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视的尉缭,大秦赋中沉默少言却是大秦功勋,没有他秦难统一

[复制链接]
作者: 江山犹似昔人非 | 时间: 2023-9-14 20:39:57 | 历史|
0 108

3062

主题

3062

帖子

9186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86
发表于 2023-9-14 20:39:5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无视的尉缭,大秦赋中沉默少言却是大秦功勋,没有他秦难统一
在秦统一的过程中,尉缭是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他为大秦制定了一统天下的军事战略,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家。没有尉缭子,大秦的统一可能还要再延长几代人的时间,可惜的是在《大秦赋》中,尉缭成了沉默少言的配角,实在是冤枉

01嬴政的苦恼
公元前237年,嬴政即位后第十年,工于谋略的嬴政除掉嫪毐,罢免吕不韦,软禁赵太后,实现亲政。此时,大秦国内稳定,国力强盛,粮库充足,战将如云,兵士勇猛,东出函谷关统一天下势在必行。可是,如何消灭六国成为摆在嬴政面前的头号问题。
论综合实力,秦国乃七国之首,然而其他六国兵力总和有二百万之多。嬴政记得很清楚,在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刚去世、自己刚即位之初,以魏国为首的五国在信陵君魏无忌的带领下合纵攻秦,一直打到函谷关,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如何不再让关东六国再次合纵,成为完成统一必须要解决的大事。

合纵攻秦
论军事将领,用"战将千员"来形容秦国一点也不为过,而且多是良将,从蒙骜、王龁、桓齮到王翦、李信、杨端和、蒙恬,但是他们缺少全面和长远的军事谋略,后来证明嬴政的担忧不是多余的,一个李牧便秒杀这些将领,让秦军在秦赵边境鏖战却无法攻到邯郸。
论文臣,吕不韦堪称良相,可是政见与自己有根本上的分歧,且前期擅权专政,在嫪毐一事上又犯下大错,已经不能再次启用。李斯、王绾等人,在处理国内之事上绰绰有余,但是在对外征战上力不从心。至于《大秦赋》中的嬴奚,能力平平,剧中夸大了他的地位。
如何为自己的大一统制定全面统筹的谋划?嬴政陷入苦恼之中,而恰在此时,魏国"送"来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秦赋中的嬴政
02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魏国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先称霸的一国,想当年魏文侯重用文臣李悝变法,富国强兵,连后来商鞅变法都是效仿李悝;重用武将吴起,魏国军队一跃成为王者之师,大败齐国、楚国、秦国等强国。
即便到了战国末期,魏国依然有信陵君魏无忌这样的猛人,打得秦军龟缩在函谷关内不敢出战。可是魏国常常"为他人作嫁衣裳",魏文侯去世后,吴起跑到了楚国,帮助楚国训练军队。信陵君窃符救赵,帮助赵国解了邯郸之围。这一次,魏国又一次把军事家缭"送"到了秦国。
战国末期,面对强大的秦国,魏国也试图变法图强,广纳人才,"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魏国大梁人缭听闻这个消息,不可能不动心,去"应聘"的可能性极大。然而魏王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如果他真的虚心纳谏,魏国不可能不强,因此缭的建议多被魏王弃之一边。

魏国将士
面对魏国国王昏庸、民生凋敝、屡次战败的情形,缭最终失望离去。此时的秦王嬴政为了一统大业,也在广开言路,招贤纳士,而且是真心相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缭便来到秦国。缭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魏国将人才"送"给了秦国。
03最初想除掉尉缭的嬴政
两个人的初次合作并不是太顺利,虽然嬴政佩服尉缭的思想,但是尉缭看过秦王之后却不想继续为他服务。尉缭学识过人,也懂识人之术,他认为嬴政"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在需要人的时候,嬴政可以态度谦卑,虚心请教,一旦得势,便会不顾情面,对人残忍。

大秦赋中的嬴政
想必尉缭是吸取了文种的教训,当年勾践卧薪尝胆之时,文种和范蠡共同辅佐,后来勾践称王称霸,范蠡急流勇退,文种则下场凄惨。有了前车之鉴,尉缭不愿意侍奉秦王,于是准备开溜,甚至一度出走。
后来成为秦国大将军的蒙恬,曾经屈尊为尉缭牵马,而嬴政也多次求教,可是尉缭拒不配合。嬴政大怒,想干掉尉缭,这里面既有因为尉缭不买账的愤怒,也有尉缭去往他国为其他君王效力的担忧。
如果不是李斯极力劝阻,尉缭很有可能命丧黄泉。好在嬴政是个尊重人才的君王,也需要尉缭这样的军事家辅佐自己,便赐予尉缭国尉一职。在秦国,国尉是掌管军政的官员,也是秦国最高的武职,统领诸军,各级军官的任免权与考核权都在国尉手中,可见嬴政对尉缭的重视。尉缭最终也同意辅佐嬴政,共创大业。

大秦赋中的尉缭
04奠定大秦军事战略的尉缭
尉缭给嬴政出的第一个主意便解决了嬴政的心腹大患,即如何再次防止关东诸国合纵抗秦。史书记载,尉缭为嬴政出的主意是:
"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三十万金并不是个小数目,像韩、燕这样的小国,连几万金都很在乎,但是用这三十万金贿赂各国重臣,让君臣不和,相互牵制,为己所用,则诸国再也没有精力搞合纵了。再说,比起打仗这种耗费钱财更多的方式,搞离间计的成本低多了。
嬴政欣然采纳尉缭的建议,此后在消灭六国的战争中,处处可见离间计的威力,比如曾经让秦国众将领头疼的李牧,便是在离间计的计谋下丧命。楚、赵、燕等国在计划合纵的过程中,也是姚贾出马行使离间计,使得差点对秦形成新一轮威胁的合纵计划流产。算起来,秦国的三十万金花得很值。

赵国最后的保护神李牧
尉缭对秦国的最大贡献在于军事战略思想,他留下的《尉缭子》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兵书,从大秦此后的对外战争来看,基本是采用了尉缭的战略战术。
比如尉缭主张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来兼并六国,达到天下一统的目的,这无疑符合嬴政的主张。对于治军赏罚分明,有功者重赏,有过者重罚,极大地激发了秦军的战斗力。尉缭还提出一些排兵布阵的具体战术,在实际战斗中非常有效,出土的兵马俑便印证了这些战术的应用。
结束语
后世对尉缭所著的《尉缭子》一书评价很高,包括进步的战争观、重视战略决策的作用、以权为核心的用兵之道、灵活多变的奇正战术、选拔将帅、部队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正是有如此完备的战略指导思想,大秦军队才能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军事家,却在《大秦赋》中沉默寡言,所以不得不为他叫屈。

秦国战将
"茫茫四海兮何所急,武事成功天下定",文种被勾践残害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尉缭心中。助秦完成一统后,尉缭效法范蠡,急流勇退,和弟子遁入山林,不知所踪。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尉缭子》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