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人生苦短,别留遗憾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3-10-3 00:52:47 | 有声读物|
0 1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094
发表于 2023-10-3 00:52: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写了20年广播剧本后,转型写小说,并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

同年,该小说风靡数十个国家,收获无数读者,还入围了当年的“布克文学奖”。

在小说中,主人公哈罗德前半生碌碌无为,却在暮年通过一场旅行领悟了付出的意义,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每读这部小说,总是心生感慨:“不懂付出的人,真的很难过好这一生。”

假如一个人只是接受别人的好,却从不为他人付出,必然会让生活失去温度,让自己变得麻木。

学会眼中有人,心中有爱,才能在付出中完善自己。

读完《一个人的朝圣》才明白,成年人的自由,是从懂得付出开始的。



哈罗德是个不幸的人,他从出生到十六岁,记忆中几乎全是恐惧。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抛弃了他,父亲也从不关心他,只顾自己寻欢作乐。

爱的缺失,让小哈罗德的性格变得极为孤僻,他总是独自发呆,甚至不敢和邻居小朋友玩耍。

十六岁生日那天,父亲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他赶出家门。

生日,本该伴随着欢乐,如今却成了痛苦的纪念日,哈罗德的内心更加封闭了。

离家后,哈罗德在酿酒厂找了份工作,职位是销售代表。

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四十五年,而且没有一丝变动。

在这漫长的时光中,他“独善其身”,毫无追求,甚至连升职加薪也从不考虑。

等到了退休时,更是默默退出,连告别会都没有,仿佛谁也不认识一样。

其实,他有时也在想,如果换一种方式生活,会变得更好吗?

但他太懦弱了,又太冷漠了,懦弱到不敢提任何要求,冷漠到从未对家人、朋友付出过自己的爱意。

因此,他在这四十五年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而最让哈罗德难以释怀的,便是儿子戴维的自杀。

在戴维的成长过程中,哈罗德几次想抱抱他,想和他说说话,但总是欲行不行,欲言又止。

为此,妻子莫琳对他产生了误解,以为他不爱自己的儿子。

其实,哈罗德并非不爱儿子,他只是不会表达,还怕自己笨拙地关心,无法帮助到戴维。

有一次,戴维在海边冲浪,不小心溺水了。

他害怕自己不能成功救了儿子,索性将希望寄于旁人,自己在暗处揪心不已。

后来,戴维大学毕业,因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哈罗德内心也为儿子着急,可口头就是说不出关心的话。



父亲的忽视和找工作的焦虑,让戴维陷入了抑郁的深渊,最后他在抑郁中自杀。

丧子之痛,更让莫琳对哈罗德地怨恨达到顶点,两人变得连话都不说了。

看着夫妻关系日益冷淡,可哈罗德依然像个局外人,从没有安慰过妻子。

他每天只是晒太阳,得过且过罢了。

有句话说得好:“爱经不起冷漠,人心经不起疏离。”

没有得到爱,或许是运气不好;但从未付出爱,只能是自己太过于自私。

有过痛苦的人,要能懂得别人的痛苦;从未得到爱的人,更应该懂得如何付出爱。

不因没得到,就拒绝给予。

当你不再自怨自艾,学会用自身的不幸去理解他人时,你才能真正变得成熟。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在于明知生命中尽是遗憾,却无法弥补。

哈罗德是幸运的,行至暮年,二十年前的好友给了他一次弥补的机会。

这天,哈罗德正无所事事地晒太阳,突然收到一封来信。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寄信人是谁,看了信件后,才发现是昔日的好友奎尼寄来的。

奎尼在信中说,自己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寄这封信是向哈罗德做最后的告别。

不知不觉,哈罗德脑海中泛起了和奎尼一起工作的那段遥远时光。

他们同在酿酒厂工作,哈罗德是销售代表,奎尼是会计。

有一次,奎尼被同事嘲笑,偷偷躲在柜子后面哭,恰好被哈罗德撞见,哈罗德少见地表现出了热情,奎尼也因此对工作重拾信心。

简单的萍水相逢,让本无交集的两人,成了工作中的伙伴。

可惜的是,这份友谊并未持续太久。

那段时间,哈罗德沉溺在失去戴维的悲伤中,终日借酒浇愁。

一次,他失手打碎了老板母亲留下的遗物。

老板怒不可遏,这时奎尼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她替哈罗德扛下了所有,以至于当场就被解雇了。

解雇后,奎尼不愿在这个伤心的地方多做停留,便匆匆离开了酿酒厂,她的委屈也被永远埋进了心底。

而哈罗德自始至终没对奎尼说过一句话,哪怕是一句“谢谢”。



直到二十年后,看着奎尼寄来的信,哈罗德才有所悔恨,才想要弥补。

他感叹道:“仅仅只是回信,这怎么够呢?”

