信陵君去打仗的副将们回到魏国,你说魏国朝廷是给予奖赏呢,还是办个违抗君令的罪名治罪呢?总之是很尴尬,有些人就离开了。现在秦国来攻,魏国连个能征善战的主帅都选不出来了。魏安釐王与群臣商议了大半天,得了吧,对付秦国还是去请回信陵君吧。
信陵君自解了邯郸之围,就在赵国住了下来,平原君将自己的一座豪宅大院送给了他,赵国朝廷力邀他出将入相,可是信陵君听信宾客们的建议,救急解难,助人为乐,不能收取任何好处,不能图任何回报,如果接受赵国的官职封赏,那么信陵君的名声就会受到伤害,所以最好就还是继续当个逍遥公子就行了,那样其美名就象一只满身金光闪闪的凤凰,令人高山仰止!信陵君拒绝了赵国的一切封赏和官职。这一闲就是七年!可惜了,信陵君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终其一生,都是为名声荣誉所羁绊,打不开大格局,事业和人生的顶点也就有限了。
信陵君是个心高气傲的君子,见到魏王派来的使者,信陵君十分气愤,不愿回国,将使者嘲讽一番,赶出了门,还对宾客们说,谁再说回魏国的事,我同他断交!见信陵君在气头上,好些宾客虽然想劝信陵君回国,但都不敢去劝他。
信陵君初到邯郸时,听闻邯郸市井中有一个名叫毛公的老头,在市井中靠酿酒卖酒度日;还有个薛公,更是在市井中摆摊下棋为生。但两人素有贤名,信陵君于是不顾平原君反对,坚持与他两交往,结为忘年之交。此时,毛公、薛公两人去劝他:公子啊,你之所以能被赵国等天下诸侯君王看重,就是以为魏国的缘故,你是魏国的公子才有今天。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处在危急之中,你不去解难救危,如果秦国一旦攻破了魏国都城大梁,夷平了你魏国社稷宗庙,公子你还有何面目苟活在世上啊?这一番话如雷贯耳,信陵君顿时醒悟过来,立刻连鞋都顾不上穿好,急去追回魏王的使臣,带着自己的宾客,辞别赵王,急急忙忙赶回魏国了。
信陵君回到魏国,见到魏王,兄弟两人不胜嘘唏感慨,过往的不快和隔阂一笔勾销,魏王赶紧任命信陵君为大将军,帅军去救援汲城和高都。信陵君回国征召组伍,忙乎了大半个月,带着魏军出大梁,还没到高都,半道接到高都守军来报,秦军撤围而去了,说是赵国派人去劝说秦王撤的围。信陵君心中虽然感到奇怪,但也颇有点失落,自己满腔为国立功的心思,这下找不到地方来建功立业了。他与自己的宾客们商议,虽然秦军从魏国的土地上撤军了,可秦军还占着韩国的许多城池土地,别的地方可以不管,可是管城这个地方有些特别,它虽小,但是处在流向大梁的一条河流上游,如果河水被秦国截断,或者故意蓄水放水淹下来,大梁将遭受重大损失,对大梁的威胁太大啦。那就干脆帅军去围攻管城,此地才被秦军占领,立足未稳呢。于是信陵君也不顾魏王派在军中的监军陈虞劝谏,带着魏军浩浩荡荡去围攻管城。
来到管城下,一打听,才知道如今管城的守将是缩明,其父缩高,也有些贤名在外,在安陵君处担任大夫。信陵君知道缩高父子的贤名,心想这缩明是咋回事,怎么去虎狼秦国当了管城的守将,也许是误入歧途吧,咱也来个先礼后兵,下一封招降书去,也许凭自己一封简书,就能拿下管城,那样自己的贤名又要添上一笔浓墨重彩呀。于是信陵君命人将自己的招降书送进管城去,期望缩明闻风而降。
缩明读了信陵君的简书,轻蔑一笑,信陵君还以为是十年前,魏国尚能让人苟且偷生,如今国政已经是糜烂不堪,自己怎会看不清形势。信陵君你的贤名是名震天下,可是魏国如今的国政如此不堪,如果不能将魏国治理好,这些虚名又有何用?于是他也操刀刻简一封送还给信陵君,表明自己既已为秦将,当尽忠臣职守,如果投降献城那将被世人耻笑。还劝信陵君撤军回去,辅佐魏王,修明国政,等国政清明,百姓安生,民富国强,再来与争天下。信陵君读罢,那是气愤异常,没想到这个缩明如此执迷不悟!转念又想,既然其父缩高在安陵君处谋生,何不将缩高请来,命他去招降缩明。
安陵君是魏国魏襄王(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19年在位)的弟弟,封在安陵(今河南鄢陵县附近),称为安陵君,世袭罔替,有着一小块封地食邑,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日子,向魏王交纳贡赋。既然缩高是安陵君的大夫,还不就跟魏国的一个小小地方官吏一样,要他干什么就干什么,难道还会抗命不成?尤其是以信陵君名震天下的贤名,缩高一定会趋之如鹜来投奔,让他去招降其子缩明,岂不是易如反掌!于是,毛公自告奋勇,要去请缩高来。
毛公来到安陵君处,说明来意,安陵君不敢怠慢,即刻去将缩高请来与毛公相见。缩高问明来意,叹息说道:他不愿也不能去见信陵君,如今儿子缩明已是秦国的边将,他要尽忠臣职守,是他为人的本分,我这个做父亲的怎能去劝儿子反叛其主呢?自己身为名士,也懂做人的道理,如果答应信陵君所请,岂不是父子相残,为天下人耻笑?所以请毛公回报信陵君。安陵君也劝毛公不必强人所难。毛公没想到这个缩高竟然连信陵君的面子都不给,生气地回来见信陵君。信陵君听了也是大感意外,想不到安陵君和缩高如此不识抬举,那就也不客气了,命毛公、薛公带一队士卒去,如果缩高还不愿意来,那就将他绑来相见,并且威胁安陵君,如果不能命缩高来,连安陵君一同兴师问罪。
