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元对立下的悲剧,强国之君打造霸主根基,却被评荒淫昏聩

[复制链接]
作者: 螢窗夜話 | 时间: 2023-9-17 11:43:00 | 历史|
0 91

2969

主题

2969

帖子

8907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8907
发表于 2023-9-17 11:43: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无数人看历史时,都有个坏习惯,那就是通过片面理解,为历史贴标签!
在史书影响下,产生好坏之分!
其实历史人物那有什么好坏之分,可是在长久一元论断,二元对立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形成了是非分明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好恶分明的二元对立思维!
于是,失去了辩证法和多维度思考的国人,会为无数突如其来的事情,而阵营明显的对立!

这算好事?或坏事?我不予评价!
今日就说说,一个被一元论断二元对立思想指导下,由雄才大略变荒淫昏聩的一代君王故事。
这个人就是春秋时候,晋国的君主晋献公。
晋献公本名姬诡诸,这名字和他的作为非常相似,诡异,诡谲,诡绝!
先看看其在历史上的评价吧。
叔孙通:“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张九龄:“昔晋献公惑嬖姬之谗,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帝信江充巫蛊,祸及太子,京师蹀血;晋惠帝有贤子,贾后谮之,乃至丧亡;隋文帝听后言,废太子勇,遂失天下。”司马贞《史记索隐》:“献公昏惑,太子罹殃。”
在这几个知名古人的评价中,出现了数个讽刺词语!
叔孙通说,晋献公为天下笑,张九龄说,晋献公听信谗言,国家大乱,司马贞说晋献公昏惑。
说来说去,没一个好词,几乎将这晋献公盖棺定论为一个昏聩之主了。
好吧,作为成语“假道伐虢”事件的主角,我不知晋献公对此当做何感想!
也许他会说,我主掌晋国,扩地千里,国家版图扩大了三倍,从一个中等国家,变成举世公认的大国,要不是我,重耳小子如何有能成春秋霸主的机会?
你们这群人这,真是翻脸不认人,抓住我废长立幼,宠爱骊姬,引发夷吾(晋惠公)、重耳(晋文公)逃亡,晋国内乱就把我说的一无是处。
是不是太过分了!
如果晋献公在天有灵,应该会如此为自己辩解!
那么被盖棺定论是乱政之举的废长立幼事情到底如何?为何一代英主会做这样昏聩的事情就值得研究了!

其实任何一个能在惜墨如金的史书中留名人物,没一个是庸才,反而都是人精。
只是,不在其时如何看的清他们的做派和荒唐!
你以为的荒唐,也许是英明甚至无奈,或者私欲的集合也说不定。
谈这个之前,先谈谈春秋时期的宗室问题。
在《周礼》制约下,在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中,其实春秋时代,无论何国家,历代国君其实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下的一脉相承,而没有继承权的其他宗室后裔,则被称呼为”公室“。

嫡系为君,这旁支地位也不低,都是处于大夫,公卿等重要职位!
原因也很简单,自己家人放心,办事能力也还行!
放着亲戚不用用外人,这古往今来都不是中国人的选择。
这样的继承制度一直很稳定,但是在晋献公他爹晋武公在位的时候,出了差错!
晋武公其人,是犯上作乱的典范,本是”公室“出生的他,属于晋国君上亲族,却在受封曲沃后一点也不安份,而是不断作乱,政治斗争持续十多年。
这十多年间,晋武公连杀三任晋国君王!
最后摇身一变,在获得周王室册封之后,成了名正言顺的晋国君主!
夺权之路,血海铺就,可是这样的夺权之路也有后遗症!!
这后遗症让”公室“出生的晋武公后怕不已?
害怕什么?
不过是害怕后世有人有样学样,用”公室“之名行造反作乱之实而已。
这算人之常情啊,大家本是一家,你杀人上路,当然也要想自己被杀那天。
于是削弱”公室“成了晋武公的选择,他在位时候几乎杀尽了晋国剩余的其他宗亲,除了自家人可谓一个不留。
后来继承位置的晋献公看着自己爹的决然手段,也学习自己爹的举动,对晋国公室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算,上任八年,在地位稳固之后,将自己家的直系亲戚也杀的一干二净!

整个晋国除了他们一家人外,再没一个亲戚,斩草除根。
所谓帝王无亲情,狠辣果决才是君王之道,此话由此可见!
没有了公室,这官还是需要人当啊,于是其他不属于公室的人才纷纷上位,晋国的人才引用机制,从此焕然一新,开始了任人唯贤的时代,也促成了晋国的强大。
不过,最后也引发了晋国的灭亡,这是后话!
可是帝王,从来都是不安的存在,特别是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主,更会不安!
原因也很简单,自己爹那么狠毒,自己也那么狠毒,自己的儿子看见了也会受影响啊?
所谓言传身教,好的是教育,不好的是什么?
晋献公也害怕自己儿子给自己玩一出杀君夺位。
基于这样的不安,晋献公和自己的儿子,太子申生的关系非常不好,原因也很简单,这儿子太优秀了,对外带兵是好手,对内和群臣关系融洽!

