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不爱国?小心“散漫自由主义”借“历史虚无主义”还魂

[复制链接]
作者: c9Pd7kV32fbH | 时间: 2023-9-30 11:05:09 | 历史|
0 86

3228

主题

3228

帖子

9684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684
发表于 2023-9-30 11:05:0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网上看到一则有意思的论述。说有位学者提出一个观点:中国古人没有爱国的情怀。
这份观点咋一听,确实够新奇。除了吓我一大跳以外,从论述的举例论证中,一开始我真没有发现任何破绽。

一种被架空的偏执观点
文中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人才流动性很大,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国家混不下去,干脆到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比如,卫国的商鞅跑到秦国实行变法,帮助秦国走向强盛;叔梁纥(孔子的父亲)是宋国人,为了避祸才来到鲁国为官,后来定居鲁国生下孔子。兵圣孙武是齐国贵胄,被伍子胥邀请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攻打楚国。
以上这种事例太多了,不胜枚举。
所以,网友得出一个结论。说春秋战国的民众没有国家的概念,他们是“墙头草随风倒”,哪头给的福利待遇好,便往哪头跑。
于是乎,推导出“先秦时期的古人不爱国”。
您别说,要是真按照这种思路捋下来,这份观点确实无懈可击。
但你要是换个思考角度,不难发现当中漏洞百出。
这是网友架空了宏大的社会背景,再把现代的国家观念套用到古代人的身上。
是把散漫的自由主义细枝末叶嫁接到了虚无历史主义的根上。
要弄清楚这当中的“坑儿”也不难,可以先从国家的概念入手。

关于“国”的概念
首先,在古代没有“国家”的概念,大家只有文化认同和文明归宿的概念。
什么意思呢?
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原为代表的农耕文明,二是以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游牧文明。
文明是高于国家概念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国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概念。
文明不必然地催生出国家的概念,文明更容易催生出王朝的政体。
这话有点绕,再简单点说。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古代人类一直由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主宰,大概不会出现第三种文明。
那么农耕文明孕育的是封建王朝社会,而游牧文明孕育的是少数民族信马由缰、逐水草而居的部落文明。
封建社会成功地催生出“国家”的概念,但游牧文明在草原崛起的过程中,除了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大概没有一个游牧文明是在草原上建国的,它们更多地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弄清楚这一点,结合春秋战国会容易理解许多。
周朝统治下的春秋战国处在封建社会的萌发时期,它的政体存在形式更像是游牧文明,底下的诸侯国除了尊姬氏为天子以外,其他的权限是很大的。
比如,诸侯国可以自己发行货币,可以自己制定相关的政策,基本上除了取而代之以外,它们具备一切独立国家的权限。
虽然它们是一个又一个单独的国家,但它们有一点是相通的。
那就是共同的文化认同。
不论是楚国人跑到齐国,魏国人跑到秦国,赵国人跑到燕国,除了方言口音的差别,大家讲的语言是相通的,大家以种地作为谋生的主要方式是相通的,大家婚丧嫁娶的风俗也是相通的。
所以,他们没有所谓的文明隔阂。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即便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闹腾得再厉害,底下的民众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国归属,那就是周朝。
这就好比当时的民众,首先得是周朝人士,再具体说自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哪个国家,最后具体到某地某村。
和现在的“省”很类似,不管你是哪个省的人,你的第一身份是中国人,这个大前提是不能改变的。
所以,先秦的民众并不是不爱国。他是在同一个国家里,根据各个诸侯国给出的不同优厚条件来决定自己适合到哪发展。
今天也是如此,大学生毕业到底该去哪里发展,肯定会参考借鉴各个地方的优惠政策。
你让先秦时期的周朝民众到犬戎和西羌去放牧,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吗?
显然不能,最起码吃住都不习惯。
从这点来说,“国家”是文化与文明的衍生品。
商鞅、孙武也好,孔子家出走宋国服务鲁国也罢,别管他们是否背井离乡去了别的地方谋生,他们依然服务在周朝这个华夏“国家”。
假如没有国家概念和爱国情怀的话,他们怎么不去犬戎、百越、匈奴当官?
犹记得,孔子在点评管仲时,说微管子,吾其披发左衽矣。
假如没有管仲的话,我们这些人恐怕要跟游牧民族(当时的语境)那样披头散发,穿着左衽那种奇怪的衣服。
这里的“被发左衽”是游牧民族的穿衣打扮,在孔子为代表的先秦知识分子眼中,那是野蛮外族的象征。
由此可见,孔子所在的年代已经有了爱“国”的概念。
这个“国”是文明和文化的认同,深一步延伸到地域的归属感。

“国”的基础是文化认同
再举个例子。
明朝末年,李自成要推翻大明王朝,建立起一支大顺队伍。
在当时,李自成受到很多民众的支持,追随他由西北一路打进皇宫。
在李自成东进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誓死效忠大明的民众,双方也是进行了惨烈的厮杀。
但双方的民众出发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认为自己一方代表的是正义,都想灭了对方以绝后患。
但当后金从山海关入主中原后,多尔衮发出“剃发令”,让他们把发型改了,他们也是极力抵抗。
所以,那种说中国古人不爱国的观点是不对的。
看历史要带着思考去看,而解读历史的人更应该慎重一些。
有时候,自己的“野路子”解读容易把更多读者带入歧途。
更要小心“散漫自由主义”借“历史虚无主义”还魂。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