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懂得闭嘴的妈妈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3-9-10 07:43:03 | 有声读物|
0 96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178
发表于 2023-9-10 07:43: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懂得闭嘴的父母,才可以给孩子恰到好处的爱的滋养。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妈妈抱团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 | 小猿妈妈

来源 | 猿辅导家长圈(ID:yfdxuexiquan)

说到自家孩子,我就忍不住流眼泪,就拿最近的一件事来说吧……

我一下班就赶紧回家做饭,回到家孩子都没跟我打招呼,一心扑在游戏上。

“一天天的,回家就知道玩游戏,没救了。”

孩子不理我。

我开始做饭,突然想到洗衣机衣服没晾,我喊:

“你一天到晚干点正事行不行,洗衣机的衣服你不知道帮我晾一晾吗?”

孩子纹丝不动。

好不容易饭菜做好了,我招呼孩子来吃饭,谁知过了10分钟,饭菜都快凉了,他还没过来。我又催:

“你再看手机,我给手机摔了信不信。赶紧过来吃饭!”

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大吼一声,冲过来,把我刚做的饭菜狠狠摔在了地上……我惊讶得愣住了,看着一地的饭菜,眼睛都快掉到地上了。

以前孩子虽算不上听话懂事,但我说什么也都听得进去,现在怎么突然爆发成这个样子?

我让孩子少玩手机,帮我干点家务活,喊他吃饭,都是为他好,到底为什么,我的一片好心,孩子全当成驴肝肺?




唠叨的家长

培养不出勤快的孩子

着急的我片刻坐不住,四处问其他朋友,谁知大家都差不多:

小王妈妈是小学老师,教育其他孩子游刃有余,一到自家孩子就束手无策:

“我家孩子太不自觉了,起床要催,吃饭要催,上学要催,学习要催,睡觉也要催,只要不催孩子就不动,我看着就着急,真不知道拿孩子怎么办!”

木木妈妈是个国企职员,工作敬业,逢人都说好,但是面对孩子也只有无奈:

“可不是吗!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写一篇300字的作文,愣是写了3个小时才写完。坐在桌上半小时憋不出一个字,后面还是我说一句,孩子写一句才弄完,气死我了。”

我们实在没办法,便去找了丽丽妈妈——她家孩子年年都是第一名,我们小区里出了名的懂事娃,为啥她就能教出这样的孩子?

谁知丽丽妈妈一句话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

“我们家长越勤快,总跑在孩子前面,那孩子就会偷懒。所以想要孩子轻快,那家长就要懒一点。”

我们几个家长算是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孩子起床磨蹭点,我们就怕他迟到;

孩子吃饭晚了点,我们就怕他饿肚子;

孩子睡觉晚了点,我们就怕他睡不饱;

孩子写作业慢了点,我们就怕他学习跟不上。

……

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带着孩子去做,孩子似乎什么都不用担心,只要跟着我们就行。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只有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力量,他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被家长催促着长大的孩子,内心也会是一个“巨婴”。

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适当地做个懒妈,才有机会培养孩子勤快的品质。




家长的唠叨

正在毁掉孩子的智力

那为何我家孩子会性情大变呢?后来我单独咨询专业儿童医生,医生问我:

“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打断孩子说话,或者打断孩子在做的某一件事?”

我回想过往,确实如此。

孩子写作业,我在旁边看着歪歪扭扭的字,就忍不住说两嘴;

看见他坐姿不端正,也会说两句;

他专心打游戏的时候,我更是频频打断;

每当孩子跟我说话,我总以为他要顶嘴,所以从不让他把话说完……

医生说:“您家孩子性格大变的原因就在这里。您很喜欢反复跟他讲道理,一开始他会听您的,但是您不断打断孩子的表达与活动,孩子慢慢会认为,您不信任他,觉得他一无是处,所以他会突然变得强硬,来‘反抗’您,展示他的力量。”

“另外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开发智力、培养专注力的绝佳时期,父母如果经常性的打断,这是会影响孩子智力与专注力发展的。”

原来我的一片好心,弄巧成拙。

孩子的成长,最忌讳的就是“唠叨不休”与“催促”。

脑科学家林成之就曾证实:

“快点”是培育聪明大脑与培养专注力的禁语。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少跟孩子说“快点”,少唠叨。

因为0-12岁,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大脑里各种活动十分频繁。

我们的催促,会让孩子的大脑收到干扰,慌乱之中,大脑只收到这样的指示:

“现在正在做的事,不要花太多时间去做,赶紧把它搞完才最重要。”

大脑收到指令后,就会仓促结束这件事,转而去做其他事情,孩子也就失去了专注于探索的机会。

凡事都被催促,孩子就会养成不动脑的习惯,大脑向上成长的空间窄了,智力的分化就出现了。

俗话说,做人,用两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做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家长如何沟通

才能培养自律的孩子?

