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打酱油的燕国是如何吞并齐国这样的强国七十座城池的?

[复制链接]
作者: 如鲸向海 | 时间: 2023-11-3 07:25:30 | 历史|
0 84

3117

主题

3117

帖子

9351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51
发表于 2023-11-3 07:25:3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两千多年前著名刺客荆轲在出发去刺杀秦王嬴政时发出的感慨。让人听来是何等的悲壮啊!通过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我们也知道了原来秦王嬴政其实是位武功高手,荆轲在与秦王面对面那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下,居然不能伤秦王分毫。这一事件的组织者与策划者燕国太子丹也明白了,以刺杀秦王来挽救自己的国家免于被灭,实际上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子丹本人也因此事件早于燕国灭亡前被杀。

燕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是作为配角存在的,即使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是最弱的那个。然而它却是六国里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燕国南临齐国,北接外族,西挨晋国,北靠大海。而齐、晋两国都当过春秋时期的霸主,都是老大哥,当然要照着小弟了。再加上燕国是七国里地处最北边的国家,其他国家要想攻打燕国必须考虑严寒天气和后勤供应,所以燕国忧患意识比较差,说白了就是没压力。
到了战国中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加上这个时候各国也没有了以前遵循周礼的春秋大义,不止是秦国,其他有些实力的国家都想称霸,都想统一六国。那么即使地处偏远的燕国也不能幸免遇难,齐宣王就趁着燕国给燕文公办丧事的机会发兵攻打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池。最后还是在合纵抗秦的苏秦游说下,齐国才将这十座城池归还给了燕国。

经此一战,此时的燕王们这才醒了过来,有了压力。他们发现和其他六国相比,燕国太弱了,齐国随便就可以攻下他十座城池,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差距,所以燕国要变强,怎们变呢?那就和其他国家一样,实行变法。此时距秦国商鞅变法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楚国吴起变法过去六十多年了,就连魏国的李悝变法都过去八十多年了。燕国实行变法自己也没经验,就派人出国考察,派的人是苏秦的弟弟苏代。这个苏代和燕国的权臣国相子之狼狈为奸,一起忽悠当时的国君燕王哙,忽悠的燕王哙都退居幕后,什么都不管,国家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子之了,最后导致国内大乱。这次变法改革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到了燕昭王时,他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吸引了像乐毅、邹衍、剧辛这样的人才。燕昭王任用乐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终于使燕国富足和强大起来。不但如此,还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其他五国联合一起攻打极度膨胀的齐国。终于一雪前耻,攻下并占领齐国除聊、莒和即墨三城之外其余七十座城池达六年之久。齐国即使后来在田单的带领下收复了所有的城池,从此也一蹶不振直到被秦国所灭。
然而,可惜的是燕昭王死后,即位的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矛盾,他不信任乐毅,并且解除了乐毅的兵权,乐毅被迫逃往赵国。这可能是所有变法改革都有的后遗症吧。燕国没有了乐毅领兵,这才给了田单反攻收复失地的机会。

纵观整个春秋与战国时期,燕国最辉煌和强盛的时期也就是乐毅在的那几年。从此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最后一任国君燕王喜的时候那更是穷兵黩武,不但做与自己实力不相符的事,为人还没诚信、没道义。难道大部分亡国之君都是这样不靠谱的!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国相栗腹和西边的邻居赵国签订友好盟约。栗腹回国复命的时候告诉燕王喜:“赵国年轻力壮的人在长平之战的时候都死了,现在的孩子还没长大,这是攻打赵国的好时机。”燕王喜就向乐毅之子乐间咨询这件事,乐间劝燕王说:“赵国是一个四面受敌、经常抗敌的国家,所有的老百姓作战经验都很丰富,不可以攻打。”燕王说我这是五个人打一个人,乐间还说不可以。大夫将渠也劝说燕王:“和赵国互通关卡,签订盟约。国相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攻打人家,这不吉利,仗也打不赢。”
燕王喜对于这些劝说都听不进去,他兵发两路,自己也亲自领兵作为侧翼攻打赵国。赵国派出老将廉颇迎战,燕国兵败,廉颇还一路追赶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王喜最后请求议和,还将自己唯一的儿子太子丹送到赵国做人质,也就是这个时候太子丹和同在赵国做人质的嬴政同命相连,两小无猜,成为了朋友。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相互牵制,国君就相互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别国做人质。这太子丹一生的职业好像就是给别国做人质的,此时的太子丹已经到了秦国去做人质。燕王喜看到赵国经常被秦国围困,而大将廉颇又离开了赵国,就又想捡便宜攻打赵国。燕王喜这次派剧辛领兵,结果又一次被赵国击败,被俘燕军达两万人。
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他以前的小伙伴是现任的秦王,也就是嬴政。但是现在的嬴政已经不是太子丹以前那个两小无猜的小伙伴了,太子丹说他在秦国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忍无可忍就逃回了燕国。太子丹害怕秦王报复燕国,也怨恨这个昔日的小伙伴对自己不好,就找到了荆轲,策划了刺秦事件。结果刺秦不但没有成功,自己的父亲燕王喜还因为惧怕秦国,将自己的人头献给了秦王以求得秦王原谅。

虽然整个刺秦事件是太子丹一手策划的,但是燕王喜肯定是同意和认可的。否则封荆轲和秦舞阳做特使出使秦国,不是太子丹一人可以办到的。何况还要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秦国。太子丹热血青年为了报复秦王,干出这么幼稚的事情。作为父亲和一国之君,燕王喜应该冷静考虑,阻止儿子这么蛮干。可是他不但没阻止,而且还是支持的,可能太子丹干的这件事情正是他想干的。因为他本身就是这么一个不听人劝,一拍脑门去做事的人。出了事情,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国君都没有担当。虽然燕国被秦国灭亡那是大势所趋,但是荆轲刺秦事件却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燕王喜不但对不起国家,他把自己的儿子坑的也够惨!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