内外结和之后,隐隐有晋国第二人的地位!
王权和皇权都有排他性,如果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一般有两个选择!
第一:杀掉
第二:打压甚至流放
面对有威胁的儿子们,晋献公也是如此做的,杀自己儿子,果决狠辣的晋献公当时还做不出来,也害怕舆论压力,于是就吧三个成年的儿子申生、重耳、夷吾都外派出去!
只要不在中央,就不会出大事,这是晋献公的想法!
就这样成年的三个儿子全部都成了特派员,申生驻曲沃,重耳驻蒲邑,夷吾驻屈邑。
看上去是独当一面,也从侧面告诉自己这三个儿子,你们继承人的位置,估计旋了,特别是对太子申生而言,这外派就等同于流放!
如果用厚黑学的理论看这事,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下晋献公的真实意图!
他是希望用失去继承人位置这样的方式,来测试自己儿子们的心态,进而看谁忠诚!
如果假设成真不可谓不恶毒。
对于晋献公的心思,其实当时很多聪明人都看出来了,他就是害怕自己成年的儿子对自己有威胁,才这么做的!
于是才有了后续的幼子奚齐被指定为继承人,至于原因,除了对于幼子奚齐生母骊姬的宠爱之外,更多的是年龄差优势造成的。
当时的晋献公年岁已不小,但身体还不错,自认为可以活不少年,而小儿子奚齐年纪幼小,等到他长大,自己估计将归于天命,等待不了多久就可以继位,又如何会铤而走险行夺权之事?
而且孩子小就有了可以在教育的机会,晋献公估计也想着每天言传身教,最后父慈子孝这样颐养天年的场景。
于是,选择自己的幼子继承位置就有了必然性。
至于其他公子的威胁,只要他们敢于谋反,平定就好了。
正好为自己选的小儿子铺平道路。

这样一出恶毒的谋划,促成了晚年晋献公”废长立幼“的昏聩之名。
可是事情并不如晋献公所想,他那三个成年的儿子居然都隐忍了,一个也没造反!
最后忍不了等不及的人反而成了晋献公。
晋献公21年,在宠妃骊姬影响下,晋献公认为自己的儿子,太子申生意图谋害自己,就逼迫其自杀,随后又在接下来两年间,陆续出兵讨伐蒲邑和屈邑。
外派与蒲邑和屈邑的剩余两个公子,重耳逃亡翟国,夷吾逃亡梁国。
接二连三对自己儿子下重手打击,最后三成年儿子,一死两逃亡,晋献公安心了!
在他呼吁长叹之下,是父子亲情的断绝和伦常的失衡,这必然造成国家的动乱。
可是这一切当时的晋献公并不在乎,反而在稳定国家局势之后,开始了新一轮扩张之路。
假道伐虢就是稳定国内后的产物,通过这一诡计,虢国这个老牌诸侯国,这个和晋国对立百年的对手被彻底打败!
吞并虢国之后的晋国,国家实力进一步强大起来!

进而为后续的晋文公奠定了春秋霸主的基础!
由前文所述这一系列谋划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上被评价,因废长立幼而成昏聩之主,因宠爱骊姬而被评荒淫无度的晋献公,其实是一个狠毒而又决断,才智出众的政治家!
那有半点昏庸之态?
可惜的是,晋献公算尽了一切,绝透了亲情,也让自己的安全万无一失!
唯一没想过的是,自己会那么早死,留下孤儿寡母,最后引发国内动乱。
年仅十四岁的幼子奚齐完全掌控不了局面,最后被曾经的太子申生心腹权臣里克,联合不满骊姬的人一起在晋献公葬礼现场发难!
里克杀死奚齐,接受托孤重任的荀息无奈只能改立卓子为君,不久当时大权在握的里克又杀害卓子,连续两任晋国君王死于非命!
生前一心求安稳的晋献公绝想不到,自己尸骨未寒,宠爱的骊姬还有自己的继承人就会死于非命!
正所谓,决绝忘亲之人,必有后报,不是生前就是死后。
至于晋献公的非凡功业,也因为死后的一系列动乱而被打击的烟消云散!
留下的不过是自己儿子重耳的传奇故事,还有一个迫害亲生子,宠幸骊姬废长立幼的昏聩无能形象!
可悲亦可叹之余,不得不说荒唐的历史,必有其必然性。
晋国也因此这连续三代君王的绝情忘亲之举,埋下了灭亡的隐忧。
没有了”公室“势力的晋国,不得不重用非同姓的外人做大夫和卿相。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经历过晋文公的霸业之后,晋国公族式微,卿相做大,成了政治的常态。
直到六卿之乱,极至后续的三家分晋,晋国烟消云散。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