1. 该闭嘴时闭嘴,是父母最高级的修养

有句话说得好:“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再好心的话语和教导,如果过了度,照样会变成伤人的荆棘,刺在孩子心头。

养孩子这几年,我越来越能够体会一个道理:

为人父母,会说话是本事,但懂得闭嘴,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

①当孩子专注时,请闭嘴,别让陪伴变成了“干扰”

一位班主任曾经在演讲中,分享过一个得意学生的故事:

这个学生从小就是学霸,不管什么科目,成绩总是能够名列前茅。

班主任曾让他妈妈在家长会上分享“教育心得”:

“我们其实什么都没做,就是平时在家里尽量少说话,不干涉,不打扰。做父母的,管住了自己的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了。”

当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时,比起无休止的唠叨和事无巨细的照顾,安静的陪伴和得体的退出,更能让孩子成长。

②当孩子想尝试时,请闭嘴,别让担心变成“诅咒”

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当父母因为过度担心,而总是用一些消极的语言不断提醒和暗示孩子之后,就会让孩子的大脑不自觉向这种暗示靠拢。

那么,这些担忧就会慢慢控制他的思想,影响他的行为,最后“怕什么,来什么”。

想成就孩子,还是毁掉孩子,全看父母的嘴。

③当孩子犯错时,请闭嘴别让焦虑阻碍了成长

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街上买花,5岁小男孩想用丝带在花束上打个蝴蝶结,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一旁的阿婆忍不住朝着孩子开骂,可作家却安慰小男孩:“慢慢来,不着急。”

后来她在书里写道: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如果替孩子屏蔽掉了所有困难,其实也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不急于替孩子纠错,允许孩子试错。



2. 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比唠叨100遍管用

为人父母,与其跟孩子唠叨100句,不如放手让孩子承担一次结果。

这件事越早,孩子付出的代价就越小,这件事越晚,孩子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身边有位妈妈,儿子是北京大学硕士,女儿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可以说是教子有方。

问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位妈妈给我讲了个故事:

“我家孩子2年级的时候,需要人盯着才会写作业,有一次我出差,孩子开心坏了,接连几天的作业都没做。

谁想孩子周五去学校,被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老师还要找家长检讨。”

我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那你不得气死啊?”

她笑着说:“不不不,我很感谢这次机会。因为至此以后,他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再没让我操心过。”

“就这么简单吗?”

“对,我们现在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但是在孩子小时候,适当地让他承担后果,对未来有深远的帮助。

好鼓不用重锤,好马不用鞭催,聪明的孩子,只要经历一两次,被点拨一下就明白了。”

对比想到曾经的我,不觉间有了些顿悟:

我唠叨了孩子100遍“快点,要迟到了”,孩子从未体验过“迟到”被罚站的经历;

我每天都在重复“赶紧写作业”,孩子从未体会过“欠交作业”到底有何后果;

我反复叮嘱“今天多穿点”,孩子不了解“少穿感冒”的难受经历……

没经历过,自然也就不害怕。就好比从来没吃过辣椒的人,就知道辣椒“辣”吗?

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在《父母·挑战》里说的:

“对于孩子而言,只有扰乱社会秩序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才能让他真正学会社会适应。”

父母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是一种本事。

但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内,我们都舍不得,但不愿意让孩子在小事上负责任,大事来临,孩子更吃亏。

罪大恶极的孙小果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小缺乏管教的他,就开始到处惹事,打架斗殴,无恶不作。而母亲出于补偿心理,利用职务之便,一度溺爱。



谁想,1994年孙小果因强奸锒铛入狱,1998年孙小果因强奸、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令人唏嘘。

不愿意让孩子为“小错误”承担后果,未来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说:

“爱是易碎品,用力过猛,易酿成悲剧。用错了方式,你的爱可能变成了孩子最大的受伤来源。”

有些话,父母说得越多,孩子离你越远。

为人父母,我们注定要学会闭嘴和放手。

我们放下焦虑,孩子才有时间成长。

我们退后一步,孩子才有空间发展。

毕竟,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三分教,七分等”的过程。

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只有跌跌撞撞的成长。

点个“在看”,与各位家长共勉。



*来源:猿辅导家长圈(ID:yfdxuexiquan),聚焦前沿、优质、有影响力的教育通识,小猿陪伴家长终生学习。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