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环状的,怎么雕琢成秦始皇手里,四四方方的传国玉玺?

[复制链接]
作者: user1 | 时间: 2023-11-1 12:45:21 | 历史|
0 20

2994

主题

2997

帖子

9029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29
发表于 2023-11-1 12:45:21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块玉石,它亲历并影响了从春秋到秦汉近500年的历史变迁。这块玉石,就是“和氏璧”。

一、春秋楚国,一位玉匠的坚持
故事要从春秋时期说起,当时的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玉匠,他精通玉石之道,作品常得到楚王的喜爱。
卞和生性细腻,对玉石的鉴赏力更是出众,他能够一眼辨别出玉石的质地和细腻度,对将来雕刻成器的效果做出准确判断。在楚王宫廷中,卞和的玉器几乎家喻户晓,无数贵族竞相向他订制玉器作为收藏和饰品。

一日,卞和如常进山选石寻找上等玉料。他走进一处偏僻的山洞,在洞口不经意间瞥见一个被泥土覆盖的巨大石头,这块石头表面布满青苔,并不起眼。但卞和凭借多年切磋玉石的经验,敏锐地注意到石头的质地与众不同,直觉告诉他这很可能是件璞玉良料。
他放下工具,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石头表面粘附的泥土扒拉干净,试图把它从泥土中挖出。可是挖啊挖,这块“石头”大得出奇,远非一般的玉石块,卞和一个人怎么也挖不动。最终,他召来几名强壮的伙计,齐心协力地把这个巨石搬运出洞口。

回到住处,卞和用清水反复冲洗巨石,渐渐发现这的确是一整块上等玉料,个头之大、质地之好令他激动不已。以他多年的经验,这块玉石里面几乎不会有杂质瑕疵,若雕成器物,必将造价连城,实在千载难逢的绝世珍宝。
这样的玉石之物,只有楚王才配拥有。一念及此,卞和决定将此璞玉献给楚王,心中早已想好这会为自己带来何等荣耀。获得楚王的赏识,自己定会一战成名,成为楚国第一玉匠,名扬天下!

抱着雄心壮志,卞和将玉石运回楚国京城,恭恭敬敬地呈上给时任国君楚厉王。他向楚王夸夸其谈地描绘此玉的来历和威力,企图一口气打动厉王。
谁知楚厉王性急,听他长篇大论吹嘘,心生厌烦。皇帝左右的宫廷玉匠也看不出这块石头有何特殊之处,就劝楚厉王这不过是普通石料而已。楚厉王认为卞和欺君,大怒之下,下令将他的左脚砍掉,以示惩罚。

二、坚持就是胜利,文王即位
身负残疾的卞和并未气馁,相反,这加强了他对那块“石头”非凡价值的信念。他下定决心要向楚王证明它的真正实力。3年后,楚厉王驾崩,武王继位。
卞和抱着玉石再次来到王宫,重新将其献上。他谦逊地请求武王以宽广的视野重新审视此物,相信一定能看出其璞玉的真迹。然而武王亦囿于已见,不假思索地以欺君罪相责,这次是右脚被砍去。

两只脚都没了,卞和只能依靠双手艰难行动。然而他丝毫不气馁,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初衷——只要楚王亲自验证,定能认出这个玉石的无比价值。7年后,楚国再度更换君主,文王继位。
卞和抱定必胜的信念,不惜以爬的方式,第三次将玉石献到王宫。这一次,楚文王总算有了不同的态度。他并不随便下断语,而是亲自下令当场切开这块“石头”,以求心证。当一道耀眼的光芒从切口处溢出时,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来这真的是一块极为罕见的美玉!文王非常惊喜,他立即下令封卞和为上卿,同时将这块玉赐名“和氏璧”,以彰显卞和的坚持与执着终获认可。
此后,和氏璧被楚王视为国之瑰宝,珍藏于宫中。文王时常令人取出和氏璧供自己着迷地把玩观赏,感叹造化于天之功。
他认为这块美玉的取得,正是老天眷顾楚国的表现。于是,文王颁布诏书在全国宣扬此事,并命人制作和氏璧的复制品分封给各藩属国,作为楚国权力的标志。很快,和氏璧的故事在楚国民间广为传颂,人们都以此为荣,誓要发扬卞和“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