自己懦弱了二十年,这次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毅然上路了。

他用了87天时间,徒步627英里,终于赶在奎尼生命的尽头,让遗憾变成了圆满。

奎尼当然还是闭上了眼睛,但她内心是喜悦的。

这一刻,哈罗德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掌控人生。

敢于向前走,人生才能变好;心中充满爱,灵魂才不会荒芜。

如果哈罗德收到信后,只是简单地回信就完了。

那么等待他的将是遗憾的晚年,他的人生除了每况愈下,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走这一趟看似是为了奎尼,其实他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他拥有了全新的人生。

人这一生,总有一个人值得你去付出。

当你决定勇敢地向前走,世界才会在你眼前展开,人生才能豁然开朗。



在这场旅行之前,哈罗德漠然处世的原因,其实是“受害者心理”在作怪。

他忘不了童年的伤,坚信自己就是最不幸的人,所以毫不愧疚地消耗家人和朋友的热情。

当年莫琳坚定地嫁给他后,他也没有懂得付出爱,只是每年例行公事地去度假营待两周。

莫琳对此毫无感觉,但哈罗德认为自己做的已经够多了。

哈罗德一直在得过且过,但这次在旅途中,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悲与苦,才发现每个人都有本难念的经。

他看到:

一位失去孩子的女人,即便带着痛苦,但也在用心生活;

一位被男友抛弃的女医生,即便偶有怨言,但还是慷慨地救助别人;

还有那些迷茫的追随者,即便都有着不幸的遭遇,但还是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一场旅行,让哈罗德看到了众生相,在众生面前,他的痛苦好像真的不算什么。

旅行结束后,哈罗德完全变了个人,他变得不再冷漠,变得懂得为他人着想,学会了理解和体谅。

其实,不光是哈罗德,莫琳也在无形中被这场旅途改变了。

哈罗德刚离开家时,莫琳的第一反应是抱怨,甚至想让医院以治病为由强行把他抓回来。

但是哈罗德每到一地就给她打电话,每过几天就给她寄明信片,时刻向她报平安。



她感觉哈罗德虽然不在家,但并未远离她,这才决定支持哈罗德。

还有,成家之初,她一心想成为哈罗德的爱,但后来,哈罗德的无能总让她恼火。

可哈罗德又不是结了婚才开始无能的。

还有戴维的悲剧,自己为了逃避痛苦,全部怪到哈罗德身上,实在对他不公平。

她这才悔悟,二十年来,她对自己太宽容,对哈罗德太苛刻了。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在小说的结尾,两人都敞开心扉,像初遇时那样,重又接纳了对方最真的模样。

《爱的艺术》一书中说:“爱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索取者,一直在苛求,必然求不来想要的生活;

学会给予,不要有太多私心,生活才会变得轻松和愉快。

当两个人都愿意向对方付出爱的时候,最初的温情才能重现,生命之火才会重燃。



读完哈罗德的故事,不由得想到,人生本就是一场一个人的旅程。

而人生的自由与束缚,全在于你对待这场旅途的态度。

选择冷漠的态度,就只能像哈罗德的前半生一样,茫然无措,画地为牢。

学会付出,不停地向前走,才能像哈罗德的后半生一样,掌控人生,拥有自由。

何谓自由?

康德说:“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当你放下受害者心理,不再与命运对抗,试着去认真生活,甚至着手去改变时,自由也就出现了。

用付出填补遗憾,用脚步丈量人生。

愿我们都能像暮年的哈罗德一样,行遍千山,不留遗憾,而后找到人生的自由。

作者 | 金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主播 | 安东尼,朝鲜冷面下藏着一颗韩国烧烤的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