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国国弱民穷,国君向孟子求救,孟子支了一招让其延续700年

[复制链接]
作者: c9Pd7kV32fbH | 时间: 2023-11-3 02:40:34 | 历史|
0 51

3156

主题

3156

帖子

946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468
发表于 2023-11-3 02:40: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乱斗时期,周武王干掉老上司商纣之后,在全国各地封了很多小弟,其中大多是功臣和王室亲属,周武王本想让小弟们镇守四方,可万万没想到到了春秋时期,小弟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竟然不把老大放在眼里,郑伯与周天子发生战争,郑国将军一箭射在周天子的肩上,王师溃败而逃,从此周天子的权威更是一落千丈,而这一箭也射出了500多年的乱世。

周王朝初期共有1200多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分封了400多个诸侯国,商朝还遗留下800多个诸侯国,巴掌大点的地方,被分来分去,最后除了王畿之地,周王朝的地盘差不多也被就被分光了,当初的理想很美好,但是历史现实却很残酷,这1200多个诸侯国开始还能和睦相处,称兄道弟,但越往后关系处的越差劲,最后为了争地盘大打出手,于是1200多个小弟开始互殴,周天子开始还调解调解。

但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单力薄,名义上是老大,但实际上在小弟心中,这位老大早就没地位了,于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1200多个诸侯国只剩下了140多个诸侯国,地盘变大了,野心自然也就大了,于是这140个小兄弟继续打来打去,打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这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战国七雄。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大鱼吃小鱼的事件不断发生,每天总有一两个小国家被灭,大部分小国家的寿命非常短,然而在这些诸侯小国中,有一个小国却意外的存在了700多年,这个国家就是滕国。

滕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叔绣,被周武王封在今山东滕州地区,滕国面积很小,但人口却很多,据史料记载滕国人口大约在170万左右,如此多的人口算是人口大国了,但是滕国资源有限,虽然人口众多,但地盘小,因此连吃饭都是问题,为求生存,滕国只能依附大国,多次参加中原会盟,见风使舵,随时换老大。

在春秋时期,这种虚与委蛇的生存方式还可保国家安全,可到了春秋末期,各国势力大都不相上下,滕国在进退两难之际最终被越国给灭掉了,后来历经艰难最终复国,到了战国时期又被宋国给灭了,可谓是命运多艰。在战国初期,滕国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非常不妙,滕国夹在齐国和楚国之间,生怕一不小心惹怒大哥,落得被灭的结局。

滕文公忧心忡忡,曾经就国家的生存问题向孟子求救。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今齐国在边境上对滕虎视眈眈,楚国也对滕国动手动脚,自己又不敢反抗,到底应该追随哪位大哥呢?

滕文公本希望孟子给支支招,没想到孟子给出的回答却相当富有哲学性:闲着没事修城墙、挖护城河,对老百姓好一点,等齐国和楚国打过来的时候,老百姓必然死守!滕文公虽然对孟子的回答不满意,但似乎想想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在后来的治国过程中,严格按照孟子所提出的仁政主张治理国家,正是前期的生存策略得当加上后期的仁政主张凝聚民心,才让滕国这个小国家竟然生存了700多年,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灭掉,也可以说是春秋战国小国生存的奇迹了。
滕氏后人遍布各地

滕国灭亡后,滕国的贵族纷纷逃亡各地,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为姓,改姓为滕氏,从此飘落四方,散居各地。在滕氏家族中,有的人后来为了避免仇人加害,改为复姓滕叔氏,也有的改为滕氏。滕叔氏后来仍旧省文简化为单姓滕氏。子孙纷纷离开得姓的原居地(今山东滕州),而散居于山东、河南等地。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