三、 蔺相如机智取回国宝
300年后,战国时期,为与赵国建立同盟关系,楚王决定将和氏璧送给赵惠文王,作为彼此友好的见证。
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每日抚弄把玩,仿佛得到了无上荣宝。他命人在宫中专门建造一座和氏璧馆,派遣大批文人撰写歌颂和氏璧的文章与诗词,以示对此国礼的重视。
消息很快传到秦国,秦王看中了这块瑰宝,觊觎已久。他派使者前来与赵国商讨交易,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心知秦国向来只取不给,断然拒绝了这个条件。秦王使者又提出加码至二十座城池,惠文王还是摇头。使者欲加意思时,赵惠文王大怒,把使者轰了出去。
秦王得知谈判失败,十分恼怒,立即准备发兵讨伐赵国。赵惠文王心知孤国难敌秦兵,急忙派出智囊蔺相如前往秦国展开谈判,想在交战前通过外交手段化解这场危机。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咸阳面见秦王。秦王一见和氏璧,顿时喜形于色,流连忘返,随后立即传唤美人和文臣们前来观赏这个国之瑰宝。秦王恨不得随身佩戴和氏璧,向天下宣示自己的至高无上。

看出秦王态度的蔺相如心生一计,他谎称和氏璧上有一处缺陷,这块国宝在切割过程中损伤是难免的。作为璞玉的原创人,他要亲自给秦王指出瑕疵所在,以免蒙受责难。秦王立即交出和氏璧,让蔺相如细细检视。
机智的蔺相如趁机拿回国宝,当即痛斥秦王苛刻无理,不打自招,然后扬长而去。气急败坏的秦王只得放他离开,自己上当受骗。
凭借机智和口才,蔺相如完满地取回了和氏璧,完成了“完璧归赵”的外交任务,也避免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自此,蔺相如的智慧和才干名声大噪,人们都以他为楷模学习。

四、和氏变玉玺,再至消失
然而好景不长,前283年,秦灭赵,和氏璧终于还是落入秦王手中。秦王命人将它一一运往咸阳皇宫珍藏。
秦始皇见到和氏璧,喜欢得不得了,恨不得每日随身携带。但是和氏璧的形制不便随身佩戴,秦始皇灵机一动,命令工匠将其改制成方印,用来代表皇权,这就是历史上出现的“传国玉玺”。
玉玺完成后,秦始皇立即用它批准了统一全国的政务命令,并在御诏上大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威风凛凛。自此,传国玉玺跟随秦始皇视察天下,成为皇权的象征。

秦始皇还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制作传国玉玺的复制品,要求各地官员在公文判决上使用玉玺印章,以示其命令出自皇权。这种做法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秦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
秦朝覆灭后,传国玉玺继承至西汉历代皇帝手中。到了新朝时期,王莽篡汉称帝,他打碎了玉玺一角,以示天命已归新朝。
东汉光武帝刘秀重新修复了玉玺,继续沿用为汉朝皇权的象征。原本的和氏璧在多次改制中,早已名存实亡,它彻底成为了汉朝君主权力的标志物,和氏璧的历史使命也宣告结束。

五、结语
尽管和氏璧在形式上不复存在,但其历史积淀和影响力,却经久不衰。最初仅是一位玉匠的坚持与执着,竟然改变了一块石头的命运,并将它推上了影响中国历史变迁的舞台。
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齿轮就是这样奇妙地转动着。每一个小人物的选择,都可能对时代造成深远的影响。今天,和氏璧虽已无迹可寻,但其对一个时代的启示,仍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也许每一个普通人的坚持,都可能会开启一场意想不到的历史演变。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