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六世之余烈而崛起的大秦帝国告诉你,想成事离不开这三点

[复制链接]
作者: 重楼画黛 | 时间: 2023-9-15 00:18:00 | 历史|
0 44

3126

主题

3126

帖子

937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78
发表于 2023-9-15 00:18: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3。引起人们好评的不只是华丽的制作团队,更多的是原著《大秦帝国》的不朽价值。
《大秦帝国》主要讲了商鞅在秦国掀起了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的变法,一代强秦由此崛起;同时一个积贫积弱的偏蛮小国由几代秦国人奋发图强,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历经磨难实现大国梦,建立大秦帝国的故事,生动的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

作者孙皓晖,西北大学法学教授,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先生的遒劲笔力,描述细节的详细,让人震撼于《大秦帝国》这本书恢弘大气的同时,更让人叹服。
可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可以让很多对于中国历史不关心的人,重新燃起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崛起历程的兴趣。
而让我感动的不是电视剧中白雪愤然摔琴,身着红衣红裙,在茫茫大雪中,在万千受恩于商鞅的老秦人的注视下,与商鞅共同赴死的决然。
也不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沉肃与苍凉。
更多的是蕴藏在变法中给予我的启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一、君子重诺,君臣互相成就
在列国纷争的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处于西北边陲、国库空虚、贫穷积弱。甚至于面临着六国谋秦,群起而瓜分的局面。

俗话说:“穷则思变”,新继位的国君嬴渠梁,树立血泪斑斑国耻碑,六国飞骑颁布求贤令,痛诉国耻,求强秦奇策,而非平治天下,更甚者,原与贤达功臣共享天下。
就这样,卫鞅再三权衡,突破万难,艰难入秦。渭水船头,卫鞅力陈局势,通过入秦前实地勘察,拟就《强秦九论》,三天两夜的秉烛长谈,至此群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这是秦孝公的求贤之心。
“公如表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负秦”这是遇知音的铿锵誓言。
就这样,君臣相扶相携,度过无数腥风血雨,也就是秦孝公和卫鞅一诺千金,互相给予最高级别的信任,开始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成就了商鞅变法,实现了强秦梦,奠定了大秦帝国强盛,一统天下的基础。

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卫鞅变法获得成功,秦国强大之后,秦孝公也兑现了承诺,将商地分封给卫鞅,而这块封地,竟然相当于秦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兑现了当初分土的承诺,故而卫鞅又名商鞅。
任何时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是一条重要的管理准则。在我们周边,尤其是在我们的职场,太多的猜忌导致上下不睦,勾心斗角,或为名,或图利,汲汲营营,试问,又怎么能成事呢?
二、徙木立信,无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都是这个理。

在变法之初,没有人相信官府的任何政令,在那些上阵杀敌都换不来一个钱,国君都朝令夕改不算数的普通老秦人的心里,想要扭转他们认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才有了栎阳南门的“徙木立信”。一根木椽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无人扛;赏三十金,五十金,依旧无人扛。毕竟,谁会相信,不到十个布钱的木椽不过扛一下,从南门送到北门竟然会给五十金呢?
而这个信,其实就是规矩,卫鞅不过是用这种方法为官府立规矩,为国家立规矩,那就是官府言必信,信必果,让民众相信国家,国家令出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施行变法,才会让变法落地生根。
任何时候,都要把规矩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一种标准,一种尺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

所以,我们想要成事,也要有一定的规矩。在管理方面,这些规矩,可以是制定的制度、方法甚至于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案等。但是制定了就要上下一起执行,而不是朝令夕改,因人而异。
三、坚持正道,历经六世终成大业
国家,是一个民族精神汇聚的结晶,从黄帝与炎帝达成共识开始,炎黄子孙共同传承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明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精神核心,而坚持正道,想必是延续五千年华夏文明,最有效的途径。

而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能够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
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导者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坚持正道的结果。
在那个暴雪纷飞的渭水草滩,身着红衣红裙,在万千受恩于商鞅的老秦人的注视下,与商鞅共同赴死,实在让人唏嘘。随后,万民敬仰的商君被处以车裂大刑,五牛分尸,何等惨烈。

商鞅去了,但他留给秦的变法,却一直没有夭折。
是的,对于嬴驷来说,商鞅在,他将无所作为,世族在,他亦无所作为,所以杀商鞅、削弱世族,才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但自他而始,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而崛起,变法却是他们一直坚持的正道。
英国作家约翰生曾说:“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在管理方面坚持正确的道路,是促进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的必需,也是能否成事的关键。一个拥有正能量 ,排除万难,积极带领员工上进的企业,哪怕一时不景气,终将会一飞冲天。
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那个时代,处于亡国边缘的秦,却明君贤臣迭出,力战群雄,百余年间,就从一个被动挨打,差点被瓜分的弱国,变成了横扫天下的铁腕强国。
《大秦帝国》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何止这三点。学史以明理,学史以增信,对大秦从积弱到崛起感兴趣的你,不妨读读这本书,真的是意犹未尽。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