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 | 再创“襄样”漆艺荣光

[复制链接]
作者: 红盏绿汤,分外妖娆. | 时间: 2023-10-31 19:54:11 | 历史|
0 167

3062

主题

3062

帖子

918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86
发表于 2023-10-31 19:54:1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襄阳作为楚文化发祥地
漆器工艺发展历史悠久
其出土漆器种类多、品种全、造型美
在全国有重要影响
唐代,襄阳成为拥有漆品生产核心技术的地区,具有“襄样”地位的“襄式”漆器,成为当时整个漆器行业标准,库路真更是上贡珍品。尽管库路真已失传,但襄阳髹漆的基本工艺仍然传承下来。

瓷胎犀皮茶具 (受访者供图)

隗鹏作为李氏漆器髹饰技艺第六代传承人

一直在追寻“襄样”漆艺荣光的梦想

近年来

他的漆艺作品荣获“百鹤新锐奖”

他制作的漆艺茶具、餐具、首饰和家具等

文创产品也走向全国各地


2023年七夕节,位于樊城陈老巷附近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小江西会馆挂牌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试开馆,并免费对市民开放。隗鹏作为该馆馆长,为我们介绍了李氏漆器髹饰技艺。

襄阳漆艺曾是行业标准
中国漆艺起源早

目前就出土文物来看

已有7000多年历史

先秦时期,襄阳漆器已开始在民间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漆器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令人称奇,而且以丰富的表现手法、瑰丽多彩的装饰图案,代表了当时楚国装饰艺术的最高水平。
襄阳髹漆鼎盛期在唐代,号称“襄样”,襄阳成为拥有漆品生产核心技术的地区,其中最名贵的髹器称为“库路真”。唐代文学家李肇《唐国史补》曰:“襄州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襄样’。”

尽管库路真已失传,但襄阳髹漆的基本工艺仍然传承下来。明清之际,樊城商业空前繁荣,外来商贾的同乡会馆林立,铺面、招牌等装饰油漆需求增多,油漆店、招牌铺应运而生。这些作坊的业主原本就是工匠,保留了襄阳髹漆的工艺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
到上世纪70年代末
襄阳市区尚有
张、王、李、丁、何、吴、胡等
近十家的从业者
均是门里出师、衣钵相传了
几代人的百年老店成员
李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数百年
隗鹏师父李庆山讲
李氏漆器髹饰技艺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道光年间
樊城磁器街开了
“李正顺定做寿匾招牌油漆店”

李正顺原籍湖北黄陂,在襄阳拜师学艺。他聪颖好学又勤快老实,练就了一身绝活,最拿手的是堆字贴金,在同行中很有名气。
同治年间,有江南进士赞赏其匾对做工精良、金子堆坯丰润、剔坯刀法圆活准确,即兴榜书“金漆匾对”四字。李正顺将“金漆匾对”制成匾,当成招牌,一时传为美谈。

资料图片
李庆山是李正顺第五代传人

技艺多为其父李天成传授

因其父逝世较早

又求教其“三爹”李天功

李庆山1956年从业

遵行祖法,挖掘古方

志在将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1988年

李庆山在樊城火巷口重新挂出

“金漆匾对”招牌

为多家机关、企业、宾馆、景区

做髹漆匾额

广获好评

李庆山从十岁学艺到现在,他已从事髹漆工作七十多年。出生自漆艺世家,从懂事开始,便对漆有着浓厚的兴趣。李庆山曾进厂做油漆工,掌握了现代漆工艺,通过学习和借鉴,髹漆工艺得到丰富和完善,成为名匠。


资料图片
李式漆器髹饰技艺独具襄阳文化特色,技艺工序繁复,需要雕刻胚胎、打磨、彩绘等10余道工序,制作一件漆器,有时要耗时1年。
李庆山认为
制作漆器的关键在于漆
60多年来
他一直坚持使用“土漆”
这是一种从漆树上采割出的天然涂料
为了得到并使用它
他常到保康、房县等地的大山中
从漆农的手中购买
并按照古法调制

李庆山先后收了十几个各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徒弟。但是,多不了了之。这是由于传统漆器很难短期之内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学艺者陆续离去,其子女也有各自的工作。
2018年,隗鹏主要从事雕塑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师父李庆山刚好路过隗鹏的雕塑工作室。他看到雕塑翻制的过程和大漆做脱胎的过程类似,便同其讲,他年岁已高,又没有徒弟,想把手艺传给隗鹏。作为一个手艺人,隗鹏被老一辈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坚持打动,便确认了师徒关系。

在时代变迁中

李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用热爱传承非遗文化

用漆艺点亮城市美好

用双手传递匠心

让襄阳漆器髹饰技艺继续大放光彩

看精彩视频

关注“襄宣在岘”视频号

来源:张亚婷 襄宣在岘综合
编辑:楚欣懿 实习生彭馨月 宋倪佳
校对:黄 瑜
审核:王雨婷 金成岑
主管单位: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媒体支持:汉水襄阳编辑部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