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复制链接]
作者: 红盏绿汤,分外妖娆. | 时间: 2023-5-5 01:04:09 | 历史|
0 58

3106

主题

3106

帖子

9318

积分

博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318
发表于 2023-5-5 01:04:0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王东迁之后,中原大地就陷入了诸侯纷争的世纪,八十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后期就只剩下秦赵两国有着一统天下的实力,而长平之战就是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以及中原霸权进行的一次极为庞大的攻防战。
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在长平举行。对阵的两边,一是秦国,一是赵国。两边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史称“长平之战”。 这场继续近两年的战争,最终以秦国成功、赵国失败而告终。秦国主帅白起残暴地将40万赵国降卒尽数坑杀,只放了240个年纪小的降卒回去报信。 仅此一役,赵国国内的男子几乎全部阵亡,赵国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历史彷佛给白起开了个玩笑,那就是秦王下达了退兵回巢的命令,为什么呢?
白起不想一口气灭掉赵国吗?想,很想,非常想。事实上,当时白起乘胜灭赵的军事部署已经做好。但是将士再勇猛,他也经不过朝堂小人的中伤。

这个“小人”是谁呢?他就是时任秦国宰相的范雎
范雎为了避免白起功劳大于自己,于是面见秦昭襄王,提出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耗尽了有生力量,秦国在这场长年累月的战争中也是丢失巨大。不如让战士们回来安居乐业,改日再战。 秦昭襄王有感于诸侯唇亡齿寒,担心各诸侯国救援赵国,于是顺水推舟采用了范雎的主张,让白起撤军。白起气得够呛,他后来得知这是范雎的主见,从此与范雎结了仇恨。倒是赵国,借此机会苟延残喘了40年。


来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