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什么先灭掉韩国?

[复制链接]
作者: 倾听雨落 | 时间: 2023-10-14 18:42:36 | 历史|
0 39

3002

主题

3002

帖子

900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006
发表于 2023-10-14 18:42: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斯见嬴政后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趁昭襄王及先王之热打铁”,马上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否则时不我待,一旦给予六国喘息之机,纵然“黄帝之贤,不能并也”。但由于当时丞相吕不韦主政,嬴政没有军权,只能徒呼奈何。

公元前238年,嬴政“千呼万唤”终于亲政。五年之后正式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前233年,嬴政派桓齮率10万大军攻赵,赵王迁派李牧迎战,秦军折戟沉沙。之后,嬴政又将目标锁定韩国,仅用一年时间,一举击溃。随后,秦国将原韩国领地划为颍川郡,统一六国的序幕正式拉开。
那么,秦始皇为何要先灭韩国?仅是因为韩国最弱吗?背后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呢?
韩国之由来
韩国源为周之宗室,同晋国宗室一样,同属姬姓。春秋末期,晋国崛起了以韩康子、魏桓子及赵襄子为首的三大宗室。晋国分裂,初现端倪。宰相智伯发觉苗头不对,于是采用“螳螂捕蝉,麻雀在后”之计,派韩康之与魏桓子攻打赵襄子,并承诺取胜后均分其封地。

公元前433年,韩、魏兵临赵地晋阳。赵襄子不慌不忙,对韩、魏二人说:“此智伯坐收渔翁之利计耳,奈何为他所诱?然赵、韩、魏三家倾轧,实弱己而强彼,终为伯所并也!”
赵襄子的意思是说智伯居心叵测,盼着咱们三家大打出手,待两败俱伤后,他好趁机将我们逐一吞并。且不论智伯是否有此意,但是韩、魏这两货开始动摇,最终与赵达成共识,反戈智伯。之后,韩、赵、魏先分解智伯封地,后瓜分晋国,各自为国。

韩国弱吗?
相比较赵、魏两兄弟国而言,韩国确实很弱。放眼其他各国,韩国四面受敌。首先从位置上讲,韩国处于秦、魏、楚、赵的包围之中,所以被四邻逐渐蚕食的现实注定了它强不起来。不过,韩国硬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苦撑了200年之久,而且还展现了它昙花一现的强大。
公元前362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主持变法革新,使韩国一度出现“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之局面。但是,申不害变法的核心是“权谋”,而不是如商鞅一样的“法制”,所以注定了韩国走了一条驾驭臣民、督则百官过之,制度与法制欠缺的歪路。因此,君臣钩心斗角,精于算计,荒于政务,最终导致政治腐败,国力衰减。

然而,韩国之所以在强国环视之中生存下来,并不是靠的低眉顺眼,四处讨好,而是令人忌惮的武力。韩国武力之强,主要表现在武器制造水平上,其弓之强、弩之硬、剑之锋,均领先于其他六国。所以,韩国在外战时占有“兵器之利”的优势,被称为“劲韩”。
因此,韩国本身并不弱,令它致弱的根源是地理位置的不利及治国理政之才的缺失。而著名的大才韩非一心为国,却得不到韩王的重用,反客死于秦,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不过,韩非生不逢时,即便得到重用,他也不可能阻挡韩国灭亡的脚步。前254年,韩国正式向秦称臣,标志韩国名存实亡。

首战嬴政之犹豫,螳臂当车之韩非
秦兼并六国,整个计划的制定者是李斯。按李斯的建议,秦国应毫不犹豫地剑指韩国,但嬴政却犹豫了,原因就是韩非的存在。嬴政仰慕韩非之才,向韩王安索要之,并不惜以战争手段迫之。但是,韩非却以“韩使”的身份入秦,其气节令嬴政钦佩。
韩非到达秦国之后,马上向嬴上疏,提“存韩灭赵”之策。韩非的理由是,韩国无力对抗秦国,名为一国,实为秦郡,必要时还可在秦灭其他五国时出一份儿力,这是其一;
其二,秦国的真正对手是赵国,因为赵国从来没有放弃对抗秦国,而且一直在筹划合纵、扩充军备。
其三,如果秦国执意灭韩,韩国必拼到鱼死网破,届时还会同魏、赵等国结盟。

就在上疏过后,韩非马上提出兼并六国之策:
取信魏国,送于人质,使其保持中立。
送重金于楚国大臣,离间赵楚关系,破坏赵楚结盟的可能。
待上述两条策略实施成功后,挥师赵、齐。
灭、赵之后,以文书形式接管韩国,并接收领地。
总而言之,韩非此举既从秦国的现实考虑,也为韩国的灭亡拖延时间。
嬴政可以采纳吗?或可一试,但这是一招险棋。因为如此一来便给了韩国观望的机会,如果秦国顺利灭赵、齐,自不用说韩国到时会俯首贴耳。如果秦国出师不利呢?韩国会不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呢?所以,这些问题不光嬴政会考虑,而且还会成为李斯等人攻击韩非的把柄依据。

从李斯的内心来说,他考虑的并不是韩非之策的可行性,而是担心韩非留在秦国会取代他的位置的问题。所以,李斯给嬴政的建议是韩非之策不仅不可用,而且还要提防他回到韩国后会为患秦国。言外之意,只能杀不能留。
起初,嬴政认为李斯之言合情合理,所以将韩非下狱,准备罗织罪名处死。而李斯担心夜长梦多,嬴政反悔,于是同时间赛跑,急匆匆送去毒酒。结果嬴政果然后悔,但为时已晚。
韩非死后不久,韩国便向秦国“纳地效玺”,无需秦国用兵,其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显然,如果韩非健在,定然会设法寻找一线生机,而不是坐以待毙。
公元前231年九月,秦国正式大兵压境,韩王安献地求合,以幻残喘。第二年,嬴政派内史腾再次“光顾”韩国,韩军溃败而散,韩王安沦为俘虏。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何首战灭韩
秦国首选韩国,与韩国的“弱”有很大关系,显现有捏“软杮子”之嫌。另外,兼并六国是一场系统性的战争,韩国被灭,从心理上可震慑其他五国,削弱它们抵抗的意志。而于秦国来说,更需要用“开门红”来提振三军士气。
从另一方面讲,韩国的位置是阻挡秦国东出的咽喉要冲,尽管其实力不济,但是关键时刻也能起到让秦国短时间窒息的作用。因此,秦国为确保兼并天才,万无一失,必然会步步为营,从而不至于陷入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即便是几率不大,但不能不防。
感谢朋友们阅读、点赞及关注!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