毛公、薛公两人兴致冲冲地又来见安陵君,逼安陵君强令缩高来替信陵君效力。安陵君无奈,只得将这些告诉缩高。缩高当着毛公、薛公的面,说道:罢、罢,吾身为安陵君的臣子,不能替主人解忧排难,还带来殃祸,怎能还活在世上?我也不愿去劝自己的儿子做一个叛主求荣的逆臣,既如此,我就舍命赴死,如果我的头颅还有用,你们就拿去给信陵君吧。说完拔剑自尽!
毛公、薛公见此,哪还敢要缩高的头颅,连连向安陵君致歉,灰溜溜地回大营向信陵君复命。信陵君听罢,也是惊得呆了半晌,良久才反应过来,愧叹道:没想到缩高如此大义,在下根本无心害其性命,真是罪过啊。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其实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名声,当即命人送一份厚礼去安葬缩高,自己还在帐中设案,以师礼祭奠缩高七日。
信陵君这么一折腾,时间就过了月余,等他刚刚撤去案桌,准备发军围攻管城时,魏王又派上卿田轸赶来,说赵王派人来劝和魏秦两家,魏军不应去夺取管城,如果实在想得管城,等秦赵伐燕,取得城池土地后,再来以其他城池土地来置换,切莫开战,以耽误秦国助赵伐燕。命信陵君即刻撤军。信陵君听了只得作罢,他心想,秦国真的会派军助赵国征伐燕国吗?
安陵君的另一个故事
拥有一小片食邑的安陵君应该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在他的僚臣中,不但有缩高这样的名士,到了秦始皇统一时,他麾下还有另一个有名的谋士,即唐且。曾选入中学课本的《唐且不负使命》说的也是安陵君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故事如下:
秦始皇派人去对安陵君说:“我愿意用五百里的地方来换取安陵,安陵君答应寡人吗?”安陵君答道:“大王给我增加恩惠,用大的换小的,这是很好。虽然好,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安陵,我不敢把它交换出去。”秦王听了很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且到秦国去见秦王。秦王见到唐且说道:“我用五百里地方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魏国,安陵君的国家以五十里的地方还存留着,就是因为他是一位长者,所以我没有把安陵放在心上。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来扩大安陵君的领土,而安陵君却不同意,是想违抗我呢?还是轻视我呢?”唐且说:“不是,不是象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他先君那里接受安陵来守卫它,虽然用方圆一千里的土地去交换,他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有五百里呢?” 秦王大怒,脸色都变了,对唐且说道:“你听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且说:“我没有。”秦王说道:“天子一旦发怒,可以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且说道:“大王听过平民百姓的愤怒吗?”秦王说:“平民百姓的忿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且说:“这是普通人的愤怒,不是志士的愤怒。比如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遮住了月亮;聂政刺杀韩相傀的时候,出现白虹贯日的奇观;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在大殿上搏击。这三人,都是普通的志士。当他们胸中的愤怒还未发的时候,凶兆从天而降。现在加上我,就是四位志士了,志士一旦发怒,就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开外,天下人都要为他穿上孝服。今天就是这个日子。”说着,拔剑而起。秦始皇的脸色缓和下来,挺直身子跪着说:“先生您请坐下,您何必如此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所以灭亡,安陵君仅仅以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得以保全,就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啊!”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