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断舍离”的人,是真聪明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3-8-25 23:36:07 | 有声读物|
0 121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081
发表于 2023-8-25 23:36:0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有一个风靡互联网的短片这样寄语年轻人:“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的确,我们今天拥有的东西、知识、见识,比100年前的人不知多了多少倍,和这些一起增长的,还有负担和焦虑。

衣柜里的衣服多到爆炸但没有一件是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每天不停刷手机、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应酬太多无法拒绝,难以享受自由时光……

所有这些都让你感到心累。

其实,一个人的心累不累,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熵高不高,也就是精神垃圾的积累。大脑里的念头越多越混乱,精神熵就越高。

杂乱的环境、无用的垃圾信息、负面情绪、强迫性思维、消耗心力的关系,都在增加我们的精神熵,因此,“断舍离”的真正要义,不是简单的扔掉东西、整理归纳,而是梳理自己的生活,给人生做减法。

《减法的奇迹》一书就提出,人生的减法不是整理归纳,也不是不要一物,而是“断掉负能量、舍掉杂乱、离开烦恼”,从而重获身心的自由愉悦。



卢熠翎|湖南文艺出版社



从前几年的“消费升级”,到最近的“爱自己”,结果都是落在要你“买东西”。

消费升级看上去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有了钱,想要过更好的日子,就去购买很多东西,穿大牌的衣服,吃得更多更好,住得更加舒适。

打开任何一个网站或者APP,那些网红、博主都在拼命引导大家买买买;随便一搜,你就会找到教大家怎样购买更划算、会获得更多赠品的攻略,更有人为创造出来的618、双11等各种各样的购物节……

潜移默化中,我们感觉到,人生就是需要去消费的,消费能带来快乐,消费得越多,代表越成功,人生就会越快乐,于是便走向了过度消费。



BBC的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就揭示了我们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到无节制消费的陷阱里面的。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商家为了让人重复消费,在生产商品的时候,从最初的追求精益求精,到现在使用了“计划报废”的概念,也就是有计划地让人们不断地换新。

比如曾经的灯泡持久耐用,灯泡厂家最苦恼的是,大家买了一个灯泡以后就不再换新的了。

20世纪初,灯泡厂家决定把灯泡的寿命设计从原来的2500个小时缩短到1000个小时,同时他们对那些还生产着灯泡寿命超过1000个小时的生产商进行制裁。计划报废由此产生,并且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领域。

奇怪的是,我们费尽心思地努力赚钱,而消费产生的快乐却稍纵即逝。

昂贵的山珍海味,吃不出儿时家常便饭的快乐;

交通便利,但没什么地方能够让你真正地放松……

因为我们想要的是内心的快乐,一种来自内在的体验,只有通过内心的满足才能获得。

书中谈到,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所有得到的东西最终都会失去。想要占有的太多,只能去喂养我们贪浊的心,痛苦感会更大。所以要及早学会放手,学会减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轻盈。

珍惜你和每一样东西的缘分,认真品味每一口食物的味道,和家人朋友亲密相处,回到内心,才不会被物欲掌控。



如果说消费主义夺走了你的金钱,海量的信息爆炸则夺走了你的注意力。

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一样,都是一天24小时,但由于注意力的千差万别,有的人可以很投入地做事、陪伴几人,有的人则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扰,所以同样的时间内每个人呈现出来的效率和成绩大相径庭。

你的手机装了多少个软件?

无论它的功能是什么,它们的设计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争夺你的注意力。

你在一个软件上花的时间越多,这个软件就越成功。

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越来越互联网化,打开一个短视频,如果前几秒钟没有吸引你,你就会轻轻划过。我们很难再从头到尾持续看完一部电影,或者持续看书几个小时。

注意力碎片化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集中精神,让我们一坐下来就感觉浑身不舒服,情绪化、易怒、焦虑、烦躁、拖延,注意力越来越难被我们自己所规划利用。



一个人如果不能规划自己的注意力,就会成为一个在大数据里面被信息裹挟的人,更谈不上有所作为。

注意力的断舍离,就是清理自己注意力的杂乱,减少分心,让自己能够专注、投入。

《少的力量》中谈到极简主义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少即是多。因为东西是需要花时间去关注、去享受、去投入的,东西一多,花在每个东西上的时间就少了。

同样,当我们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的时候,要确保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的地方,比如集中在我们想达成的业绩、带给家人的良好感觉、我们的健康、收入等等。

每周花一点时间来思考,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评估自己,看看自己一周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



在所有事物里面,人际关系是最耗费我们的时间和心力的。尤其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父母、伴侣、孩子、朋友、同学、客户、同事等等,都会占用你的时间。

一些人能带给我们爱和陪伴,一些人能带来社会资源,关系就像一张蜘蛛网,给了我们安全的港湾,同时也可能是人生的束缚。

我们的头脑总是倾向于去获取更多,所以人总会觉得认识新人比维护旧人重要。

结果就是,每天忙忙碌碌,在各种人之间周旋;感觉认识很多人,关键时刻却谁都帮不上忙;身边很多亲近的人围绕,却让你感觉心力交瘁。

人际关系极简的第一步,就是明白,关系和社交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投入和付出,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



你可以根据“人生关系金字塔”来重新梳理生命中的主次关系:

金字塔的顶部是核心关系,包括父母、伴侣、孩子、合作伙伴等最重要的资源,他们需要占据我们大部分的时间。

第二层是重要关系,也就是影响你未来的关键人物,上司、投资人、合伙人、知己等等,需要周期性地去维护。

第三层是朋友们,可以一起交流、玩乐,也可以相互支持,无聊时更可以找他们打发时间。

第四层是可以认识的人,他们和你意气相投,三观相合。

最底下一层是保持距离的人和你不需要认识的人

包括负能量爆棚的“情绪吸血鬼”;在关系当中过度依赖、渴求、消耗的人;价值观过于偏颇的人;和你没有共同价值主张的人;对你没有滋养的人……



梭罗曾说:“勤劳是不够的。蚂蚁就很勤劳,问题在于,我们在忙什么?

人到中年,所拥有的金钱、注意力、情感,都是奢侈品,把它们用在何处,便成了幸福与否的关键。

余生不长,务必把你的珍贵资源浪费在你最珍视的人事物上面。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