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的年轻人,需要《紧急下班》

[复制链接]
作者: datatune | 时间: 2023-7-21 04:59:27 | 有声读物|
0 69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226
发表于 2023-7-21 04:59:2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的手机有多久没有关机了?

英国创意影响集团创始人、《紧急下班》的作者法布·乔瓦内蒂注意到一个现象,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类似。

他记得自己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3330,电池待机时间很长,但是一到天黑就会关机。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关机”这个行为也消失了,我们会在电池低于50%的时候寻找充电器。

不久之后,我们也不再关笔记本电脑了,只是合上电脑屏幕,让它进入睡眠模式,这样一来,第二天就省去了一分钟的开机时间。



法布·乔瓦内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集团

和电子产品不再关机同步发生的,是我们的工作模式也不会下线。

睁开眼,我们马上拿起了手机,一边喝着这一天的第一杯水,一边查看消息,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下班之后,我们依然会查看工作信息,也许做晚餐的时候还会思考一下明天要做的事。

有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我们可以把将家里的客厅当作办公室,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不清,也让“休息”这件事变得格外奢侈。



法布·乔瓦内蒂曾经问两位客户:“休假这种想法,让你有什么感受?”他们一个是营养饮食店铺的老板,一个是私人健身教练。

答案看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当对方认真思考时,答案却让人意外。

他们都觉得在休假时,大脑难以切换状态,担心休假会错失商机,或者好的创意。所以“休假”两个字带来的感受不是放松,而是焦虑。

越来越多人把忙碌作为努力生活的标志,被别人认为是“懒汉”的话,你的其他优秀品质就都会被掩盖。

我们常常听年轻人喊累,也很难找到一个喜欢上班、享受工作的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千禧一代正面临比他们父辈更严重的职业倦怠。

在《做不到:千禧一代如何成为过劳一代》里,作者安妮·海伦·彼得森这样定义“倦怠”:对繁杂琐事或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外的任何事都缺乏动力。



安妮认为,他们的父辈有意识地在早期开始就为孩子做好教育投资,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期待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这种教育也让千禧一代的童年失去了闲暇时光。

他们从小就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战胜恶劣的环境,获得个人的稳定。但是经历过金融危机,让这一代人产生了永久的焦虑。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萨纳姆·哈菲兹说,工作与生活的不平衡是让人产生倦怠感的一大原因。“大部分人都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他们都花一个小时在办公室之外吃午餐。”

在互联网、手机和邮件出现之前,人们出去度假或者休病假,是真的在休假,其间不用忙于工作。而现在,工作总希望员工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能失联。”

尽管我们在尝试用各种努力来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琼·科福迪莫斯在《维持平衡》一书中,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一种令人满意的、健康的、富有成效的生活方式,包含了工作、玩乐和爱,并将一系列关注自我和精神成长的活动结合起来,表现了个人独特的愿望、兴趣和价值观念。”

英国商业、企业和改革部这样定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调整工作模式,使所有人,无论他们的年龄、种族、性别如何,都能把握住工作节奏,以确保他们更容易将工作与其他责任和抱负联系起来。”

简而言之,职场生活与非职场生活如果没有健康的互动关系,人就会失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就会感到烦躁不安、不知所措,就会焦虑和担忧。



讽刺的是,适度的休息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是有益的。

研究表明,那些通过工休让自己更放松的人,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即便是再度投入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也相对更小,而人脑在放空的情境之下也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

休息并不意味着躺下来睡觉、什么也不做,而是意味着优先做你想做的事情,不去管那些应不应该、必不必须做的事情,要专注于做好手中的事情。

在无法“关机”的工作模式里,我们会忘记自己想做的事情,沉迷于无需思考的追剧、玩游戏、刷手机,而这些事情无法让大脑获得真正的休息。

在一段空闲的时间里,你可以一个人独处,列一张清单,记录一下你在不忙的时候可能会做什么。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是读书、写作、探险和烹饪,长大之后在不用工作的空闲时间里,他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依然是这四样。



去年6月,70家英国公司的3300名员工开始试行一周四天工作制,工作量不变、薪水不变。

为期半年的“每周工作4天”实验后发现,与每周5天工作制相比,每周工作4天让员工身心更健康、工作效率更高。

实验期间参与企业收入没有太大变化,甚至有24家企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34%。

92%的参与企业打算继续实行每周4天工作制,约三成企业打算把这一工作制度永久固定下来。

可见,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而言,工作效率高不高,不在于工作用了多少时间,而是利用好了多少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不可改变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对工作本身还是培养工作习惯都很重要。

法布·乔瓦内蒂建议,详细写下你理想中的上午是怎样度过的。

比如你会在什么时间起床?住在什么地方?穿什么衣服?早餐会吃什么?是一个人待着吗?工作空间是什么样子?你的工作地点周围是否有植物,是否有一扇大大的窗户?

在你理想的职业生活中,你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会花时间休息吗?如果休息,那么休息的频率有多高?每次休息多久?你理想的一天会在海滩旁度过,还是在林间度过?

接下来,想一想这样的生活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你会兴奋吗?你真能感受到这种生活气息吗?

沉浸在这种感受中,将会让你有动力去把理想化作现实。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适时“关机”停下来,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跑得更远。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