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常常不开心的根源:银牌心态

[复制链接]
作者: ethan.wu | 时间: 2023-4-29 21:27:43 | 有声读物|
0 102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pioneer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836
发表于 2023-4-29 21:27:4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洞见·姜榆木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在比较的游戏里,没有谁会是真正的赢家。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和他的团队,曾在田径比赛中分析获奖选手的情绪表现。

他根据选手的面部表情,给他们的情绪打分,表情越开心,分数就越高。

托马斯发现,比赛结果刚公布时,金牌选手不出意外获得最高得分。

银牌选手的平均表情分只有4.8分,甚至低于铜牌选手的7.1分。



颁奖仪式上,铜牌选手的表情分下降,不过仍有5.7分。

但银牌选手显得更加不开心,表情分降低到4.3分。



按照常理,一个人的快乐指数应和他取得的成绩成正比。

但托马斯基于后续的样本研究发现:银牌选手总在想为何没能获得金牌,所以更容易产生沮丧情绪。

托马斯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银牌心态”

很多时候,一个人不开心的根源,就是喜欢去争高低、比好坏。

正如美国作家马歇尔所说:“如果想要过得悲惨,就拿自己和别人去比。”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把自己对幸福的感知,建立在和别人的比较之上。

01

2016年里约奥运会,傅园慧在100米仰泳比赛中获得铜牌。

赛后傅园慧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很满意,我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



一年后的世锦赛上,傅园慧在50米仰泳比赛中获得银牌。

这次她在镜头前流泪道:表面上看还可以,但在我看来这是个心碎的结果。

原来她发现,自己的成绩和冠军的相比,仅差了0.01秒。



《奇葩说》辩手董婧有句话:太多的不开心,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当我们和第一还存在较大差距时,会为自己的每次进步欢欣鼓舞。

反倒是和第一仅有咫尺之遥时,开始对自己万般苛求,心态也变得焦虑悲观。

一旦开始比较,人就永远不会有知足的一天。

理查德·布兰森18岁时为打发假期时光,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发行了杂志《学生》。

谁也没有想到,最初刊印的一百份杂志被一抢而空。

激动之余,理查德拿着学校帮忙拉到的赞助,和朋友一起创立了维珍公司。

起初,他想的是如果公司倒闭,大不了回去念书。

抱着这种心态,他因为公司的日渐壮大,每天活在惊喜和满足之中。

1992年,维珍成为全英国最知名的公司之一。

理查德的心态,却发生了变化。

竞争对手投资铁路,他就涉足航空运输;

竞争对手旗下有饮料品牌,他就抓紧推出维珍可乐;

竞争对手开辟海外市场,他就和美国电信公司组建合资集团……

短短几年,维珍旗下新增子公司超过300家,涉足上百个行业,光是员工就超过了5万。

然而,无休止地扩张和竞争,没有让理查德感到满足,反而让他心力交瘁,再也找不回初创公司时的快乐。

精疲力竭的理查德,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感慨:越是成功,就越想比别人更成功,最终让自己深陷痛苦。

主持人马德说:

“你总是仰望比你好的人,却忘记自己也在被一群人仰望着。

其实人人都能幸福,只是你的幸福,往往感受在别人的心里。”

在这世上,无论你过得再好,也总是有人会胜过你。

凡事都想比过别人,只会让自己陷入漫长的消耗。

02

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在他的“积极心理学”讲义中,提到一个“具象效应”:

相比群体,具象化的人更容易激起我们的攀比心。

当我们与身边的人开始较劲起来,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往往就会接踵而至。



前NBA球星麦迪曾在17岁时,参加美国阿迪达斯篮球训练营。

教练每周安排小组对抗赛,并根据队员的表现,调整他们的球衣号码,表现越好,号码越靠前。

由于最晚入营,麦迪拿到的球衣为175号。

但他仅用41天,便为自己换上了3号球衣。

兴奋过后,他陷入无边的忧虑:一边想着在训练营结束前超过前面两名对手,一边又担心自己随时会被后来者居上。

巨大压力使得麦迪常常感到体力不支,状态大不如以前。

有时,他甚至想过逃避小组训练,因为这样就能轮空一轮,保持自己的排名不变。

后来教练找麦迪谈了一次心,在得知他焦虑的缘由后,直接撕掉了他球衣上的号码。

麦迪重拾初来乍到时的轻松乐观,并在之后训练中,展现出愈发惊人的天赋。

直到训练营结束那天,教练才将一号球衣交给他:“你早已是这里最出色的球员,只是在和别人比排名时,你发现不了这点。”

过分的比较不会激发潜力,只会让自己背上层层枷锁。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所说:

“太多不堪重负的人生,都源于我们的盲目攀比,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放下内心的攀比欲,收回放在别人身上的目光,才能专注自我,走好当下的路。

03

豆瓣上有过一组讨论:如何才能克制自己,不去和别人比较。

有位网友的回复深得我心:告诉自己,不是每条鱼都必须在同一片海域争食。

世界很大,容得下无数条路。

与其在一条路上跑过所有人,不如在适合自己的路上悠然前行。

最近刷到北大网友@Miki分享的经历,深受启发。

她从初中开始,一直到高考,课业总分都是年级第一。

考上北大后她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成绩,别说在系里,在班上也只能排到中等。

突如其来的不平衡感,促使她将所有精力,花在提升自己的排名上。

除了熬夜复习专业课,她还参加多个学院项目,只为在期末时获得加分。

如此折腾一年,排名是上去了,她却是身心俱疲,不仅失眠掉发,也没有收获预想中的成就感。

后来她发现,很多排名不高的同学,并非不能获得更好的名次,而是他们选择了创业、考雅思、做科研。

这让她突然看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退出为了加分而参加的项目团队,就能投身自己喜欢的材料专业;

不逼自己整天泡在图书馆,就能抽出时间去健身、旅游、参加乐队。

放下比较的念头,她心中郁积的压迫感荡然无存,整个人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

毕业那年,她早已不是系里人人皆知的“学霸”,却成功申请到心仪大学的留学名额。

这时回头去看,她甚至记不得大一时,班上总分第一同学的名字。



罗马哲学家赛尼加说:“如果不是跟别人做比较,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

一个人过得快乐与否,始终只和自己有关。

一味追逐别人的脚步,只会让自己迷失。

不必羡慕谁,不必和谁比,也不必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日子。



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谁最难受谁知道,天下第二也挺好。

如果你还在为不是第一而焦虑,请记住两句话:

首先,跟别人比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所有的进步,都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

在比较的游戏里,没有谁会是真正的赢家。

点个在看,追随自己的脚步,不疾不徐,从容自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